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資料片)
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趙振宇
市民素質的高低是體現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直接決定著城市的文化品位。今年,我市著力打好「唱(愛國歌曲)、誦(中華經典)、進(道德講堂)、學(身邊好人)、興(志願風尚)、做(文明市民)」這六張牌。在創城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聚民、育民、惠民,為提高市民素質、豐富市民生活,搭好平臺、做好服務,全體市民一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共築幸福美好家園」。
今起,本報刊發創城為民系列報導,講述我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六張牌」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所發揮的作用與效果。
大街小巷,廣場舞臺,在我市始終活躍著或來自民間,或來自企業,或來自專業文藝團體所組成的合唱隊、合唱團。在他們的歌聲裡,有愛國之情,有家鄉之美,有生活之悅。
課堂操場,家裡庭院,在我市,孩子們誦讀著詞曲歌賦和經典文章,在他們的誦讀聲裡,有心靈智慧之學,有善德美行之鳴,也有報國之志。
200合唱團大唱愛國歌
55歲的袁晶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還能在中央電視臺露回臉。
7月31日,中央電視臺「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走進哈爾濱,作為團長,袁晶和她的同心合唱團的老夥伴們一起,現場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還為國內幾位著名歌唱家伴唱了《遊擊隊之歌》、《英雄讚歌》等。
據悉,同心合唱團是道裏區文化館三支館辦合唱團中的一支,2003年成立,團員平均年齡55歲左右,大多是離退休的職工和幹部。作為業餘合唱團,文化館為他們免費提供排練場地、樂器、服裝等,還請來專業聲樂老師為合唱團進行輔導。合唱團一周排練兩次,每次三四個小時,10年來,共合唱了《去一個美麗地方》,《長徵組歌》、《在燦爛陽光下》等200多首歌。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市大小50多個廣場上,活躍著200多支具有一定規模的愛國歌曲大家唱隊伍,形成了小雪花合唱團、老知青合唱團、建築工人合唱團、的士合唱團等知名隊伍。
據了解,我市連續多年以中宣部確定的《唱響中國36首》、《100首愛國歌曲曲目》和優秀兒童歌曲為主要內容,適當加入《太陽島上》等歌頌家鄉、歌頌美好生活,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歌曲,每年都組織全市愛國歌曲大家唱匯演比賽,群眾廣泛參與。
經典誦讀展演連登央視
6月20日,市少年宮,以「詩文歌盛世,經典耀中華」為主題的「哈爾濱市中小學生經典誦讀展演大會」正在進行,哈三中、經緯小學和少年宮紅領巾社團等學校和社團的師生,通過朗誦、唱歌、舞蹈、器樂演奏等多種表現形式,誦讀《道德經》、《沁園春·雪》等古今名篇。
據市教育局德育處處長石秀莉介紹,經典誦讀活動是從2006年開始的。「幾年前籌備誦讀展演活動時,有人說,學生都忙著學習,會參加嗎?」石秀莉曾擔心學校是否支持,家長是否反對。但隨著經典誦讀活動的展開,這種顧慮打消了,各個學校積極響應,精選誦讀篇目,創新表演方式,都拿出了非常精彩的節目。當年,經典誦讀活動便登上了央視。此後,到了2008年,中央電視臺又一次來到哈爾濱,專為經典誦讀活動而來。經過多年的創新與改進,經典誦讀展演已成為我市少年兒童每年的經典「保留節目」。
據悉,我市還編寫了小學低年、小學高年、初中、高中四個版本的《哈爾濱市中華經典誦讀讀本》和《哈爾濱市未成年人文明禮儀小常識》、《哈爾濱市優秀童謠作品選編》、《哈爾濱市美德陽光少年事跡選編》等材料,免費發放給各學校。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我市始終注意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通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