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與《易經》有關,源自太陽神崇拜,是我們骨子裡的信仰

2020-12-01 一堂國學

很快就要過年了,中國年又稱「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

你知道嗎?春節其實與《易經》有關,比如我們常常在春節的裡說的祝福語:

一元復始,二龍戲珠,三陽開泰,四季發財,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歸一等,都源自《易經》或與《易經》有直接的聯繫。

「一元復始」對應《易經》的「復卦」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復卦對應24節氣的冬至,對應農曆十一月(子月)。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因為在商朝,以子月為歲始,所以復卦在商朝對應的就是新年所在的月份。

二龍戲珠,是中國特有的吉祥符號,《易經》乾卦有「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的爻辭,而「二龍戲珠」符號造型又神似「太極圖」。

三陽開泰,對應《易經》泰卦,俗話說否極泰來,「地天泰」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很吉祥的。

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泰卦三個陽爻在內,三個陰爻在外,陰陽均等,天地和諧,而且陽氣升騰,陰氣下沉,象徵君子之道日益增進,泰卦正是正月的卦象,象徵冬天過去,春天來了!

由此可見,春節與《易經》的淵源,而《易經》顯然是與季節變換有關,與天地運轉有關,與人類對太陽等天體的崇拜有關。

《易經》12消息卦與12生肖、24節氣、五臟六腑及與太陽陰陽變化的關係圖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

對太陽的崇拜,是人類最早的自然崇拜之一。

山東日照莒縣出土的刻有太陽崇拜符號的陶器,距今約5000-7000年前

我們講人類文明,「文明」這個詞分開來看,「文」由「上」和「爻」的一半組成,本意是「天象」,而太陽和月亮是天空中最大的「象」;

「明」由「日」和「月」組成,本意是日月光輝,日月運行。

由此可見,「文明」一詞與太陽有關。

又如「年」的概念,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24節氣,是古人觀察太陽在黃道的運行軌跡總結出的一套指導農時和農事的科學體系;還有《易經》這部天書,也與太陽崇拜有關。

《易經》有三「易」:變易,不易,簡易。

既然太陽(陽,暘,煬)是「易頭」,《易經》的源頭,那麼《易經》的「三易」原則通過觀察了解太陽的運行規律就能理解:

第一,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每個時刻都在變換位置,俗話說「太陽明天都是新的」,這是變易;

第二,太陽這個東升西落的規律從未改變過,而且無論怎麼運轉,太陽黃道軌跡永遠是360°,俗話說「太陽照常升起」,《舊約》說「太陽底下無新事」,這是不易;

第三,太陽無論怎麼升落,地球上都呈現白天和黑夜,無論怎麼變化,都可以簡化也「陰陽」二氣,這是簡易。

我們為何要過春節?

春是春天,四時之首,在《易經》中對應「元亨利貞」的「元」;

節是節點,承前啟後,24節氣與《易經》的12消息卦對應。

春節,歸根結底也是源自太陽神崇拜。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太陽年周期開始了,我們要秉承變易,不易,簡易的原則,重新規劃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中華民族其實是崇拜太陽,信仰《易經》的民族。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人合一,化育萬物。無論時空如何變化,只要有信仰,這個民族就會生生不息,不斷壯大!

