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年味最濃的千年古鎮!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年味從美食開始

2021-01-12 歐巴視野

一葉烏篷,漂過二千五百年的滄桑;黃酒社戲,演繹著尋常巷陌的風俗百態;魏晉遺風,賦予了擲地有聲的江南風骨……

古城紹興,一直都是旅居人心中「白月光」的存在。

去紹興的理由有很多:悠悠地坐上烏篷船走一趟魯迅筆下的「周莊」;穿梭於迷離的小巷,尋訪記憶中的老臺門;學學古人,當一回瀟灑倜儻的文人雅士,流連於絕色山水之間……

如今臘月將至,紹興又多了一個出發的理由——安昌古鎮。

當城市裡的年味越來越難尋找,而安昌的年味卻是鋪天蓋地得濃烈: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水上迎親、街邊掛著的臘腸醬鴨……紹興幾千年的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居於紹興一隅的安昌是浙江最具水鄉韻味的地方。縱使千年的時光流逝,本地居民們仍像祖先一樣延續著最原生態、最自然的古鎮生活。

在安昌,不管你腳踩哪一座小石橋,手撫哪一塊破壁的石牆,哪怕隨便走入一條小巷,你都能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夾雜著歷史與文化的氣息,不必刻意,不用費力。

01

被時光眷顧的江南古鎮

人家盡枕河,樓臺附舟楫

人傑地靈的安昌是一個演盡歷史繁華的江南古鎮,沿河而築的長街,一路鋪陳的廊棚,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間的河埠,走進安昌古鎮,古樸、祥和,蘊含的是一種真實樸素的平常。

古鎮上有一條長達1000餘米的↑老街最有特色,開市於明代中期,明清風格建築保持著初建時的明潔和幽遠。數百年來,棉、布、米集散旺盛,抗戰前夕尚有商號九百餘家,是城區外市集之最。

@視覺旅圖-熊貓慢遊/攝

安昌民居建築以↑臺門著稱。《安昌鎮志》中,列有明清以來共104處臺門。「臺門」起初是對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稱」。隨著歷史的變化,就把具有一定規模、封閉獨立的院落都稱為「臺門」,屬紹興地區獨有。

@胡勁松/攝

@視覺旅圖-張爭鳴/攝

安昌臺門大多是富商大戶的住宅,通常以黑、白、灰作為色彩基調,與周圍小橋流水互相映襯,纏於街區的腰間,形成依河築屋,屋有外簷,條條迴廊,處處水閣的格局。「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不為過。

無論現代氣息如何逼迫,安昌古鎮依然堅守著一份自在和淡定。除了臘月裡的熱鬧外,大多時間的安昌更多地是一種普通水鄉小鎮慣有的淡泊與安寧,使得你能清晰地觸摸到她熟稔的親切,體驗到她溫暖的平常。

02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安昌的年味從美食開始

對於浙江人來說,過年就是從曬肉開始的。人們都說,安昌古鎮是最具年味的江南古鎮,這倒不假。年關將至,你若是到了安昌古鎮,定會被沿河長廊上密密麻麻掛著的醬貨所震撼。

這是安昌古鎮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當地人用傳統醬油、黃酒、香料手工醃製臘腸、醬鴨、魚乾、醬鵪鶉、醬排骨等紹興特色醬貨,在冬季的陽光下進行晾曬,滿街飄香的醬味也成了這座江南古鎮的獨特風景。

說起安昌醬貨,就不得不提它的↑醬油。紹酒行天下,醬園遍全國。紹興醬缸文化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以前,比黃酒還早兩百多年,通過近百年的傳承與創新,使得濃濃的醬香定格在每一個紹興人的記憶深處。

時間的沉澱,給予了安昌醬油綿長的韻味,也成就了各種鮮美醇厚的美味,如今的安昌醬貨,早已和紹興黃酒一樣堪稱一絕。在《舌尖上的中國》中露過臉的↑安昌臘腸的名氣最為響亮。

始創於明嘉靖年間的安昌臘腸,早早就被列入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昌臘腸的製作用料十分考究,均以手工灌制而成,從採購食材到醬腸完成,不超過5小時。臘腸灌入腸衣之後,再放置晾曬,時間的味道在臘腸中發酵,會散發出奇特的香味。

