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元旦》 毛澤東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1929年12月底,毛澤東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主持了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他親自起草的《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決議在會上通過,即著名的「古田決議」。在這次會議期間,蔣介石策動了江西的金漢鼎、福建的劉和鼎和廣東的陳維遠等所率領的反動軍隊組織了「三省會剿」,向閩西根據地發動進攻,妄圖摧毀閩西革命力量。為了粉碎國民黨的陰謀企圖,會議決定紅四軍進行戰略轉移。1930年1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紅四軍第二縱隊,經連城入清流,途經沙蕪、餘朋、溫郊抵達位於清流縣東北部的林畲,1月15日在林畲鄉上塘堀村宿營,寫下這首著名的《如夢令·元旦》。
全詞6句33個字,描繪了行軍的暢達和與國民黨鬥爭的火熱場面,表達了紅軍進軍途中的歡快情緒以及詞人看到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勢,而產生的堅定的革命信念和豪邁胸襟之情。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一、二句寫紅軍戰略轉移沿途艱難行軍的情景。開頭點名了紅軍轉移經過福建省西部的三個縣,描述了路途艱險。但只有選擇走這樣一條艱難的道路,紅軍才能甩掉「會剿」的敵人。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三、四句寫明了紅軍戰略轉移的方向和目標。一問一答,點明紅軍到達「武夷山下」的目的地。詞句鏗鏘有力,突出了紅軍在「古田會議」後嶄新的精神面貌。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五、六句是全詞的精華。表達了紅軍戰略轉移勝利到達目的地後的喜悅之情。連帶上句詞,三個「山下」重疊出現,仿佛看見漫山遍野紅旗招展壯懷激烈的火熱場面。通過「風展紅旗如畫」展現了紅軍日益發展壯大,革命形勢如火如荼的大好前景。同時也表達了詞人氣吞山河、豪情萬丈的豪邁胸襟。
《如夢令·元旦》全詞未用一個典故,語言生動、簡練,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眾也能通過字面領悟到詞中內容,感受到詩詞中紅軍以苦為樂的革命豪情。
今日元旦, 重溫經典。通過詩詞去感悟跨越時空的革命精神,感受偉人的廣闊胸襟和革命先輩們的壯志豪情,是他們英勇奉獻和偉大犧牲換來了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2020年更是有無數英雄楷模為了我們幸福的生活衝向沒有硝煙的戰場;2021年,生活繼續,但我們要銘記那些為我們安寧和平奉獻出一腔熱血的英雄們。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儘自己最大努力為社會、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並時刻準備著祖國的召喚,只要您一聲令下,我們必將整裝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