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說真話與納諫,首先想到的多數是唐太宗和魏徵。想起這二人之間的故事,總是令人愉悅和欣慰。其實,歷史上像唐太宗和魏徵之間的佳話,還有很多。晏嬰和弦章兩個敢於實話直說的人與愛聽真話的齊景公;魯宗道與宋真宗之間,真宗表現更乾脆,直接命人在金殿的牆上大書「魯直」二字,讓滿朝文武百官向魯宗道學習。這兩則故事都非常有趣,並令人感慨。
齊景公,在位58年,是齊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齊景公在位前期的優點是虛心納諫,能夠認真聽取、採納晏嬰、弦章等人的建議,並放手賢臣治理國家,從而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間由亂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綜合國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齊國得以強盛一時,也為後來田齊的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後期的齊景公則貪圖享樂、不顧百姓死活,厚賦重刑。不僅生活奢侈、貪杯好色、好犬馬、大造宮室等,這主要是敢於實話真說的晏嬰走了,沒有人再出來與其較真用力,相反的是拍馬屁的人越來越多。齊景公自從齊相晏嬰死後,很長時間沒有人當面指責他的過失了,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真心渴望聽到真話。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後,大家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消遣。每當齊景公射出一支箭時,無論那支箭有沒有射中箭靶的中心,站在旁邊文武百官,總是一陣陣的高聲喝彩:「好呀!棒啊!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這也太輕浮而無聊了吧!
事後,齊景公不無感慨,就把這件事情與他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後下效。國王喜歡吃什麼,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國王喜歡穿什麼,群臣也就喜歡穿什麼;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很有道理,並直接要害,有晏嬰實話直說的感覺。於是,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寶。弦章卻搖頭苦笑,對侍從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想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讓侍從帶回了那些珍寶。
這才是地道的正直之人,可惜的是齊景公有晏嬰,晏嬰之後有弦章,但弦章之後不見來者。於是乎,悲催的齊景公只好在一片奉承中稀裡糊塗了。
魯宗道,為人剛正不阿,遇到原則問題,敢於直言,秉公處事,北宋著名諫臣,官至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世稱「魚頭參政」。「魚頭參政」,「魚頭」取的是「魯」姓上半部的「魚」字,稱他為「魚頭」,實質指的是他剛正不阿,比喻他的骨頭硬得像魚頭一樣。「參政」,參知政事是宋代最高政務長官之一。此外還有皇賜「魯直」美譽,為世人所極力推崇和稱讚。
魯宗道在任右正言諫章時,對於如何考察官吏、整頓吏治,他向宋真宗提了許多意見和建議。搞得宋真宗見到他,就是滿腦子的厭煩。魯宗道見真宗如此,就對真宗說:「陛下你任用我,如果是僅僅為了收穫納諫虛名的話!而我卻以身居其位而不實際幹事為恥辱,這樣下去雙方都不自在,就請皇上罷了我的官吧!」真宗被他的敢於直言所感動,竟然命人在金殿的牆上大書「魯直」二字,讓滿朝文武百官向他學習。
「魯直」美譽就這樣傳開了。魯宗道還有一則說真話的故事。有一次,宮中緊急傳喚他進宮。送信傳詔的使者在他家等了一段時間,他才從酒鋪回來,到了宮門,使者對他說:「如果皇上怪罪咱們耽誤了這麼的時間,應該怎麼回答?」魯宗道對他說:「到時候你就實話實說。」使者說:「實說您會被定罪的,朝廷有明文規定不準大臣到酒鋪那一類地方去。」宗道說:「飲酒是人之常情,欺君可是為臣子的大罪呀!」
入宮後,真宗果然問了,使者實話回答。魯宗道也立即向皇帝謝罪,說:「有老朋友從家鄉來看望我,我家境貧寒,沒有招待客人的酒杯菜盤,所以就到酒家去了。」
真宗聽後,不但沒有怪罪魯宗道,反而認為他是忠實可靠的人,後來一路提拔重用。魯宗道敢於說真話,實事直說,真宗重用,劉太后臨朝重用,仁宗重用,可謂一路飄紅而節節高。這是魯宗道的福氣,遇上好人了。(文/蔡駟 )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