安昌臘腸,選擇蒸食最佳,因為蒸最能鎖住臘腸的營養。剛出鍋的臘腸色澤光潤,瘦肉粒呈棗紅色,條紋均勻,泛著油,透著亮,還帶著一股甜香味,最能喚醒人們的味蕾。

除了醬貨,在安昌,還有一項絕活也是外面尋不到的——↑扯白糖。臨河的屋柱上,綁上一根光滑的木棍,就地放上一頂小板桌,一隻小煤爐、一隻尺二鑊、一把大剪刀、二根長竹筷,師傅們就用這些簡單的工具製作「扯白糖」。

這項手藝據說起源於明朝年間。熬一鍋熱騰騰的糖漿,待到糖漿冷卻成膠狀,掛在柱子的鉤上反覆拉扯,滾燙的糖條在師傅手裡上下翻飛,最後拉扯至細長狀,剪成小塊。有小黑點的是芝麻味,米黃色的是姜味,一粒糖含在嘴裡,那細細膩膩的甜好久才能完全融化。

扯白糖絕對不是光有體力就能完成的,得靠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技術積累,所以這項製作技藝能傳承至今也實屬不易。扯白糖的老師傅一旦開始扯糖,不需吆喝,不需橫幅,遊客、攝影師就會把他層層圍住,咔咔拍照,這勝景也只有在安昌古鎮才能見到了。

03真實還原魯迅筆下的老紹興

城裡都難看到的千年風俗

來到這個生活著的千年古鎮,除了滿目樸實的原生態風景讓人心動,你還可以看到濃濃的江南民俗風情。魯迅筆下的紹興鄉土風情在安昌仍保存得極為濃厚。

人說天下師爺出紹興,但很少有人知道,紹興師爺多出自安昌。歷史上安昌人文薈萃,宰輔封疆,循吏碩儒,史不絕書,200年間由這裡出去的師爺據說不下一萬人。

今天的河道兩側還分布著眾多的↑師爺故居,向遊人展示著紹興師爺這個中國歷史上特殊社會群體在安昌的深厚根基。

社戲深深地植根於紹興人的心中,從魯迅先生所寫的《社戲》中就能看出。凡是有個喜慶之事,無論是知名的紹興小白花越劇團,還是民間的戲班子,個個炙手可熱「水鄉觀戲」成為紹興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那頭戲臺上社戲連唱,這頭大衫霞帔,披紅掛彩,一場↑水上婚禮正熱鬧的進行著。新人乘著烏篷婚船在河道中徐徐而行,分發喜糖,接受沿途祝福。紅蓋頭下掩藏著濃濃的喜悅,戴著大紅花的「新郎官兒」將在一片喝彩中抱得美人歸。

出行攻略

交通信息:紹興市柯橋區。杭州出發自駕1小時即達;高鐵可坐至紹興北站,離安昌古鎮的距離約6公裡#新年遇新事#

門票(供參考):遊古鎮免費,不過裡面有8個展覽館(城隍殿、師爺館、石雕館、中國銀行舊址、宣卷館、民俗風情館、穗康錢莊、安康寺),聯票50元/人

今 日 話 題

臘月即將來了,你還知道浙江哪些好玩的習俗,分享一下~

2020年公布的大眾點評黑珍珠榜,粵菜排名第一,憑什麼?

浙江最美的古村落!美到驚豔的石頭古寨你看見過嗎?