相關焦點

  • 龔鵬程|佛教太陽神
    但印度不是只有這種太陽神信仰,還有一種佛教型的太陽神信仰。此神在古時廣受印度、中東一帶人民信仰。印度的 Mitra 與波斯的 Mithra 應該就是同一位神。淨土宗所崇拜的「彌勒」(Maitri)和「彌陀」(Amitā)名字都源自Mitra。
  • 春節為什麼掛燈籠?因為紅色、圓形,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
    春節掛燈籠,這是個不分層次等級,不分城市鄉野,人人都喜愛,家家都掛得起的,最普及、最吉祥、最傳統的喜慶方式,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喜愛紅色。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起源於對太陽神和大地之神的崇拜,《山海經》中有多處記載。古代的人民就有祭天的習俗。
  • 古埃及獨特的隼鷹崇拜——荷魯斯神是如何維護和保障王權的?
    古埃及人對隼鷹的複雜認知,使得對荷魯斯的崇拜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進而形成了古埃及王權神授的理論基礎和宗教信仰早在史前社會,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就有著對神靈的崇拜。經過考察後發現,古埃及的神祗眾多,不同的神祗所供奉的神靈也是不同的,同時諸神的職能定位也是不同的。
  • 埃及史連載:太陽神的國度
    你上升,照耀,顯示你光輝的形象,千萬年過去了,我們不能一一清數,千萬年將到來,你光照萬年!—— 古埃及《亡靈書·讚美太陽神拉》孟卡拉建成吉薩三大金字塔中最後也是最小的一座後,他的兒子舍普塞斯卡夫停止金字塔建設,重新以馬斯塔巴為墳墓。
  • 神話中的太陽神:中國傳統的有四位,希臘神話中最熟悉的就是阿波羅!
    萬物生長靠太陽,自古以來人們對太陽的崇拜從未停止。世界神話體系中,每個神話中都有著自己的太陽神,並且地位尊崇。中國的傳統神話中的四位太陽神是大家熟知的,西方的太陽神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阿波羅,那麼本期小編就來盤點一下神話中分別有哪些太陽神: 中國傳統神話:
  • 深入解讀易經八卦知識: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有什麼區分?
    這和帝王座椅的方向有關,帝王都是坐北朝南,前面放張地圖的時候,稱君子面南而視天下,所以以前的方向和現在的不一樣。那為什麼帝王都是坐北朝南呢?真是很有講究的,和中醫的文化有關。古代把北方對應人身體的腎部,代表腎氣的位置,帝王白天上朝,晚上雨露均沾。等於是白天充電,晚上放電,身體嚴重透支,坐北朝南還有補腎氣的作用。但怎麼補也無濟於事。
  • 古埃及人為何會如此崇拜亡靈?和金字塔有關?
    神靈被認為影響或控制著物質世界的現象和人的今生和來世的生活,並且認為神靈和人是相通的,人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引起神靈的高興或不悅; 於是對它們存在的信仰就或早或晚自然地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免地導致對它們的實際崇拜或希望得到它們的憐憫。這樣一來,充分發展起來的萬物有靈觀就包括了信奉靈魂和未來的生活,信奉主管神和附屬神,這些信奉在實踐中轉為某種實際的崇拜。」
  • 古埃及的太陽神,或許是個屎殼郎
    我們看不上眼的屎殼郎,在古埃及人看來意義非凡。古埃及人崇拜聖甲蟲,認為聖甲蟲就是太陽神的化身,可是,這個聖甲蟲看起來,怎麼這麼。。。眼熟?這不就是推糞球的屎殼郎嗎?1|聖甲蟲崇拜的源由聖甲蟲崇拜來源於一個美麗的誤會。
  • 「北鬥文化」如何演變「北鬥信仰」?看漢代古人的星空崇拜與發展
    在有關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上記載的一些卜辭中,曾提到日食,月食和若干星辰命名。而在西周期,天文學有了相當的進步。在《詩經》中曾提到了眾多星宿名稱。而北鬥星的真正命名形成于于漢代的《史記》,《史記》記載:北鬥七星,所謂「旋 、璣 、玉衡以齊七政。」平旦建者魁 ; 魁,海岱以東北也,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 ,皆繫於鬥。
  • 天機易經:中國古人的終極信仰,不是神仙佛祖,而是他!
    很多外國人都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信仰的只是鬼神,佛祖。其實,遠古的中國人最信仰的既不是佛祖,也不是鬼神。伏羲八卦如果不是鬼神,為什麼易經中還幾次提到「鬼神」二字呢?那麼我們細思下去,中國人的鬼神說的是什麼?商周時期,甚至更早,四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究竟信仰什麼?
