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大家熟悉的「六朝古都」一般就是指南京,自古至今,有無數詩人曾在南京留下詩作,其中就包括李白、劉禹錫、周邦彥、辛棄疾等唐宋名家。
一、唐代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六甲番人解讀:《金陵五題》是劉禹錫詠南京的五首詩,石頭城位於南京市清涼山,是六朝時期的著名遺蹟,詩人路過空城,感慨六朝興亡,借中山、水、月和城牆等荒涼景色發出自己的悲嘆。
二、唐代劉禹錫《金陵五題·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六甲番人解讀:烏衣巷位於南京市秦淮河南岸,曾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宅第所在,唐時淪為廢墟,劉禹錫這首詩借景抒懷,感慨世事滄桑,嘆息榮枯盛衰,意味深遠,歷來為人傳誦,也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三、唐代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六甲番人解讀:李白的這首詩也入選了《唐詩三百首》,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鳳凰山,於是築臺,山和臺皆得名,李白借鳳凰臺的傳說感慨世事變遷,最後更是引發心中的愁思,「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是千古名句。
四、宋代辛棄疾《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六甲番人解讀:賞心亭是南京水西門內一處名勝,宋代文人常在此登臨懷古。辛棄疾此詞情緒多變,先是登山望遠,胸有千軍萬馬,激蕩壯烈,接著是盼不來只能在煙雨中落寞失望,下片又「趣語解頤」,以揶揄詼諧的語氣以沙鷗設喻。
五、宋代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沈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裡。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六甲番人解讀:周邦彥的這首詞是經典的懷舊詞作,全詞化用劉禹錫的《石頭城》和《烏衣巷》兩首詩,但毫無生硬之感,讓人似乎看到唐宋兩代大詩人在一起低嘆徘徊,其中的滄桑和悲壯,更是千年不減。
以上唐宋四位大詩人五首南京金陵懷古詩詞,不知您最喜歡哪一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