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導讀】《愛心樹》:愛一個人究竟該怎麼做?

2021-01-10 騰訊網

謝爾·希爾弗斯坦,美國的天才繪本作家,同時也是詩人、是插畫家、是劇作家、是作曲家、是鄉村歌手。更重要的是,他是全世界孩子們的謝爾大叔!在他的繪本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機智幽默的語言、簡潔詼諧的配圖以及無拘無束的暢想。《愛心樹》是他的代表作,此書一經出版,風靡全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成為繪本世界的不朽經典,也奠定了謝爾20世紀最偉大的繪本作家地位。

粗略翻閱,發現這本書不過是黑白線條組合而成。一棵樹,一個男孩,這樣簡單的元素能說出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很懷疑,但閱讀過程中,我馬上就被大樹和男孩的互動吸引了。簡潔的線條、黑白的基調、醒目的構圖和留白,賦予這個哲理意味深厚的故事更多思考的空間。當大樹獨自矗立時,有一種風雨不動安如山的穩重。她就站在那裡,安安靜靜,巋然不動。但是當她喜歡的男孩來到樹下時,每一片葉子都透露著歡喜。男孩跑過來,她伸出枝條迎接,像媽媽的懷抱一般。男孩要玩耍,她抖落自己的樹葉給男孩做王冠,她的枝條也配合男孩做出王冠的形狀。男孩爬樹時,她的枝條化作雙手在一旁小心守護,她變成鞦韆讓男孩玩,結出果實供男孩吃,甚至還和男孩玩捉迷藏的遊戲。當男孩累了的時候,她為男孩擋住太陽提供樹蔭讓男孩休息。這棵擬人化的樹讓我們讀來感動萬分,她一直在給予,不圖回報,也不計後果。

看到這兒,也只是很簡單的愛與被愛,這樣好的大樹,男孩怎能不愛呢?他擁抱這棵大樹,並在大樹上刻下一顆愛心,做上標記。大樹很快樂,可惜好景不長。時光流逝,孩子長大後,交了女朋友,他帶著她來到大樹下,同樣在樹上刻下愛心,兩人躺在樹蔭下談天說地,不過,他們更多的時候不在這裡。大樹孤寂,落寞地抱住了自己。這與人類世界很相像,媽媽們一定很有體會,當孩子到了成家的年紀,他們更多地和同齡人玩耍,父母只能獨倚空門,盼兒早歸。心中焦灼,卻又無計可施。

第三段劇情是最讓讀者難受的,總在奉獻的大樹一直在原地等待。終於有一天,那個孩子回來看他了。這時圖中的孩子已經是大人的形象了。可是大樹還是稱呼他為孩子,大樹一直都稱呼他為孩子。為什麼呢?也許是因為他從不肯長大,不肯承擔責任,不肯為別人考慮,只知道無窮無盡地索要;也許是因為大樹並沒有把男孩看成一個大人,在她心中,男孩永遠需要她的保護,她的支撐。我們為書中那個男孩的不斷索取而憤怒,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大樹的予取予求並不正確。

愛一個人真的是把他保護得嚴嚴實實,不見風雨,有求必應嗎?長大後的男孩需要錢,大樹把自己的蘋果都給他拿去城裡賣掉;中年男孩需要娶妻生子,有家可歸,大樹讓他砍下自己的樹枝蓋房;老年男孩要離家遠航,大樹把樹幹給他造船;最後,人到晚年的男孩又回來了,大樹只剩下老樹墩供他休息。整個過程都是「男孩索取」——「大樹給予並感到快樂」。大樹一次次失落地看著男孩離開的背影,又一次次為男孩的到來感到滿足和快樂。哪怕她一直在給予,一直在奉獻,哪怕她最後傾盡了所有。但在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索要不斷被滿足後離去的男孩最後又會滿身疲憊地又歸來。

