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新媒體部 新聞周報
當雙十一逐漸成為全民狂歡的購物節,你是否還記得它本來的名字?
曾經,11月11日因為擁有連續四個寓意著孤單的「1」而被調侃為「光棍節」;後來,「有對象的陪對象,沒對象的去購物」成功讓「光棍節」轉化為了「購物節」。隨著各大電商平臺地前呼後擁,「光棍節」的稱呼似乎也隨風飄散了。然而,「節」雖不在,「光棍」還在,戀愛問題依然是橫在千千萬萬年輕人面前的一道坎兒,大學生也不例外。
中學時代的我們總是被家長和老師以「影響學習」為由嚴令禁止早戀,心有餘而膽量不足,對愛情抱有美好幻想的我們暗暗下定決心:到了大學一定要痛快地談一場戀愛。然而真正到了大學才發現,愛情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甜甜的戀愛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學校尷尬的男女比例和自身匱乏的社交經驗讓脫單成為了困擾大學生的世紀難題。
不願向現實低頭的大學生們不斷解鎖著脫單的新方式,大學生相親也隨之興起。除了父母安排,朋友介紹,表白牆和朋友圈「徵婚」等新型「相親」方式也逐漸在大學生群體間成為一種潮流。
當大學生開始加入「相親大隊」,又將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古月——父母安排相親過於理想化
剛剛大二的古月沒想到母親會給自己安排一個博士生相親對象。
「我的家鄉在河南嘛,家裡還是傳統的觀念,認為婚姻和家庭是女生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事情。我媽也比較著急,認為我生活能力欠缺,想找一個男方照顧我的生活。」正巧,古月母親閨蜜的兒子是某985高校的博士生,兩家母親經常溝通,也算知根知底,便生了將彼此兒女介紹給對方的念頭。
「當時我媽跟我說,她朋友的兒子想介紹給我認識一下。他當過大學助教,可以聊聊學習和生活。」就這樣,古月和母親介紹的那個男生便順理成章加了微信。
最開始,古月對離風(男生化名)的印象不錯。「有一次我們打電話,聽他回憶大學時代的生活,可能是喚起我們共同經歷過的記憶吧,當時有很多話可以聊。還記得我問他『如何證明我們的生活不是一片虛無』,他的回答頗令我滿意,感覺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古月笑著說道,不過她隨即話題一轉,「就在我們打電話的同時,我聽到我媽和他媽也在打電話,聊著『孩子哪一年生的、上學情況如何』等話題。」那次聊天和前面所有蛛絲馬跡匯在一起,古月漸漸覺察出母親暗藏的心思。
五一假期時,離風和父母到河南辦事,順便拜訪了古月一家,兩家一起吃了飯。飯後,雙方母親提議讓兩人單獨出去逛逛。於是,古月帶著離風來到洛陽的龍門石窟遊玩。「旅途中我們也聊了很多,我漸漸發現兩人的愛好、三觀並不一致。」古月是典型的文學院女生,而離風則是學理工的,二者的興趣愛好可謂截然不同。再加上年齡、生活閱歷的懸殊,共同話題更是寥寥。除此之外,離風的外表、氣質也沒能吸引到古月。「當時我跟他舉了《清平樂》裡徽柔和懷吉愛情故事的例子,喜歡一個人,希望那個人長得漂亮是無可厚非的。」她說到這裡又笑了,「感覺離風明白了我的意思,那次旅程後,就再沒有主動聯繫過了。」
古月在遊覽龍門石窟時拍的照片
其實,古月對家長安排相親一事並沒有多大反感,只是認為這樣的舉措過於理想化。「他們並不了解我所處的生活,我周圍有很多男孩子,憑藉自己也能找到心儀的男朋友。」因為古月的感情經歷比較豐富,所以對愛情看得也比同年齡的女生更加透徹。年齡、三觀、生活背景、距離等問題,並不是可以輕易逾越的障礙,通過相親找到心儀對象的可能性實在很小。
「當然,對於那些不是很熱愛社交,無法憑自己找到心儀對象的人,我是可以理解家長這樣安排的。」古月補充道。「比如,徐志摩和張幼儀其實很合適,他卻因為包辦婚姻始終不願接受。而陸小曼那種奢靡作風的女孩子並不適合他,最後的結果也不盡完美。先婚後愛也是可能的,有時候應該借鑑父母的意見,相信父母的眼光。」
胖橘——大學生相親未免過早
「是對方家長很著急,我爸媽不知情,以為只是開玩笑。」在對方家長地主動邀請下,當時還只有十八歲的胖橘被安排和父母朋友家的哥哥相親。在確認對方是認真的態度之後,胖橘和父母都很無措,畢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
兩家人是多年的朋友,經常互相請吃飯。在胖橘生日前不久的一次聚會中,胖橘媽媽邀請對方參加女兒的生日會,對方便提及讓自家兒子一起參加,順便與胖橘相親。
得知自己真的要與父母朋友家的哥哥相親時,胖橘無奈中又感到一絲慌張。「起初我也以為相親只是一句玩笑話,後來是因為那個哥哥經常來找我聊天,並且他的母親準備送我特別貴重的禮物,我才漸漸意識到他是真的要和我相親,那個時候還真的挺慌的。」
