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傳,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推動了春聯的盛行。
過年最具儀式感的事情,莫過於精心準備幾副賀歲的春聯。書寫春聯,是文昌人筆尖上愈久彌香的年味,是骨子裡重視傳統和鄉土親情的文化基因傳承。
春節前夕,文昌大街小巷遍掛紅紅的燈籠、中國結和一副副墨香四溢的對聯,而行走鄉裡的書法家們,滿懷激情為鄉親們揮毫的場景,更似一道道風景,點綴出文化之鄉的濃濃年味來。
「文化之鄉」文昌的禮俗源於中原文化,兼有移民文化的人文特點。據《文昌縣誌》記載:「民眾素樸,雅治詩書,衣冠文物,大類中土。」
文昌市小書法愛好者在文昌公園為群眾義務寫春聯
文昌民風淳樸 寫春聯送春聯有傳統
「五穀豐登生活好,百花齊放滿園春」「大地回春人安康,吉星高照家富有」……新年伊始,文昌市馮坡鎮新市場公園便飄出濃濃的「年味」來,來自馮坡中學、馮坡中心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現場潑墨揮毫,為大家義務書寫春聯。
文昌市書法愛好者在馮坡鎮為群眾義務寫春聯
儘管春節前一個月的瓊北地區反覆出現低溫天氣,活動現場卻充滿了溫馨,大小書法家們蘸著新鮮的墨汁,幾筆勾勒就讓一幅幅讚美幸福生活、寓意美好吉祥的對聯展現在群眾眼前,大家一起拆紙、掛春聯,地上、掛鈎上都是紅彤彤的一片,格外喜慶。
「文昌素來就有寫春聯、送春聯的傳統,義寫春聯賀歲是每年都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文昌籍71歲書法家陳其吉說,作為我省首個獲評「中國書法之鄉」稱號的市縣,書法文化一直是文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昌市書法家協會自1986年成立以來,每年都會組織書法家下鄉寫春聯、送春聯,「至今已經堅持了30多年,不曾間斷」。
「春節是中國人的『百節之首』,是幸福團圓的節日,向來為文昌人所重視。春節貼春聯,既有驅邪避災之意,也寄託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陳其吉說,結合群眾的喜好需求特點,書法家們一般會提前準備好對聯語句,群眾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書法家們現場揮毫寫就,其樂融融。
貼春聯有講究——除夕當天才貼
墨香四溢的春聯捧回家,大家卻並不急著張貼,貼春聯的時間也是頗有講究的,一般都等到春節前一天,也就是除夕當天再貼,寓意「辭舊迎新」。因為特殊情況,提前張貼的也有,不過都是極少數的。
「文昌人重視貼春聯,所以寫春聯活動場場人氣爆滿。」文昌市文聯主席王凡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今年僅文聯組織的寫春聯、送春聯活動就有七八場,每場都有10餘名書法家參與,此外還有各學校、各鄉鎮組織的活動,有一些對聯事先寫好,再分送到各個鄉鎮,有些直接被送到貧困戶家中,以示祝福和慰問。
有道是「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有趣的是,文昌農村貼春聯的習慣也不盡相同。譬如,在北部的錦山、鋪前一帶,貼對聯的習俗與南邊一帶略有不同。「北部喜歡貼在大門上,家裡有多少門,就貼多少對,有的一戶人家就需要對聯十幾副;南部人家一般都是貼在院門兩側的牆上,門上倒貼著『福』字!」王凡說,所以每次到北部鄉鎮送春聯的時候就格外忙碌,通常一寫就是幾十副、上百幅字。
寫春聯,當然是用喜慶的紅紙,不過墨汁有的用黑色,有的則選用金色。據介紹,一般而言,金字紅底對聯貼在院子大門上更加醒目,看著更加大氣,但是在內間小門上,金字就不太美觀,通常選用黑字。當然,這個主要依據個人的喜好,並沒有統一的要求和規定。
貼好的春聯要一直掛到來年,貼新春聯前,才能摘下來。有的地方,會把舊春聯燒掉,寓意「去除舊年的晦氣,迎接新春的福氣」。
書法代代傳承——八九歲孩子能揮毫
文昌籍書法家潘存、祝嘉、黃強等人在書法領域的造詣,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書法藝術在文昌的普及,而許多書法作品也是以對聯的形式得以流傳。在文昌,書法愛好者眾多,不僅書法家們熱心為群眾寫春聯,各中小學研習書法的孩子們也都在春節來臨之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希望為新年添一筆自己的「傑作」。
年前,在文昌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的一場義務寫春聯活動中,一些「小書法家」不過才八九歲的樣子,可是他們氣運丹田、揮筆而就的氣派,很有書法大家的風範,一幅幅作品像模像樣,贏得市民紛紛點讚。
「文昌是著名的書法之鄉,寫春聯能夠體現這一文化特色,也是一次集中展示中小學書法教育成果的機會。」學生家長符齊平說,孩子喜歡寫毛筆字,作為家長當然支持,也希望文昌「書法之鄉」的名氣遠播,讓書香文化滋養著新一代少年茁壯成長。
今年33歲的許家平是文昌書法愛好者。從小,他在父親許達幹的教導下,師從東郊鎮書法教師,接受過書法啟蒙教育。每逢新年來臨,他的父親和幾位書法家一起為群眾寫春聯的時候,他就在一旁玩耍、觀摩,耳濡目染,對書寫春聯有著濃厚的興趣。
如今,他的父親年事已高,寫不了春聯,他便代替父親繼續參加書協的活動,將寫春聯的傳統繼承下去。「現在條件好了,學寫字的孩子很多,以前,能夠堅持練書法的人很少,所以逢年過節,還是需要找人幫忙寫對聯。」許家平說,希望人們將寫春聯的傳統延續下去,更希望書法教育代代傳承,為文昌培養更多的書法人才。
圖文由走進文昌發布,來源於海南日報、南海網、文昌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文中素材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
運營支撐:雲俠行網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