雲端之上的仙境之所高山宮殿,直面梅裡雪山,攬「日照金山」盛景

| 聲明 |來源: 詩畫浙江文旅資訊 | 本著學習分享目的,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除夕夜的美食,家的味道,讓你品出舌尖上的難忘年味
    除夕,俗稱「年三十兒」。「除」,以新易舊曰除,即交替之意;「夕」,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即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之意。除夕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自古傳承著祭祀神祖、「守歲」、「壓歲」、吃年夜飯、包餃子等習俗。而且年夜飯:是中國人吃得最長的一頓飯,這守歲也是從吃年夜飯開始。
  • 貼春聯、殺年豬、打年糕 年味越來越濃
    春節,永遠是中華兒女們最期待的節日,這兩個字傳遞著思念,代表著親情,象徵著團圓。揮墨提筆寫春聯,大紅燈籠高高掛,全家齊聚打年糕,殺豬宰羊迎新年……離過年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各地的年味已經一天比一天濃嘍!在莫幹山鎮何村村文化禮堂,一頭重達200斤的大肥豬被放上案板,今天大家將在這裡飽享一餐美食 。中午時分,村民和客人相繼來到了村裡,年豬宴也正式開始了。
  • 江蘇人飯桌上常見的除夕夜美食,讓你品味到舌尖上的難忘年味
    年關將近,頭疼的事情也隨之而來,面對一大波的親友好友聚會!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都在糾結究竟該去哪兒吃,才能又美味、又大氣、又有逼格?你知道嗎?這些江蘇人飯桌上常見的除夕夜美食,讓你品味到舌尖上的難忘年味!慈城年糕燒黃魚,幾乎桌桌必點!年糕超級軟糯,也很入味。黃魚特別好吃,鮮嫩無比,和鮮香的年糕簡直是完美組合!整體的醬汁偏甜口。
  • 《舌尖上的中國》取景地 用心打造"金"典火腿美食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裡對火腿美食的介紹  東方網記者陳瑩雪5月23日報導:央視一套熱播的大型高端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以濃重的人文情懷展現了中國特色食材與食物,受到了一群吃貨們的其中第4集《時間的味道》中金華火腿這個「香傳千年」的時間美味不僅讓觀者深深「饞」了一回,更是勾起了在外金華人濃濃的思鄉之情,甚至有網友稱觀看時口水和眼淚橫飛。    今天下午,「民營經濟在浙江」全國知名網絡媒體採風活動走進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舌尖上的中國》正是在這家企業拍攝的。採風團成員還來到了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的「後花園」——火腿博物館,這是國內唯一一家火腿博物館。
  • 陳曉卿:20歲少年得志,20年窮困落魄,成敗皆因《舌尖上的中國》
    所謂「落魄」,當然是相對而言的,是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壓迫,是生命最低谷狀態。而這裡面的困境,說白了就是沒錢,似乎也不受重視。實際上,早在2000年前後,他就三次申請過「舌尖」項目,都石沉大海,直到2011年9套紀錄片頻道成立選題才得到投資,這一等就10多年。
  • 6日迎「小寒」年味漸濃 日曆上的「大年三十」去哪兒了
    【摘要】「小寒」過後,1月17日將迎來傳統的「臘八節」,此後年味兒會越來越濃。不過,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今年日曆上沒有了「大年三十」,過了廿九,直接就正月初一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浙江在線杭州1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李鵬 編輯/汪江軍)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月6日6時8分將迎來「小寒」節氣,浙江即將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小寒」過後,1月17日又將迎來傳統的「臘八節」,此後年味兒會越來越濃。
  • 鄉村的年味,過的就是個情味
    01、臘貨#人文#冬至進九,有的農家便開始殺豬宰鵝,殺雞宰鴨,而後醃臘。那些年,家家戶戶都耕種田地,有糧,自然得看些豬雞鵝鴨,為年而備。年味,年味,沒點臘貨叫個什麼年呢?親戚六眷來了拿什麼饗客?香,是美食的頭等要素,色不正則不香,香不濃則味不佳。農家生活總祈盼老天爺垂佑——五穀豐登靠風調雨順,六畜興旺靠氣候平順,這曬臘貨也不例外,也賴天助。倘遇陰雨或是飄雪,得等老天爺露笑臉時再起滷曝曬,只是,或燒或蒸前得入水浸漂,漂出那多漬入的鹹味。
  • 蟹狀元一席家宴 | 舌尖上的家味之「豬事順利」
    原標題:蟹狀元一席家宴 | 舌尖上的家味之「豬事順利」所謂「團圓」,在於揮之不去的傳統儀式感而所謂「儀式」,就在於那一年一度的年夜飯中國的年夜飯,承載了豐盈的歷史和情感北方濃鬱淳樸,南方清淡精緻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至少有一道年夜飯的中流砥柱——豬肉為何豬肉成為年夜飯的中流砥柱?
