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ICO究竟是暴富的遊戲,還是虛幻的泡沫?

2021-01-15 TechWeb

隨著加密數字貨幣的火爆,基於區塊鏈的代幣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募幣)開始走入大眾視野。

現實世界中,我們有企業首次上市募資的IPO,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區塊鏈創業企業則可以通過ICO,向早期愛好者發行代幣,獲得事業的啟動資金。

事實上,以太坊便是ICO的經典案例,通過ICO募集資金,並一步步發展成世界第二大區塊鏈,以太幣的市值也達到250億美元,所有的ICO參與者,只要拿得住,都致富了,也算親身參與了區塊鏈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之後,更多的加密數字貨幣通過ICO取得成功,ICO也就逐漸成為了最受追捧的投資數字貨幣項目的方式。

不過,站在現在這個時點,看著新的ICO項目依舊層出不窮地冒出來,對於ICO投資前景,筆者要潑很多冷水了:ICO也好,IPO也罷,投資這件事,講究的是時機,時機不對,什麼都是錯的。

區塊鏈ICO的風口期可能已經過去了

你沒看錯,概念剛火,但很可能區塊鏈ICO的風口期已過,因為打造生態圈已經越來越難。

代幣的價值本質上取決於所在區塊鏈的生態圈,只有打造一個強韌的生態圈,代幣才有上漲的空間,以太幣ETH與以太坊的共榮便是經典案例。但以太坊的成功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很難被複製。

以太坊的理念產生於2013年,就當時而言,基於圖靈完備的虛擬機和對智能合約的全面支持仍屬於突破性的創新,使得以太坊佔據了區塊鏈2.0的認知標籤;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本身就是天才開發者,從比特幣社區成長起來,以太坊的理念也吸引了世界上頂級的一批開發者,以太坊區塊鏈有很多極具創新性的設想,有可持續的長遠發展規劃路線。以太坊於2014年進行ICO,2015年區塊鏈正式運營,2016年初就贏得主流社區的認同。

加密數字貨幣具有典型的馬太效應,強者恆強。自2016年以來,行業內頂級的人才都在幾個頂級的區塊鏈中,大的礦池也只挖幾個主流的數字貨幣,大的場景也只願意和已經成功的區塊鏈合作。對於新的ICO項目,只能以犧牲去中心化和區塊鏈安全性為代價,不走尋常路,代幣發行容易,卻大大稀釋了代幣的長期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非POW共識算法影響去中心化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共識機制,基於節點算力分配記帳權,是公認的達成區塊鏈去中心化特徵最有效的機制。即便存在電力和能源浪費的問題,比特幣、以太幣(現階段)、萊特幣、達世幣、Zcash、門羅幣等市值靠前的幣種都採用POW機制,而瑞波幣定位於聯盟鏈,所以未採用POW機制。

正因為採用了POW機制,這些競爭幣和山寨幣才能在數以千計的加密數字貨幣中脫穎而出。

要採用POW機制,需要得到礦工們的支持。問題是,礦工們的計算資源有限,忙於挖那些市值高的主流數字貨幣,無暇顧及層出不窮、且沒有價值保障的ICO代幣們。得不到礦工們的支持,沒能採用POW機制,便不得不採用各種POS和類POS共識機制,結果又帶來了中心化或弱中心化問題(即易被操縱)。

一個具有中心化特徵的區塊鏈自然難以建立起完整的生態圈,無他,用中心化的區塊鏈去取代中心化的機構和業務模式,多此一舉。

2、代幣預挖打壓升值空間

既然得不到曠工們的支持,索性也就通過預挖的方式把代幣一次性發行完畢吧。況且,採用挖礦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的發行期多在百年以上,絕大多數ICO項目也沒有這個耐心和信心存續百年之久。另外,ICO項目要構建生態圈、實現遠大理想也需要大量啟動資金,而資金只能來自ICO代幣銷售,自然是賣得越多越好,一般佔到代幣總量的50%-70%左右。

問題來了,代幣或在ICO階段被售出或被創始團隊持有,聚集在少數人手中,便產生了天然的巨莊。對於存在大莊家的投資品,理性的投資者自然不敢碰,代幣只能在一個小圈子裡流轉,缺乏升值空間。反觀一些真正做起來的預挖型加密數字貨幣,在早期多會採用免費送幣的方式把代幣分散化,用戶基礎大了,交易便活躍,幣值自然也有了升值空間。