決定去見面的時候,胖橘做了很久的心理準備,畢竟相親對於18歲的她來說是一個陌生又遙遠的事物。但令她欣慰的是,當她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父母都給予了她理解和支持。「我媽尊重我的意見,她說我和那位哥哥可以試著相處一下,如果不合適,她會幫我拒絕那位阿姨。」來自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也讓即將面臨人生第一次相親的她稍微鬆了一口氣。
生日宴當天,胖橘被對方家庭的熱情給驚到了,即使她和家人再三推脫,對方還是為胖橘準備了生日蛋糕和精緻的生日禮物。看著面前寫有「六福珠寶」四個金黃色大字、看起來十分「富貴」的大紅色盒子,胖橘有些哭笑不得,內心也十分糾結。「我其實不太想收這個禮物,畢竟禮尚往來,總歸是要還的,但不收的話又顯得不太尊重。」內心極度慌亂中,胖橘還是收下了這個禮物。
雖然對方家庭一直很熱情,但在整個過程中,胖橘心理上還是有一些不太舒服。「我一直假裝在認真聽長輩之間的談話,裝作看不到坐在旁邊的哥哥看我的眼神。」對方可能也是第一次相親,「最後哥哥來切蛋糕,在我旁邊手抖得不行,感覺他都不會呼吸了,切完蛋糕後他還大鬆一口氣。」哥哥緊張的樣子也讓胖橘覺得十分好笑。
生日宴結束之後,對方還是會經常找胖橘聊天,儘管對方條件不錯,胖橘還是漸漸地開始用冷漠的方式回應對方,以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才十八歲,暫時沒有談戀愛的想法,而且對他也沒有眼緣。他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之後,也就逐漸減少和我聊天的次數了。」
胖橘和對方的聊天記錄
這段沒有後續的相親經歷並沒有破壞兩家人的關係,雙方對於這次相親的印象也逐漸淡化。因為雙方家長之間的關係,胖橘本身並不是很抗拒這次相親,但是她並不認為在大學期間相親是合理的。「畢竟都是剛剛步入大學或者準備步入社會,現在相親有一些過早了。大學時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重,而不是耽於愛情,或者急於去尋找愛情。當然如果是自己遇到對的人那很好,但是爸媽安排的相親就大可不必了。」
枝子——當表白牆成為新型「媒人」
疫情居家期間,現在正讀大二的枝子在學校的表白牆上看到了一條找對象的消息。母胎單身的她不曾料到,這條表白牆上的信息,竟然會成為她人生第一段戀情的契機。
「當時看到那個男生發出來的擇偶標準主要是會化妝就行。下面跟了一堆評論說這標準也太低了吧,男的會化妝也行唄,當時覺得特別好玩兒。」枝子這樣回憶道。彼時的她並沒有急於找對象的想法,便隨手把這個文案轉給了自己室友,室友因為對另外一位男生有好感而拒絕,於是枝子抱著嘗試的心態,準備加表白牆上的那位男生為好友。「挺好奇的,想看看什麼人可以說出這種話。疫情期間嘛,在家沒事幹,想找個人聊聊天,聊得來就當交個好友,聊不來也沒多大影響。」枝子直言自己那時並沒有想過藉此機會發展感情,在她心裡,通過表白牆找對象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2月7日,枝子記得很清楚,這是她和那位男生,阿木,互加好友的日子。枝子驚喜地發現,自己和這個素未謀面的男生相處起來竟非常合拍。很快,兩個人便從初始的陌生變得無話不談,從雙方的好友聊到生活中的趣事。漸漸地,她習慣性地秒回阿木的消息,如果阿木沒找她聊天,她心裡會有些小失落。同時,她也發現了阿木關注了她的微信步數,還把她設為了特關和置頂,於是對他也越來越在意。兩個人的愛情,在漫長的假期中慢慢地生長,醞釀,升溫。
到了九月份開學,阿木不止一次地提出要約枝子出來玩。面對從線上到線下的發展,枝子坦白自己沒有做好準備。「我挺害怕的,因為我怕他見到我之後會失望,所以一直沒有見他。」拖到十月中旬,枝子認為是時候作出正面回應了,於是咬咬牙答應了阿木。第一次見面,枝子一直處在極度緊張之中,但看到眼前的阿木的確就是心中那個耐心、有安全感又幽默風趣的陽光大男孩,枝子暗暗地做出了決定。當天,阿木向枝子表白,隨後兩人正式確立了戀愛關係。
現在,兩人儼然一對熱戀中的情侶。阿木每周都會看望枝子,在無法見面的時候,兩人就通過社交媒體來相互傾訴。目前雙方父母都知道了他們的戀情,也很鼓勵他們繼續發展下去。「我爸媽都是很開明的人,起初他們還不相信我談戀愛了,但當意識到實情之後,他們便嚴肅地跟我說談戀愛要認真,對人家負責」。
枝子和阿木的聊天記錄
談及這段戀情,枝子認為這可能是命運使然。「這一切的發生都很偶然,以前我完全沒有想到會在表白牆上找到真愛。我並沒有刻意地將戀愛歸納到自己的生活裡面去,因為我希望的是,我遇見他,然後我想戀愛了,而不是,我想戀愛了,我找了個人。」談及對於戀情的展望,枝子說:「我跟他都是第一次戀愛,我不喜歡太多的離別,所以還是希望能跟他走到最後,陪他從風花雪月走入柴米油鹽。」
