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六丁六甲神」是道教法師最常召請的,六丁六甲神有什麼來歷?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六丁六甲與四值功曹、二十八宿、雷部三十六元帥、七十二地煞等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被道士召請,厲行風雷,制伏鬼神。
六丁六甲本為司掌天幹地支的神祗,其神十二位,在後期等同於六十太歲將軍裡的六甲太歲神與六乙太歲神。在商代甲骨文裡,已有六十甲子的記載。漢代《獻帝起居注》已有對六丁六甲的祭祀。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或有《續文獻通考》:「丁卯等六丁,陰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陽神玉男也。
道教最常用的護法神
六丁六甲神位雖小,但在道教中卻非常重要,經常被道士所役使。
《後漢書梁節王傳》記載,漢代方士已經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齋醮,然後召六丁神,「可使致遠方物,乃知吉兇也」。梁節王曾用這種方法來「佔夢」。《後漢書梁節王暢傳》:「性聰惠,然少貴驕,頗不遵法度。歸國後,數有惡夢,從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佔夢,櫥數使卡筮。」
唐韓愈《調張籍》詩曰:「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陰陽翕闢,萬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綱紀也。」
六丁六甲是「玉童玉女組合」
《無上九霄雷霆玉經》:「六丁玉女,六甲將軍。」道教認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陰(女)神,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陽(男)神,為天帝所役使,能行風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籙召請,從事祈禳驅鬼。今《道藏》內有《靈寶六丁秘法》、《上清六甲祈禱秘法》等。
六丁六甲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稱,其神十二位,道經中說他們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將,《重修搜神記》載:元始命玉皇上帝陣詔,喝玄武披髮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統領丁甲。
丁甲之名來源於天幹地支,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為:甲子、甲戌、甲申、申午、甲辰、甲寅。丁神六位支為陰,蓋為女神,甲神六位支為陽,蓋為男神。《續文獻通考》:「丁卯等六丁,陰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陽神玉男也。
「六丁六甲」保護著人們的生命之元
真武大帝五行屬水,水是生命的源泉,這六丁六甲就是保護人們身家性命的神仙。人有三魂七魄。「六丁六甲」負責保護著人們的三魂七魄。可見「六丁六甲」就是人們身邊的神仙,並且是非常重要的「保護神」。「六丁六甲」在職能上是有分工的,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玉虛師相、九天降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真武蕩魔大帝,是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北方之神,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中國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中國民間尊稱玄天上帝、玄帝、玄帝公、上帝公、帝爺公、元天上帝等。
明朝時期,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在全國影響極大,所以民間相傳,他是盤古之子,生有炎黃二帝,為龍身,天龍有八部,中華之祖龍。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道經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之淨樂國淨樂宮,乃國王之子。淨樂國善勝王后夢見自己吞日而孕,懷胎十四個月之後,生下一王子,國王和王后喜愛至極,並將他取名為「太玄」。太玄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后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並發誓要掃盡妖魔。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淨樂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永樂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多萬人 大建武當山宮觀群,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
《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
蕩魔統攝三界群邪之神
玄天上帝位列北極四聖,屬中天北極紫微大帝直隸。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鎮北方,後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而北極四聖的職責上統伏三界群魔諸妖邪,下攝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殘害生靈。玄天真武有號玉虛師相而濟度群迷。又號終劫濟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終劫救度眾生,破諸魔法邪宗。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記載,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於淨樂宮,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
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皇大天尊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聖地,並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廟內供奉真武大帝,一般為披髮跣足,端坐於殿堂之上,旁邊塑有龜、蛇二將,或金童、玉女。據說前者是護衛大神,後者專替真武記錄三界中的善惡功過。真武的誕辰日為農曆的三月初三日。人們常說的武當山就是真武大帝的道場,上面金頂裡面供奉的為明代鑄造的銅像,前面又八仙桌兩邊非別為周公·桃花·水火二將,每逢農曆三月初三真武大帝玄天上帝聖誕,武當山人山人海,香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同尋常。
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混元六天,傳法教主。修真悟道,濟度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弈使。左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烈。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蕩魔天尊。
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報恩寶誥
志心皈命禮。玄元應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眾生,有相脫生。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禮帝為師,祈恩報本。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佑聖真武,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
根據《上清靈寶大法》的記載:
「丁丑延我壽、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卻我災、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護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鎮我靈、甲寅育我真。」
從中可以看出六丁六甲的守護職務。
如何請六丁六甲保護自己?