  • 聚散皆是年 味在親情中
    新華社銀川2月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楊穩璽)「年過得如何」是上班首日同事之間的熱議話題,而年味變「淡」,亦成了此時此刻的感嘆。  年味真的變淡了嗎?當豐盛美食在日常處處呈現,當手機、網際網路打破千山萬水阻隔,當奇幻大片於賀歲檔接連上映……在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傳統的年味在很多人看來是有些「淡」了。
  • 盡享中國年味 唐宮國潮·年禮
    唐宮沿襲傳統,尋味綻放,以「國貨新潮流」叩響新年,推出「國潮·年禮」系列,包含年糕、腊味、年菜、盆菜等賀年佳品。頗具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年禮,承載著滿滿的愛與美味,開啟歡樂祥和的中國年,讓年味傳遞千家萬戶。牛轉乾坤 萬事勝意唐宮精選食材,大師技藝呈現精緻美食,輕鬆凝聚家人團圓鬧新春的喜悅,喜慶禮盒充滿著濃濃的吉祥祝福。
  • 誰是舌尖上的美食?
    看似天然呆,其實不好欺負舌尖上的金牛座靈魂味道:咖啡味靠譜值得交,交心難度高香醇中帶著苦澀自帶一種悶悶的醇香安安靜靜的,就很討人喜歡確認過眼神,是能暴富的人放長線釣大魚,悶聲發大財舌尖上的雙子座靈魂味道:梔子花味芬芳怡人,靈魂有香氣
  • 西安年·最中國 | 一大波最有年味的春節活動等你來打卡!
    2019「西安年•最中國」活動已經拉開大幕一大波春節活動等你查收西安,將為全世界奉上一場「最特色 最年味 最民俗最文化 最科技 最時尚」的節日盛宴讓您來了還想來
  • 雅安雨城區帶藏茶進蓉邀客,12月10日上裡古鎮年豬文化旅遊節等你!
    四川在線記者 楊藝茂「年豬叫,年快到」。 12月4日,「上裡味·中國年」2020雅安藏茶文化旅遊季暨第十五屆年豬文化旅遊節蓉城推介會在錦裡舉行,雅安市雨城區誠邀八方遊客,在這個冬季到雨城品藏茶、喝旺湯、吃年豬肉。
  • 這一季《舌尖上的中國》,要盤著手串兒抱著保溫杯看
    跟隨這一集節目的內容,屏幕外沒有爸媽叮嚀的我們也逐漸懂得了養生之道:廚師朱傑到「道家養生之地」浙江仙居學習當地土菜裡食養的方法,改造成藥膳;退休老幹部專程進入深山,尋找古代中醫配方;美食博主鄭雅甄自製廣東煲湯,通過微信公眾號賣給沒時間自己煲湯的公司白領補身體;紐約移民鄭陽陽回到祖國學中醫,自己在家用中藥製作化妝品;西醫博士露麗婭來中國進修中醫,用五汁膏治好了兒子的咳嗽,還學了不少中國藥膳的做法
  • 中國年夜飯「千姿百態」:萬變不離團圓
    1月24日除夕夜,浙江麗水遂昌雲舍逸廬民宿主人蘇紅豔正忙活著年夜飯,「上海三家人『組團』來這裡過年,一定要讓客人們在幸福團圓時刻,吃上最具我們本地特色的年夜飯。」年夜飯是中國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也稱團圓飯。相比過去單一的在家自行下廚做飯,如今飯店訂餐、品外地美食,甚至網購半成品、外賣送到家等年夜飯的形式「千姿百態」。
  • 廣西賓陽炮龍節:八方來客炮響聲中尋「年味」
    廣西賓陽炮龍節:八方來客炮響聲中尋「年味」 2019-02-15 21:18: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
  • 「上味有錢鼠」,錢鼠和上味結合而成的年度萌寵守財神
    在中國文化中,鼠是尋寶的靈物。錢鼠入宅,平安有財。2020年,庚子鼠年貴州省赤水河畔醬香型白酒研究中心重點孵化品牌——上味「有錢鼠」上味「有錢鼠」,精選八年坤沙優級醬香原酒,用三十年古老珍稀調味酒和,五十年古老珍稀調味酒等,經貴州省赤水河畔醬香型白酒研究中心,國家級醬酒專家組十五位大師,二次組合、三次配伍、五次調味而成。
  • 炸油糕 節節高 除夕飯桌上的山西年味
    那裡有我最親愛的父母家人,還有忘不了的故鄉味道。除夕夜的飯桌上,家鄉味道來了個大集合。油糕,是每年都會出現的,也是最具山西特色的一味。回家太晚,沒能看到家人製作油糕的過程,只能靠75歲的姥姥講述了。「油糕是用黍米做的,粘粘的。」從原料開始,這道美食就飄著濃濃的黃土高坡味兒。黍米又叫黃米,是古代五穀之一,顆粒比小米略大,有粘性。
  • 浙江一千年古鎮,因一個名人「火爆全網」,卻被「天妒英才」
    鳴鶴古鎮位於浙江慈谿,建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因其為紀念唐代早世而得名,是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孫子虞九皋所生,字鳴鶴,年輕時才華橫溢,名垂青史,為當地所稱道,可惜天人奇才,竟不期而遇,不期而遇,不得不說鳴鶴古鎮真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化深厚。
  • 中國年成都味 川菜年夜飯擺到了倫敦、都柏林
    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成都美食,讓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年、成都味」,也領略了成都作為「國際美食之都」的多面魅力。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和英國政、商界人士共同分享了「歡樂春節」的三個主題詞:希望、家庭、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