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鏡子都裝不下你的臉」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一句諷刺那些太過自戀的人的常用話。
自戀不單單是人與人之間的自我吹捧,更有國與國之間的相互誇大,如果說當今世界要說最自戀的國家,首當其衝的莫過於我們現今的鄰國韓國。
論起韓國,平時吹吹某些科學領域的發展有多超前也就算了,但是韓國人卻對自己本國的民族文化也開始大勢吹捧,甚至達到了忘我狀態。在其口中竟然說出韓國曾統治整個地球的上大半個領土,成吉思汗西徵所佔領的元帝國在他們面前也只是小弟弟而已,這份自戀已經達到了自欺欺人的境地,實在讓人汗顏。
以上的暫且不論,韓國人聲稱在公元前2333年就已經在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國家,而且還是全球領土丟失最多的國家,這些又是怎麼回事呢?
自戀需要一個「理由」
現在的韓國是位於朝鮮半島的南部,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上,再加上美國在背後扶持,所以在經濟上自然很強,畢竟在早期還達到國「亞洲四小龍」一說,其經濟實力確實毋庸置疑。
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他們膨脹了,民族自信心也被拉到一定的層面上,甚至強烈到病態的程度。而國土資源少,國家土地面積極為小的情況下,其歷史與文化遺留下來的也極為匱乏,所以只能像小孩子一樣編一些東西拿來跟他人爭搶,曾今甚至關於潘金蓮這個小說中人物也要爭一爭是他們韓國的,而人們對此嗤之以鼻罷了。
韓國人為何要這樣誇大的編撰歷史,為什麼要總是跟亞洲其他國家動不動就爭歷史人物,其原因莫過於現今的韓國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歷史,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為了滿足早已病態的民族自信心,不得不開始胡亂編造。
在歷史古籍記載,西漢漢武帝時期,軍隊消滅了當時的衛滿朝鮮,徵服了整個朝鮮半島後,韓國就是一個被中原王朝直接或間接統治的一個彈丸之地。他們真正以自我國家自稱是在後來由於清朝政府的衰落,對地方統治的力量不足,再加上地理上的位置跨度有點大,所以這個時候位於朝鮮半島的南半部分的韓國才可以曾次機會擺脫控制罷了。
對於自己本國的真實歷史與不顧,對於長期處於藩國狀態的歷史直接矢口否認,就是為了規避這段不堪的歷史,再加上沒有啥拿得出手的豐功偉績,又要面子,又要維護自己本國人民的那種已經病態的民族自尊心,做起了大勢鼓吹,任意篡改歷史的戲碼。
自稱是亞洲的「當家人」
早在2004年,韓國就做起了一件公然包裝歷史人物的事件,這件事就是當時很火的電視劇《不滅的李舜臣》,用言過其實的手法來烘託這一他們塑造的完美的歷史民族英雄。
韓國佔地面積不過一個十萬平方公裡的一個小國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沒有任何實力發動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遠徵,而在他們的歷史課本上說其「領土曾囊括大半個地球」和「韓國是黃河流域第一國」等等簡直就是荒謬至極。同時,居然聲稱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已經建立地球上最早的早期文明,而且其控制範圍是整個亞洲大陸,歐洲及美洲也在其影響範圍,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的主人」。
然而,這些並沒有他們繼續吹捧捏造,據傳,佔領大半個世界國土的國度是恆國,而他們的開國先祖名叫檀君,此人居然是神話人物帝釋天的玄孫。然而,這不是最離譜的,最離譜的說此人生命待機時間特別漫長,都已經達到長生不老的程度活了1908年,光在其恆國當皇帝的時間都達到了1500年以上,把一個神話人物寫入當成了一個正經的歷史人物,這番能耐,把韓國說成大半個地球的統治者也就有點「意思」了。
更讓我們想不到的事,這個傳說中的帝釋天儘是印度古佛教中的神人,從古印度到朝鮮半島這麼長的一段距離,按照當時的交通工具,也不知何年個月能達到呢。再說啦,當時的印度不知道有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佛教聖地都無法考證。
如果真要談到遼闊版圖的話,韓國人也是真敢編,居然說這個千命皇帝帶領韓國部落往東部一直打到西亞至歐洲東部,往西部一直佔領大半個美洲版圖,其最興盛時期,他們的領土居然達到4000萬平方公裡。這是何等得厲害,都能早在數千年前都能有這麼大領土,為啥怎麼現在就只剩下10萬平方公裡了呢?對此,他們卻一點都沒有提到這中間的空白經過,這叫人如何不心驚他們的歷史編寫者的腦洞。
高麗與李世民
在韓國歷史上有一個王朝被韓國人奉為強悍王朝,那就是高句麗。這個王朝存在不足為奇,但是,居然說法高句麗和唐軍對打,把李世民打傷確實有點讓人感到有點尷尬。
高句麗存在於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七世紀,這個王朝確實值得他們提一提,畢竟其疆域東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漢江流域,西、北更是跨過遼水和松花江流域(如今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部分地界)。
公元前37年,正式建國的高句麗就開始不斷地擴張,在公元6世紀時達到其王朝鼎盛時期,另外在公元612年至公元614年是舉國攻打當時的隋朝,打破隋朝後取得大量巨額物資。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一直被後來的唐軍追著打,於公元668年被唐朝所滅。
關於打傷李世民這一說就確實有點瞎編了,在其韓國歷史書上記載,有一個叫做楊萬春的人物,在高句麗與唐朝對戰時,楊萬春一箭射傷李世民的眼睛(按韓國歷史說是射瞎一隻眼睛)。但是這個叫楊萬春的人物在《舊唐書》和《資治通鑑》中更美沒有提到過此人,後來細查才知道是一本叫做《唐書衍義》明代的熊大林編寫的商業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但是對於射瞎李世民眼睛這個事壓根就沒有提到過。韓國電視劇《安市城》中的楊萬春也是他們為了提高本國人民的那種自戀感,在電視中誇大情節,所以說,韓國不僅喜歡在歷史書上包裝,就連電影電視劇中也在刻意的完美包裝,以求達到更高度的病態民族自信心。
這不是尷尬的,更尷尬的是,強大的高句麗王朝在世界歷史中被直接證實與韓國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這些公認的歷史依然阻擋不了韓國歷史編輯者把高句麗同化到自己的歷史課本上,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消除文化自卑感,增強已經病態的民族自信心,同時也為為了增加自己本來就不多的歷史罷了。
結語
就拿現在的韓國首都首爾來說,這個名字了不是一直就有的。這個名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開始逐漸維穩的狀態下才在1948年把原先的名字漢城改為如今的首爾,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韓國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可見一斑。
不得不得不說,在幾千年的歷史上,韓國一直是一個被欺凌的對象的身份存在,在那個長矛、短刀、戰馬奔騰的年代,根本沒有文明這一說,弱就會被吞併。
現在的韓國因為文明社會下得以獨立,所以很是迫不及待地給自己那些想起來都有點難以啟齒的簡短的文化和歷史加一點料,以求達到充實罷了,所以才鬧出這樣那樣的笑話。
參考文獻:
《高句麗史研究》
《唐書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