  • 與秦始皇的信仰有關?
    左龍右虎闢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引子】秦始皇崇尚「五行始終」學說,不僅表現在衣著裝扮和孩子起名上,還貫徹在其政治、經濟、文化措施上,比如興修水利,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推行法家等,都與其對金德、水德的五行信仰有關。看過《大秦賦》的朋友能發現,從皇帝到大臣,從士卒到百姓,秦國人都喜歡穿黑色。
  • 當代中國的信仰理解與信仰包容
    中國自古就有將道德誠信作為信仰的訴求,比如民間的「關公崇拜」就是誠信、仗義的「神化」,只可惜關公崇拜在重物而沒有精神情操的氛圍中也出現了嬗變,現在多把關公敬為「財神」,其原來的價值意義蘊涵卻已被人們所遺忘。
  • 道教神話傳說中的月神和太陽神分別是哪位神仙?看完長知識了
    太陽和月亮自遠古時期就是人類崇拜的對象。在原始社會時,夜晚大地一片漆黑,是月亮給予了大地光明,又因為月亮有陰晴圓缺,這也是萬物循環往復的一種象徵。太陽東升時光芒四射,既給人們帶來了光明,也在寒冷的時候帶來溫暖。
  • 破譯24節氣:小雪、北鬥星與玉豬龍崇拜
    在西漢武帝《太初曆》頒布之前,秦漢都沿用古六歷之一的《顓頊曆》,把十月作為歲首,類似現在的春節。 董仲舒說「物鹹成」,是因為十月是當時所有農作物豐收的時節,所以要在這個月慶祝人壽年豐,從而形成新年習俗。
  • 何仙姑:女性神仙符號的崇拜意義及美學意義
    母性由此被賦予了一種不可侵犯的神聖性,並且受到極力的崇拜和尊敬,這就是女神膜拜與崇拜的起源。在人類學有關資料中顯示,女神崇拜現象不僅存在於所有已知的文化之中,並且普遍先與有組織的宗教而出現。最初的女神形象是單獨出現或者說是與男神一同出現,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女神都擁有自己獨特、獨立的神功與神格,並不從屬與男神之下,在很多文化現象中,男神獨尊的地位常常是後起來的文化建構。
  • 瑪雅文明的曆法,為何讓科學家崇拜至極?他們到底有多厲害
    這種金字塔式臺廟是瑪雅人重要的宗教建築,它的這種巧妙的設計體現了瑪雅曆法與宗教崇拜之間的某種聯繫。儘管人們對瑪雅人所擁有的精確的曆法體系感到有些費解,並且由此作出了種種離奇的猜測,但有關專家表示,實際上瑪雅文明那極為發達的天文曆法主要是出於宗教的需要。
  • 宗教信仰與王權象徵二者兼備,古埃及為何將穆特神奉為眾神之母?
    古代埃及社會中其實有著對很多的神靈崇拜,也許是受制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導致古埃及民眾不自覺的將自然現象與宗教信仰相聯繫。正是因為信仰的作用,使得穆特女神的形象更加具有神秘的色彩,在古埃及的「王權神授」思想的催化下,穆特女神已然成為當時王權的象徵。因此,穆特女神的形象在古埃及的宗教、政治以及社會等諸多領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 獅子座男生的性格,霸道自信,喜歡被崇拜的感覺,追求活力的異性
    作為黃道十二宮中的第五宮,太陽神阿波羅守護下的獅子座,熱情、自信、大方、陽光是獅子座與生俱來的氣質。在其他星座的印象中,獅子座男生仿佛有種天生的王者氣質,永遠一副器宇軒昂的氣勢,擁有自信讓人信服的個人魅力,成為人群關注的重點。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這種情況的出現,大約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們對於祖先的崇拜,這種崇拜與原始的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聯繫;二是對於自己出身的一種體認,祖先出身神異,意味著自己是神異人物的後代,給自己增添一些光環,從而凸顯自己的權威性;三是出於人們對祖先的敬畏,他們認為祖先死後靈魂還在,具有超強的力量,可以庇佑子孫後代,所以美化故去的祖先,顯然是取悅祖先的一種做法。
  • 易經是迷信嗎?陰陽八卦在易經中有何作用,學習易經的目的
    易經原來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不錯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迷信,迷信這個詞聽起來有一種愚昧和落後的意思。充滿了貶義。其實本身迷信這個詞沒有貶義的意思。從字面解釋,痴迷於自己的信仰應該是褒義的意思才對吧?現在國學盛行,易經又是百經之首,學習者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