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張叢博實習生熊珂王晟曦文白周峰攝影
在央視做主持人是一種什麼體驗?對家鄉感觸最深的變化是什麼?記憶最深的主持經歷是什麼?
頂端新聞元旦剛上線不久,張澤群受邀入駐頂端新聞客戶端,和頂端用戶聊家鄉新變化、老家那些事,反響熱烈。
1月15日下午,河南老鄉、央視主持人張澤群來到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做客頂端新聞客戶端,接受頂端新聞·大河報專訪,回望難忘的主持經歷,並首次透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談春晚:有6年春晚是在念電報會不會覺得「大材小用」?
頂端新聞:你主持過多屆春晚,其中有6年時間是念賀電,雖然只有短短一分鐘,但專業的態度讓觀眾印象深刻。當時接到這樣的工作,會不會覺得「大材小用」?
張澤群:沒有,上春晚是所有主持人夢想的事情。2005年讓我第一次上春晚去播報電報的時候,我覺得特別榮幸成為春晚劇組的一員。連續上的7年春晚6年在播電報,這是我特別寶貴的經歷。
有一位著名的導演說我念電報念出了感情,其實我原來只是想保持一個「樸素」的概念,儘可能把外交人員、華人對家國深深的思念傳遞出來。
2017年春節,我在美國紐約見到一個老華僑,他說每年看春晚都期待我念電報,期待念到紐約的華人華僑團體,他們覺得是祖國母親在點自己的名字。我才知道念電報的意義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離家越遠,才能感覺到與家更親。
談家鄉:感觸最深的家鄉變化是什麼?
頂端新聞:河南的許多大型活動,您都擔當過主持,如果回顧這二三十年來河南的變化,您覺得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張澤群:河南人的自信。參加工作之後,河南臺也會邀請我來主持節目,2013年作為河南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每次回來都感受到河南的騰飛。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中原的崛起,一個是人的自信。
頂端新聞:想過《俺是河南人》會刷屏許多河南人的朋友圈嗎?
張澤群:2020年是我離開家鄉整整35年,想到了很多從前的甚至小時候的故事。我從來沒有這麼長篇幅地寫我和家鄉的情感,我想大家要是喜歡的話,可能是因為它是真情實感。作為播音員學習的時候,要求以情帶聲,要求你的發聲要有真實感情。真實是我們新聞的基礎,我們所有要努力的方向都是為了真情為了真理。後來我發現,我從業中給我最大幫助的也是真情實感,到一線去採訪去感受採訪對象真實的內心世界,表達他們真實的心聲。沒有這個,你會自己覺得索然無味,會覺得沒有支撐,沒有努力下去的激情。
談青年:和90後、00後有代溝嗎?
頂端新聞:作為90後,記得最初認識你是在電視上看國際大專辯論會,您一直關注青年,1990年開始籌辦多檔青年節目。您為何一直關注青年人的話題?
張澤群:辯論確實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非常好的機會,當時那個節目很遺憾沒有繼續,但現在有機會希望還能恢復辯論這個節目。
我發現現在大學生太安靜了,有時去大學和學生們交流,他們有些會事先準備好臺本,場下大學生提的問題幾乎和臺本上一字不差。我覺得不能這樣,我和你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為什麼不說鮮活的話呢?做現場的互動不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和積累嗎?
希望大學生活躍一點,從思維上的活躍到語言表達上的活躍,年輕的時候不活躍那什麼時候才會有活躍的機會呢?
有沒有什麼是共通的?最根本的還是情感。比如去年武漢抗疫期間,如果沒有記者拍的這些生動的逆行者照片,我們怎麼會知道摘下防護鏡臉上會有那麼深的印痕,脫掉防護衣後會有那麼多的汗水,生動的場景表達鮮活的內容,鮮活的內容一定有讓人感動的地方,讓人感動的情感存在下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