男孩把樹幹砍斷做船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砍斷的樹幹上其實還有一根小小的嫩芽,那是大樹最後的生機,可是被這個不斷索取的孩子毫不憐惜地奪走了。故事中,男孩從未想過一直付出的大樹失去這些東西後會怎麼樣,他只是不停地在說:「我需要,我需要,我需要」。漸漸地,愛與被愛變成了索取與奉獻。而故事的結局也非常耐人尋味。大樹只剩下樹墩,男孩到晚年依舊是孑然一身,風塵僕僕。故事中唯一一次出現過兩個人,還是他少年時帶來樹下的女朋友,可是最後也是無疾而終,這代表著男孩失敗的戀情。一個不會關心他人,只管自己的人如何能得到他人的愛呢?所以最後出現的他,沒有妻子相隨,沒有兒孫相伴,闖蕩事業失敗,最終一事無成。連一直付出,幫助他的大樹也只剩一個老樹墩了。這何嘗不是一個警示呢?掩卷而思,在感動於大樹的無私之餘,也讓人心有戚戚,大樹奉獻了果實,捐出了軀幹,真的很快樂嗎?或者,真的換來了孩子的幸福生活嗎?事實上,我讀到的是大樹在孩子成年後的孤寂,孩子在一生漂泊中的落寞。

如今,還有很多啃老族,年輕人不工作,靠父母接濟的新聞層出不窮,在我們討論年輕人的墮落時,也應該考慮到父母的不作為。一味地給孩子提供物質上的需要,忽視他們精神方面、實踐方面的成長,這樣的付出、這樣的奉獻真的值得嗎?我相信重視親子閱讀的父母大部分都給孩子讀過《愛心樹》,但讀過《愛心樹》的父母,是否都能從書中悟出點什麼?樹和孩子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親子關係,親子關係裡的愛,不應該是單方面的付出。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永遠只是單方面的付出,永遠是用同樣的辦法給孩子付出簡單直白的東西:孩子要錢,樹就給蘋果,孩子要房子,樹就給樹枝,孩子要旅行,樹就給樹幹(他自己的生命)…… 大樹一樣這樣無節制地愛孩子,並不能讓孩子靠近自己,也不能讓孩子更幸福,相反,孩子會把索要當成一種習慣,養成自私、不懂得感恩的品行,也會讓他在成長的歷程中變得越來越無能,而父母,當孩子再次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愛孩子的資本。

無疑,《愛心樹》已經通過大樹和孩子的結局警告過我們,一味的「給予」或保護,毀掉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生存能力,也毀掉了自己的晚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早點放手, 年幼時,請不要剝奪他們自己吃飯的機會,不要剝奪他們自己整理書包的權利;長大了,請鼓勵他們選擇自己的學校,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成年後,他們才會有勇氣面對不完美的世界,他們才有能力獨自安排自己的人生!

《愛心樹》不僅給了廣大父母們當頭棒喝,也讓孩子們有了新的收穫。從這本繪本中他們能夠直接簡單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是那樣不求回報、無私奉獻;也能讓孩子們生出感恩之心,學會理解父母,心疼父母;男孩和大樹最後的結局也能夠在側面警示孩子們,一個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註定會失敗!

這是一個像鄉村歌曲那樣簡單卻充滿韻味、歡快又略帶一絲憂鬱的故事,大智若愚的簡單留給了讀者更多的思考。如此經典的寓意深遠的《愛心樹》是親子閱讀、共同成長不可或缺的繪本!