截至2017年6月末,在Coinmarketcap有統計的加密數字貨幣已經達到950種,還不包括已經夭折的貨幣和很多ICO貨幣。

加密數字貨幣又是個典型的馬太效應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各種資源向已經成功的大區塊鏈集聚,不得不說,區塊鏈ICO已經過了風口期。

缺乏實質創新的ICO項目全靠理想在支撐

整體錯過了風口期,項目本身夠強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現階段絕大多數ICO項目都缺乏實質性創新,多是採用拿來主義,把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等幾個主流的區塊鏈的優點或特徵進行簡單重組(很多僅局限於白皮書設想上),再用遠大理想扯個大旗,便出來融資了。而這些理想,通常看上去都不能落地。

比如:有的ICO項目立志改造國內公立醫院低效率的運作模式,想把病歷、處方甚至各科室內部終端診療系統統統搬上區塊鏈,打造一個透明的醫療體系;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國內商品流轉的溯源機制,積累大量商家和用戶,構建流量平臺,大有再造一個阿里巴巴之勢;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全球統一的數字資產發行與交易平臺,實現數字資產的跨境無障礙流通;……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但站在ICO項目投資人角度,真的能充分認識到這種遠大夢想背後的極低概率嗎?先不說創始團隊的構成單一,基本都是程式設計師;也不說募集的區區幾千萬資金,如何去和頑固的沉珂頑疾抗戰;單是那份想在兩三年內便改變世界的「夢想」就足以讓理性的投資人望而卻步。

問題在於,被一夜暴富深深刺激的ICO圈新晉韭菜們,有的是勇氣為夢想買單。目前,國內ICO項目籌集計劃多在2000-4000比特幣左右,按照比特幣2萬元單價計算,募集資金約在4000萬-8000萬元之間。而ICO代幣量佔比通常在50%左右,這意味著區塊鏈項目ICO階段本身估值在8000萬-1.6億元之間。

ICO投資者的「樸素」想法是在不超過3年的時間內幣值可以增值10-100倍,以50倍計算,意味著該項目在3年左右估值要達到40億-80億之間。

不得不說,這可能算另一個夢想了,屬於投資人自己的夢想。

潛在隱患突出,非專業人士不要參與了

上面所講的,主要還是針對勤勉努力的區塊鏈創業團隊而言。事實上,這個行當多的是圈錢的人,很簡單,募集資金後不作為,讓代幣自生自滅。有良心的,持有募集來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著幣值上漲,賺錢後套現,把本金還給ICO階段投資人,大家一拍兩散,和平散夥;沒良心的,把錢揮霍掉(所謂的基於多重籤名的資金託管來保證專款專用,聽聽就得了),你們投資失敗,大家一拍兩散。

還有更厲害的,打著ICO的幌子搞加密虛擬貨幣傳銷,搞起了龐氏騙局,和P2P火爆時e租寶們打著P2P的幌子搞「網際網路理財」如出一轍。相比P2P行業當時20%的年化收益率,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傳,誘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不少人想問:怎麼區分一個ICO項目是正常的項目還是傳銷?潛臺詞是,我不參與傳銷項目就是了,ICO這個暴利遊戲還是值得參與的。這麼想的話,上面那麼多話真的就白寫了。

先說怎麼區分,典型的傳銷其實不難辨別,如發展下線、繳納入門費、團隊計酬等特徵。但問題在於,在ICO階段看上去正常的項目後期也可能演變成傳銷項目,沒法從根本上杜絕。況且,就現階段的區塊鏈ICO而言,即便是正常的項目,風險也是極高,非專業人士,真的建議大家不要參與了。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呃,你如果還堅持這麼想,當我啥都沒說吧。