小白——一場浪漫的遺憾
小白最近參加了一個以戀愛交友為目的的「一周cp」活動,問及參加活動的原因,她坦白是因為自己一直沒有談過戀愛,想要遇見一個能和她分享生活中瑣碎小事的男生。「好姐妹們都紛紛脫單了,就覺得挺羨慕的,我也想要甜甜的戀愛啊。」小白感嘆,「其實我一開始也沒想過會那麼幸運能夠遇見一個剛好對的人,大概率就是普普通通的男生吧,如果能溫柔一點就很好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白是很幸運的,她遇見的那個男生,溫柔、細膩、會講粵語、喜歡天文和鋼琴曲,這樣的男生,完全滿足了小白對未來男友的所有幻想。與對方相處中的某個瞬間,更是讓小白為之怦然心動。某天閒聊的時候,小白問及男生的星座,男生讓小白抬頭看看夜空,最明亮的那顆星就是他的星座。「那個時候覺得,他真的是一個很浪漫的人啊。」這種處在同一片星空下的浪漫讓從未談過戀愛的小白心中充滿了對愛情的幻想。
小白和男生的聊天記錄
雖然小白和男生上課都很忙,而且兩人都不是很活躍的性格,但是每天的相處還是十分舒適和愉快。兩人一起聽歌,互相吐槽忙不完的作業和研學,甚至還約了幾周後的天文館展覽。「其實閒聊的時間並不多,也不太能放得開吧,但是每次聊天都還是比較愉快的。」
小白和男生合成的cp照片
小白不止一次提到男生是很溫柔、很好的人,但語氣卻是充滿了遺憾的。被問到是否考慮過以後,小白只是苦笑:「沒有以後了。」對此次活動,小白本來並未抱有太大的期待,然而幾天相處下來,小白感覺到男生和她十分契合,「心裡就覺得,愛情或許就要降臨了吧。」她回憶道,「但事實上,愛情才不會那麼容易降臨。」
一周cp快要結束的時候,小白突然想到身高問題,一問才猛然發現她和男生在身高上有著無法接受的差距。「我168,他165,兩個人都沉默了,就好聚好散嘛。其實也不是說他一定要有多高,但是比我矮的話還是不太合適吧。」
小白和男生的聊天記錄
對小白來說,這場浪漫的遺憾帶給她的不僅僅只是一時的悸動,讓她體會到了之前從未體會到的甜蜜的感覺,也讓她在一周的相處中,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其實我也沒那麼焦慮,我只是很想要能夠遇見一段溫柔的感情。可能大家都是這樣吧,生活那麼苦了,還是需要一點愛情的甜。」
對大多數人來說,「相親」是一個和大學生八竿子打不著的概念,但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或被迫或主動地加入了相親的隊伍時,我們也不得不開始思考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
無可否認,大學生相親更多是由於父母的安排,生活在一個「萬物皆可卷」的時代,家長們似乎總是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優秀的潛在對象。「現在不抓緊,以後好的資源都被別人搶走了。」他們這樣告誡孩子,也提醒自己。而面對父母的相親安排,大學生往往是被迫而無奈的。在新世紀陽光下長大的大學生們,對於愛情往往有著自己的態度和想法。相比父母的介紹,自己邂逅一段美好的感情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愛情觀。
但除了父母的安排,我們也注意到不少大學生通過表白牆、朋友圈等渠道主動交友,或是毫不避諱地表示想找到另一半,這種主動「推銷」自己的現象也十分有趣。進入大學之後,戀愛不再是一個被禁止的事情,當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秀恩愛,「撒狗糧」,很多人在祝「99」的同時也難免羨慕:誰不想要甜甜的戀愛呢?同時,對於不善於社交的同學來說,仔細算一下才發現,進入大學一年時間,認識的異性數量可能還維持在個位數,心動難以發生,脫單遙遙無期,而表白牆與朋友圈的「徵婚」則為他們提供了認識更多異性的途徑。
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追求愛情也並沒有錯,這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大學生相親只是遇見愛情的眾多方式之一。愛情這種東西,能遇見很好,遇不見也不必苦惱。認真生活,用心提升自己,也許那個「ta」,正在與更優秀的你相遇的路上。
《性愛自修室》截圖
又是一年雙十一,有對象的抱緊對象,沒有對象的就抱一抱自己吧。
(文中古月、離風、胖橘、枝子、阿木、小白均為化名)
文字:楊婧瑤 黎原 南迪娜 國靜文 於曉洋
圖片來源於受訪者和網絡
原標題:《當戀愛有了快進鍵——當代大學生的相親現場|熱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