麥田親子閱讀

最專業的親子閱讀知識分享

微信號:mtbooks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繪本故事:愛心樹
    其實,即使是一個孩子,也讀得出這是一個愛的故事。
  • 極美繪本推薦|適合3-6歲寶寶體會愛的真諦《愛心樹》
    《愛心樹》是美國謝爾·希爾弗斯坦編寫的繪本。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繪本《愛心樹》用簡潔的文字和黑白的線條講述了一棵樹和一個男孩兒的故事,作品主題思想的豐富意蘊和圖文合奏的巨大張力令人感動,引人深思。
  • 被質疑是「毒雞湯」 名著童書《愛心樹》到底該怎麼看
    來源:揚子晚報一位網友逛書店,看到店裡強烈推薦一本著名兒童繪本《愛心樹》,講的是一個男孩愛上大樹,大樹也很愛男孩。男孩長大,需要錢就把大樹的果子拿去賣,討老婆就把樹砍了造房子……這位網友認為該書給孩子灌輸了「毒雞湯」,誤導父母的愛就該無限犧牲奉獻。圍繞該書的爭議隨即在網上掀起。
  • 謝比爾叔叔經典繪本《愛心樹》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繪本作家之一,他的繪本作品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僅美國本土的銷量就超過1800萬冊,全球銷量超過1.8億冊。在他的一些兒童文學作品中,他自稱為謝爾比叔叔(Uncle Shelby),同時,他在部分卡通作品中的籤名用的是S·S。  謝爾·希爾弗斯坦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他五歲開始學習繪畫。1974年《愛心樹》的出版轟動文壇,一舉奠定了謝爾在當代美國文學界的地位。
  • 熱銷繪本不等於零差評,《愛心樹》、《我爸爸》……這些經典繪本...
    一直以來,我們都關注於好的繪本推薦。其實很多經典的繪本也有不少典型的差評。今天就想聊一聊這些久負盛名的繪本的負面評價(爭議)帶給我的思考。愛心樹《The Giving Tree》直譯是「一棵給予的樹」,中文譯為《愛心樹》,由享譽世界的藝術天才,集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於一身的謝爾希爾弗斯坦創作。
  • 愛心樹
    不過,有些心事對著人還是說不出口,我會趁著出遊時,悄悄的對樹說。  我有很多樹朋友,士林官邸的白千層、芝山巖的無患子、家附近龍門公園的茄苳,它們總是靜靜聆聽,不會打斷我,也不會公開我的秘密。每次和它們說完,心情會慢慢平靜下來。  不過,常對樹吐苦水,一定也會影響它們的心情,說不定還會被它們認為我不夠朋友。
  • 有聲繪本|《愛心樹》
    「 The Giving Tree 」直譯過來就是「 一棵不斷給予的樹 」,日文譯成了《 大樹 》,中文譯成了《 愛心樹 》。 其實,即使是一個孩子,也讀得出這是一個愛的故事。 關於這本書的主題,中文繁體字版的封底上的一段話,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解讀了——「 這是一個溫馨的故事,略帶哀傷的感動,慰藉人們的心靈。謝爾 · 希爾弗斯坦為各個年齡的讀者創造了一個令人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人與被愛之間 」。
  • 愛心樹年度童書榜單:2020最受讀者歡迎的20本科普類童書!
    今天小樹繼續為大家盤點2020年由愛心樹出品的科普類童書TOP20,看看都有哪些問題是孩子感興趣的吧!·入選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獲得德國青少年科普大獎。·我們常常會在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發現植物的影子,它們沒有腳,也沒有交通工具,它們究竟是怎樣到達這些地方的呢?·科普繪本作家安妮·默勒向我們介紹了植物的種種「旅行」手段,文字生動有趣,插圖也精彩紛呈。書中大量運用拼貼手法,使得畫面既充滿藝術感,又深具真實感,讓讀者在了解知識的同時,獲得非同尋常的藝術享受。
  • 《愛心樹》:愛你,我願意給你全部
    寶貝很小的時候,就買了這本《愛心樹》,最近她拿出來請我和她反覆讀的時候,我感觸很深。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色彩,精美的語言,就是黑白畫面,和簡單對話,卻勾勒出一個充滿愛心,願意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獻出生命的一顆蘋果樹。一開始,一個小男孩,一棵樹。男孩兒在樹下收集樹葉,在樹枝上蕩鞦韆,吃樹上結的蘋果,和大樹捉迷藏,累了,就在樹蔭裡睡覺。
  • 讓孩子成長為一棵愛心樹
    我在急著做飯,沒顧得上他究竟想幹什麼,吃完飯後我便匆匆忙忙去上班。下班後,我發現兒子靜靜地坐在院子裡,手裡拿著幾個塑料瓶子,一臉的認真與虔誠,陽光透過稀疏的樹影在他臉上、身上歡快地跳躍著,他的臉蛋在陽光下紅撲撲的,顯得格外動人。看到我回家,他急忙拿起一個瓶子,可一不小心,瓶子倒了,他急得哭了起來。我很不解,問他到底在哭什麼,他說他收集的寶貝沒有了。