【鈦媒體作者介紹: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 】

相關焦點

  • 專訪張曉燕:除了央行數字貨幣,不要碰其他所謂的虛擬貨幣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7日電 (張燕徵)27日,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在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期間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表示,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除了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不要碰其他所謂的虛擬貨幣。
  • 數字貨幣比特幣是貨幣嗎?是不是騙局?有沒有泡沫?
    首先我們看貨幣的定義,貨幣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準和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都可被看作是貨幣。顯然比特幣以上的媒介、價值、支付、流動和儲藏的特性全部具備。所以比特幣是貨幣。這裡要提醒所有人,不是所有數字貨幣都是比特幣,都跟比特幣一樣。
  • 遊戲圈昔日王者,第九城市靠數字貨幣鹹魚翻身?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個股當中,第九城市(以下簡稱:九城)本應是遊戲圈的一員,居然也躋身區塊鏈概念股之列。近5個交易日,九城漲幅超過250%,單日內最高漲幅一度達到86%。九城方面曾表示,公司將建立數字貨幣礦機群組從事數字貨幣挖掘。數字貨幣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刺激九城短期暴漲的題材。但暴漲行情背後,九城的情況並不樂觀,幾番處於退市邊緣。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全球央行:數字貨幣「求快」還是「做對」
    來源:北京商報隨著數字貨幣影響範圍越來越大,各國央行也躍躍欲試,試圖探索一條合法之路。儘管目前國際上已有多種私人部門發行的數字貨幣運行使用,但並不歸屬中央銀行監管,在使用過程中,仍有風險存在。為進一步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管理,近年來,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研究。
  • 變幻的「貨幣」與虛幻的「貨幣憲法」——評《貨幣憲法學:知識譜系...
    關鍵詞:貨幣憲法 中央銀行 貨幣發行權 法定貨幣 私人貨幣引言近年來,隨著比特幣(BTC)、天秤幣(Libra)等區塊鏈數字貨幣的興起,以及我國央行研發法定數字貨幣進程的提速,數字貨幣領域的公私博弈初見端倪,國家與市場之間的貨幣分權問題重新引起學界關注。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上市公司:數字貨幣概念股誰在「摸魚」
    來源:北京商報隨著央行數字貨幣頻傳利好,A股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帶火了數字貨幣概念股。經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目前市場上共有神州信息、御銀股份、廣電運通等27隻數字貨幣概念股,所涉業務大多與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應用場景相關。值得一提的是,在27股中也有部分個股撇清了與數字貨幣的關係,明確表示公司不涉及數字貨幣相關業務,但仍遭到了投資者熱捧,公司股價接連大漲。
  • 一日跌超6000美元:比特幣泡沫還能撐多久?揭秘虛擬貨幣五大套路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一日跌超6000美元,比特幣泡沫還能撐多久?揭秘虛擬貨幣投機炒作五大套路近段時間,比特幣走出了瘋漲之後又暴跌的「過山車」行情。英為財情交易信息顯示,元旦之後,比特幣價格在1月7日首次突破4萬美元大關,其價格在不到一月內翻了一番。
  • 數字貨幣對於中國的意義是什麼
    打開APP 數字貨幣對於中國的意義是什麼 鏈門戶 發表於 2019-11-22 08:37:13 1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
  • 數字貨幣概念股持續飆升,你不妨重點關注下OKEx上的加密貨幣
    正因如此,A股區塊鏈板塊的公司從零零散散的幾家,一躍衝到了一百多家,除了區塊鏈板塊後來也多了一個名為「數字貨幣」的板塊,但本質還是從區塊鏈中所延伸出來的熱點。截止到2020年6月,區塊鏈板塊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了200家,達234家,較去年有了40%的增長;而相對數字貨幣來說,目前僅25家,數量相對來說較少,但也許到了年底這個板塊會有質的飛躍。
  •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央行主動學習和吸納數字貨幣...
    但查姆當時建立的模型還是傳統的「銀行、個人、商家」三方模式。比特幣之後,基於各層區塊鏈技術創新的各種私人加密貨幣,如萊特幣、以太幣、零幣等,不斷出現,其中以太幣建立的智能合約和分布式應用技術架構被稱為區塊鏈2.0,以太坊是一個自我維持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約平臺,它為用戶提供了可編程腳本,在此之上可進行支付、數字錢包、資產交易、基金管理、雲存儲、博彩、網路遊戲等各種更高級更複雜的去中心化應用。
  •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面世:為什麼要用數字貨幣?對老百姓有啥好處?
