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千支
風水學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想弄清楚其中的奧秘,然而風水學書籍讀起來如同天書一般,為何如此難懂?其實,我們普通人之所以讀不懂是因為風水學書籍幾乎都是古書,而且書中專業術語太多,再加上大多數愛好者都沒有從基礎開始學,所以讀不懂是正常的,為了讓有緣的讀者能看得懂,學的會,本書從最基礎的風水學知識開始講述。那麼我們從哪裡開始呢?當然是從宇宙中最簡單的符號陰陽開始講起了。
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漸地認識到,自然界眾多事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具有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也就是陰和陽,風水理論的淵源也是陰陽理論。陰陽的內在聯繫、相互作用和不斷的運動,正是世間萬事萬物得以生長,變化、消亡和重新生長的根源。正因為這樣,所以《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易經·繫辭傳上》也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則說得更具體「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是宇宙萬物抽象出來的概念,結合具體事物,運用陰陽這種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道」來作「綱紀」性的概括,就是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明為陽,暗為陰;動為陽,靜為陰;熱為陽,寒為陰;出為陽,入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升為陽,降為陰;向為陽,背為陰;表為陽,裡為陰;左為陽,右為陰;成為陽,敗為陰;乃至雄為陽,雌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直至無窮無盡,網羅萬象,換句話說,陰陽是宇宙最籠統的概括,大至天地日月,小至每一具體物象的表裡內外,無不在陰陽牢籠之中,所以有「神明之府」之稱。(左為先天八卦,右為後天八卦)
要妙在於,不僅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並且在兩個方面的任何一方,又都可以用陰陽來作再一次的劃分,以至無窮。太極圖是群經之首一《易經》描述的宇宙模式圖樣,這一圖像外表的圓形,代表著天地混沌原始狀態的,由無極生出的太極。圖中分為黑白兩方,就是所謂太極生兩儀的陰陽兩個方面,其中明亮的白色代表陽,陰暗的黑色代表陰。然而神奇的是,白色的一方竟有著一個小小的黑點,而黑色的一方也同樣有著一個小小的白點,這就明白無誤地向人們展示了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道理。對於這種道理,《素問·金匱真言論》舉一晝夜的時間為例進行劃分,則就更加具體了:「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這種陰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現象,說明天地萬物的陰陽並不是絕對割裂的,而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
由於陰陽兩種力量的對壘和相互滲透,因此它們彼此之間是互相牽制消長的。陰盛則陽衰,陽盛則陰衰,就是這種盛衰消長的對壘,構成了客觀世界的動態平衡。如以一年四季的天時變化為例,從冬至到夏至白晝一天天地長起來,氣溫也一天天地升高起來,說明了這段時期正處在一個陽長陰消的過程之中。反之,從夏至到冬至,黑夜開始一天天地長起來,氣溫也一天天地降了下去,這又說明,這一時期正處在陰長陽消的階段。古人所謂「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就是這一陰陽交互消長、你來我往規律的具體體現。
陰陽變化規律不僅體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消長、你來我往上,還在極大程度上體現在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上。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一方如果失掉對另一方的依存,就沒有什麼陰陽可言。比如沒有明就無所謂暗,沒有熱就無所謂冷,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右就無所謂左,等等。又如從體和用來說,物體是陰,作用是陽。陰是陽的物質基礎,陽是陰的作用體現。這種關係也可用質和能的關係來加以聞明,沒有陰的質量,就無所謂陽的能量。「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這就是陰陽互根、對立統一的道理。說到陰陽的轉化,這也是一種自然界物極必反的規律。任何事物當它發展到盡頭的時候,就會走向反面。比如白天發展到中午的頂峰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後終至被黑夜所吞噬;而黑夜發展到子夜的極限也勢必不可抗拒地要開始發生轉化,直至最終被白天所代替。一天如此,一年也同樣如此,冬去春來,夏去秋來,循環往復,如環無端。生命的盡頭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極謂之變,物生謂之化,生生死死,自然界的陰陽變幻轉化就是這樣的不可抗拒,任你哀嘆也無濟於事。
《素問·陰陽離合論》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世間萬物的變化雖然多得不可勝數,然而它的要領卻只有一個,這就是陰陽對立統一的規律
古人不但發現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屬性,而且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於是將萬物抽象為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五行,無行之間又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聯想大自然中的金、木、水、火、土之間的關係就不難理解五行生剋的關係,例如樹木的生長需要水,因此水生木,木燃燒成火,因此木生火,依此類推便可明白所有生克關係,但要注意一點,就是五行是抽象概念,不能把木簡單的理解為樹木,而是有木一樣條達伸展特徵的一切物質和意識特徵的都對應為木,比如五行對應人性的五常,木主仁,金主義,水主智,土主信,火主禮,依此類推
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天樹木百草萌芽生長,夏天赤日炎炎,秋天寒風蕭瑟,冬天冰天雪地,因此春天木旺、火相,夏天火旺,土相,秋天金旺,水相,冬天水旺,木相。為了進一步劃分一年的時間,傳統曆法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個月對應一對幹支,什麼是幹支呢?就是天幹和地支。
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天幹也有陰陽屬性。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已辛、癸為陰千。天幹也有五行屬性。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十天幹之間不但有一般生克的關係,而且還有兩種特殊的生克關係,就是合和衝。天幹合:甲已合,乙庚合,丙辛合,戊癸合,丁壬合;天幹衝:甲庚衝,乙辛衝,丙壬衝,丁癸衝。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也有陰陽屬性。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已、未、酉、亥為陰支。地支也有方位和五行屬性。亥子為北方水寅卯為東方木,辰戌醜未為中央土,申酉為西方金,已午為南方火,天乾沒有方位,地支才有方位,有的書上說「甲乙東方木」,這種說法很荒唐。
地支除了一般的生克關係之外,還有合和衝的兩種特殊的生克關係。地支六合,有子醜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已申合、午未合;地支六衝,有子午衝、卯酉衝、辰戌衝、醜未衝、寅申衝、已亥衝。地支三會,有寅卯辰會東方木局,已午未會南方火局,申酉戌會西方金局,亥子醜會北方水局;地支三合,有亥卵未合木局,已酉醜合金局,申子辰合水局,寅午戌合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