  • 幼兒園大班早期閱讀活動:愛心樹
    愛是世間亙古不變的主題,愛的情感的激發更是幼兒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家庭6:1的格局,「被愛」成為幼兒生活的主旋律。殊不知,我們的孩子是懂愛的,他們也願意付出自己純真的愛的情感,只要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就能激發幼兒心底濃濃的愛的體驗與表達。於是在「愛」的主題活動中,我們選擇了《愛心樹》這本意味深長的圖畫書,它給生活在現代城市中、被溫暖幸福包圍的孩子們以感觸和思索。
  • 溧陽有棵充滿希望的愛心樹:「心願樹」下好乘涼
    「家裡的電視是『心願樹』工作站幫忙買的,家具是工作站幫忙找來的,就連住的房子都是工作站幫忙解決的,要不是『心願樹』工作站,我和老伴兒都可能不在人世了。」昨天,在溧城鎮「心願樹」愛心工作站,51歲的周春娣說起「心願樹」帶給她的幫助,已經是淚流滿面。這棵「樹」「種」下已整整4年。
  • 10元種上一棵樹!500多棵「愛心樹」守護梁子湖
    今日,中建三局鄂州片區兩大項目部,每人選擇用10元買來一棵樹,共種植500多棵「愛心樹」,守護在美麗的梁子湖邊。該活動由鄂州市團市委主辦。在鄂州市梁子湖邊,鄂州航空都市區安置小區開發項目部團支部聯合葛店片區團支部,與鄂州市各社會單位及志願者總計300餘人一道,在現場挖坑、栽樹、培土、澆水,每一道工序都忙而不慌的進行著,配合地種下一棵棵愛心樹苗。
  • 大手拉小手,齊心來戰「疫」:愛心繪本故事推薦《不能溜達的春節》
    繪本閱讀、親子遊戲、手工製作、動漫欣賞等精彩內容正向你招手呢?趕緊和爸爸媽媽一起參與進來吧,讓這個特殊的寒假變得豐富多彩!大手拉小手,齊心來戰「疫」第一期愛心繪本故事推薦《不能溜達的春節》2020有一個特殊的新年,大家要把病毒擋在門外,春節拜年旅遊全取消,只能在家裡團團轉,這可把小夥伴們憋壞啦……大家的近況怎麼樣,相信讀者們都很關注,下面我們連線小農場,
  • 閱讀繪本的正確姿勢
    「主題先行、急功近利地完成某個功能性繪本,或過於狹窄地應用繪本於教育課程,都會影響兒童對繪本的閱讀興趣,也不能讓繪本及繪本閱讀的意義與價值得到彰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說。
  • 「最有營養」的大獎繪本,你的孩子讀過幾本?
    在閱讀過程中,孩子的情緒情感伴隨繪本故事,始終並獲得極大的滿足。也激發孩子對繪本閱讀喜愛的原動力。引領孩子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故事中的世界,並在與繪本的閱讀中開始體驗生活。認為「繪本閱讀無效」的家長,也不要著急,孩子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讀幾本繪本就能培養的。這些能力需要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慢慢積累和習得,而不是僅僅依靠繪本就能獲取。
  • 寶寶愛閱讀:我們和好吧繪本
    1 《我們和好吧》繪本 書名:《我們和好吧》作者:文/[奧]布裡吉特·威寧格圖/[法]伊芙·塔勒 譯:邢培健 標籤:親子,友情 推薦人群:2-6歲導讀:波力和好朋友埃迪在小溪邊玩,波力做樹皮船,埃迪建水壩,可是水壩突然被衝塌,樹皮船也被衝走了。波力很生氣,和埃迪打了一架,並決定再也不要見面。它們最終能和好如初嗎?
  • 湖南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植樹活動 種愛心樹植文明林
    志願者現場發出愛綠植綠護綠倡議書劉進能、廖月娥和學生志願者共同種下愛心樹學生志願者認領樹苗並許下綠色心願  為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積極踐行志願服務理念,3月11日,湖南省「種愛心樹 植文明林」2016年植樹節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國文明鄉鎮
  • 男人在決定真正放棄一個人的時候該怎麼做?
    男人在決定真正放棄一個人的時候該怎麼做?當獅子男放棄一個人是怎樣的表現?當獅子男放棄一個人時會表現為不會再多花錢、變得無情、猶豫不決、變得和氣起來。2、變得無情其實獅子座男生屬於很重情義的那種人,特別是對身邊的人,更是沒辦法狠心,所以就算在生氣,愛你的時候他不可能會做到冷酷無情,可要是他想放棄你了,那就是會讓你心都涼透了。會讓你感覺到全身的冷漠。
  • 和幼師一起讀繪本之《猜猜我有多愛你》
    我是一位幼師媽媽,我和孩子繪本閱讀過程中我很在意互動性,希望利用書中的文字或者圖畫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和創造。於是我想分享我跟孩子一起閱讀繪本的點點滴滴。今天分享的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猜猜我有多愛你》表達孩子和父母之間濃濃的愛意,這份愛意通過兔寶寶和兔媽媽(爸爸)的語言、行動傳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