六丁六甲與四值功曹、五方揭諦、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將、七十二地煞等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被道士召請,厲行風雷,制伏鬼神。六丁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為陰神。六甲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為陽神。據說六丁六甲為天帝役使,能「行風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籙召請之。
不過道士請神是有嚴格儀式的,普通人很難做得到,但也可以藉助「六丁六甲」的聲威來避邪。比如說在陰氣重的地方,孩子受到驚嚇、哭夜的時候,念六丁六甲護身神咒和六丁六甲神的名諱,效果會非常的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護身神咒
丁丑延我壽,丁亥拘我魂。
丁酉制我魄,丁未卻我災。
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
甲子護我身,甲戌保我形。
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
甲辰鎮我靈,甲寅育我真。
六丁六甲神
甲子神將王文卿、甲寅神將明文章,
甲辰神將孟非卿、甲申神將扈文長,
甲午神將書玉卿、甲戌神將展子江,
丁丑神將趙子任、丁卯神將司馬卿,
丁巳神將崔石卿、丁未神將石叔通,
丁酉神將臧文公、丁亥神將張文通。
關於六丁六甲的名諱,《上清六甲祈禱秘法》稱六丁神名為:丁卯神名文伯字仁高,丁丑神名文公字仁賢(貴),丁亥神名仁(文)通字仁和,丁酉神名文卿字仁修,丁未神名升通字仁恭,丁巳神名庭卿字仁敬,六甲神名為:甲子神字青公名元德,甲戌神字林齊名虛逸,甲申神字權衡名節略,甲午神字子卿名潺仁,甲辰神字兗昌名通元,甲寅神字子靡名化石。
《黃帝太一八門入式訣》中還有六丁將軍:丁卯天雷上將孔昌阿明,丁丑龍雷上將王昭阿高,丁亥神雷上將何掛阿平,丁酉地雷上將崔茂阿申,丁未水雷上將高恆阿隆,丁巳烈雷上將徐向阿虔。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卷二六甲神名為:「 甲子水將李文思,甲成土將李宗通,甲申金將李守全,甲午火將李守左,甲辰風將李守進,甲寅木將李守遷。」又《清微元降大法》卷一六稱六甲神名為:甲子鳴雷大將軍管拱辰,甲成興雷大將軍康復,甲申烈火雷大將軍王延,甲午追雷大將軍張願,甲辰策雷大將軍許計昌,甲寅運雷大將軍區喆。
《老君六甲符圖》與《三才圖會》中則說,其六丁神為:丁卯神司馬卿,丁丑神趙子任(玉),丁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石(巨)卿,六甲神為:甲子神王文卿,甲成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衛上(韋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六甲太歲神與六乙太歲神為: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甲申太歲方傑大將軍,甲午太歲章詞大將軍,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丁亥太歲封濟大將軍,丁酉太歲唐傑大將軍,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
六丁六甲陣出自茅山派。當年宋徽宗時,茅山宗嗣法宗師劉混康極受尊崇,徽宗即位後,敕令擴建茅山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並賜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劍,又親書《六甲神符》賜之。至元成宗時,張與才總領三山符 ,茅山宗歸併入正一教,以後雖然作為小宗仍有流傳,但已漸漸式微,而這門六丁六甲陣也成了正一教的鎮山之寶了。
玉女反閉法:畫地局,出天門,入地戶,閉金門,乘玉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勾陳騰蛇。六丁六甲神將乘我而行。今日禹步,上應天罡,下闢不祥,萬精厭伏,所向無殃。所供者達,所擊者破,所求者得,所願者成。請玉女真君護我,急急如九天玄女道母元君律令!
六丁六甲殿是六十元辰中的「六丁」與「六甲」神的殿。六丁屬陰,六甲屬陽。道士用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遠方人或物的吉兇。六丁六甲在明代,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驅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
開元十一年(723),唐玄宗巡幸南出雀鼠谷,路經綿山,憶起當年唐太宗在雀鼠谷大戰中受神靈護佑得勝之事,遂專程朝綿山禮拜;並於大羅宮焚香,拜二十八星宿殿、六丁六甲殿,並撥銀重修大羅宮。至北宋時,宰相文彥博回鄉省親,因大羅宮諸神靈驗,遂又復修。明清以來,屢廢屢修。後因歷代戰亂和日軍燒毀,綿山風景區又在原址上恢復擴建。
大羅宮供奉從無形、無名、無上、三清四御到道教諸神。2000年5月曾在此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道家活動──羅天大醮,香港、臺灣、南朝鮮、新加坡等國內外20餘家經團參加。千百年來,在大羅宮祈禱「國家興盛、家庭幸福、個人前程」的不計其數,現這裡各種祈禱的表文有兩千多種,遊人贈送的帳、幡有兩千餘條。前來掛鈴、掛燈的有一千餘人。從古自今,人們辦事都離不開大羅宮,三六九祈禱、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