    02央行的數字貨幣屬於法幣,跟現金一樣,央行的數字貨幣也具有無限法償性,就是說你不能拒絕接受,你不能說它摸不著就拒絕它。我們看到現在私營的支付機構或平臺,會設置各種支付壁壘,用微信的地方不能用支付寶,用支付寶的地方不能用微信。但對央行數字貨幣來說,只要你能使用電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須接受央行的數字貨幣。
  • 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 王騰鶴 辛泓睿 黃永彬編著 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對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服務、電子政務、司法存證等應用方向有深入研究,《2019-2020中國區塊鏈專利白皮書》作者。內容簡介《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是一本系統介紹數字貨幣的科普性書籍,通過梳理貨幣從誕生到發展為數字貨幣的脈絡,讓讀者真正做到「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
  • 數字貨幣,銀之傑,飛天誠信,四方精創,神州信息,誰是老大?
    數字貨幣領域是今年來的大家都比較關注的領域,在大家通過手機進行電子支付的年代,數位化貨幣似乎離我們並不遙遠,而數字貨幣的運用不論是政策支持還是社會民眾的關注度都是很高的,未來我們可能會逐步過渡到以數字貨幣為主,微量現金甚至無現金的新時代,6月中旬到9月初,數字貨幣走了一波行情,現在回到反覆階段,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幾隻代表股裡面究竟誰是老大?
  • 數字貨幣 | 加密貨幣時代:人人賺翻天,就你窮成狗
    而投資者們則試圖把如今的情形同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網絡泡沫進行比較,那會兒網絡公司的估值飆升,想要青眼有加地區分亞馬遜、谷歌這樣優秀的公司和Pets.com、eToys等類型的公司還是頗有難度。加密貨幣這一行是以一個緊密聯繫的小圈子為中心的——比如負責開發的人、負責傳播的人、負責解密的人,他們通過聚會、無窮無盡的秘密會議以及網絡留言板相識多年。
  • 姚前:加密貨幣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方向之一
    中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  「加密貨幣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方向之一」  在這其中,區塊鏈與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等概念關聯更是關注的焦點。「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那麼,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資料庫,其與數字貨幣之間是否也存在這種關係?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到底有何關聯?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將向什麼方向發展?
  • 對衝基金巨頭肯·格裡芬:加密貨幣不靠譜 因為繳稅必須用法定貨幣
    金色財經 比特幣7月23日訊美國城堡投資集團創始人、億萬富豪肯格裡芬最近參加了CNBC舉辦的機構投資者「Delivering Alpha Conference」大會,並公開發表了對數字資產的看法。當然,這不是肯格裡芬第一次談論加密貨幣。
  • 男子買「數字貨幣」被騙34萬元 警方:謹防四類「數字貨幣」詐騙
    數字貨幣本是可以提高交易效率的新型技術,卻被不法分子盯上,以數字貨幣名義進行傳銷和詐騙。我市一市民就被人以投資數字貨幣為由詐騙34萬元。「導師」告訴張某,在APP上能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然後再購買數字貨幣就能獲得很大收益。張某按照「導師」的要求,多次將數十萬元錢轉入這個APP,在「導師」的誘導下購買「數字貨幣」。張某一共買入34萬餘元的數字貨幣。當張某想提現時,發現APP打不開。此時,張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隨即報警。
  • 解秘ICO的前半生:技術極客的創新 監管來臨前的黑暗
    另有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全球的數字貨幣接近千種。  ICO是創新融資方式還是監管套利,是翻千百倍的暴富神話還是一文不值的數字代碼,監管的邊界在哪兒,ICO未來將怎麼發展?答案或將逐漸明晰。  顛覆性的融資形式  ICO(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得從區塊鏈說起。
  • 天刑說盤:金融泡沫的底層邏輯
    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想,投入其中,並在其被公眾搓破之前離開這個遊戲,現在用這句話來形容比特幣的瘋狂最為合適不過,在比特幣誕生的12年,它的價格從0.00076美元到現在突破3W美元,假如你當年投資100元買比特幣,那麼現在價值就是13億,是不是很心動。
  • 虛擬貨幣挖礦是什麼原理 真的能賺到錢嗎?
    現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很多人也都開始致力於虛擬貨幣挖礦,虛擬貨幣挖礦是一種可以獲得數字貨幣的方式,一方面數字貨幣存在漲幅大,發展前景好的優勢,另一方面比特幣的發展歷程給了很多虛擬貨幣商戶致富的希望,那麼虛擬貨幣的獲取方式都有哪些,挖礦機究竟是怎麼工作的,今天就來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