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56年成立的公私合營煙臺造鐘廠廠房。 |
![]() |
許多外地遊客在煙臺鐘錶博物館參觀煙臺早期鐘錶。 |
膠東在線消息 提起我國鐘錶業的發展,不能不提到「北極星」。
想當年,人們都以擁有一座漂亮的北極星木鐘為榮,北極星也一度炙手可熱。可是,如今這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牌企業,這個國內同行業中惟一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著名品牌,在經歷了數度輝煌後,卻正負重前進,處於發展的低潮期,承受著企業轉型、改制帶來的陣痛。
源遠流長開先河
在國內,大部分人,相信對北極星鐘錶都不陌生,也知道它的產地在山東的煙臺。但要說起北極星的家世來,卻不一定人人皆知。
1915年7月,實業家李東山在煙臺創辦寶時造鐘廠,生產出第一批機械擺鐘,註冊商標為「寶」字,開我國現代制鐘業的先河。這個寶時造鐘廠就是北極星的前身之一。其實,在寶時造鐘廠成立前,我國的蘇州、廣州、南京等地,都有過輝煌的手工制鐘歷史。但歷史為什麼偏偏選擇了煙臺,使得我國現代制鐘業發軔於我市?有關人士分析,一方面,作為開埠較早的港口城市,當時的煙臺深受西方現代工業文明的影響,有著民族工業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市的自然環境也極適宜於木鐘製造。
寶時造鐘廠成立後通過不斷改進工藝、提高質量、擴大規模、降低價格等手段逐漸打開了市場,打破了當時國內鐘錶市場完全被洋貨佔領的格局。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煙臺已發展到6家鍾廠,年產時鐘16萬隻,產品暢銷國內外。
然而,這種局面很快被動亂的時局所破壞,加之由於企業分散化和封閉化的經營,煙臺鐘錶業相繼進入衰退時期。
啟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在血雨腥風的動亂社會環境下,一個企業要想取得好的發展無異於天方夜譚。
短缺時代的寵兒
經歷了舊社會的風風雨雨,1949年,我市倖存的三家鐘錶企業邁進了新中國,並在1956年合併為公私合營煙臺造鐘廠,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958年,煙臺鐘錶恢復了中斷20年的外貿出口,鑑於「寶」字商標不易被外國消費者接受,造鐘廠重新設計了「北極星」商標,1959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正式啟用於國際國內市場。
文革結束後,北極星迎來了真正的發展黃金期。隨著國家對輕紡工業的扶持和有效需求的增加,我國輕紡工業快速發展。北極星也適時調整生產要素,增強了專業化生產的力量,膨脹了生產規模。很快,北極星就憑藉產品質量和市場上同類產品的短缺,獨佔市場鰲頭,且供不應求。即使在出產地煙臺,人們也只能憑「條子」、走後門才能買到北極星鐘錶。在1979年9月我國首次舉行的全國產品質量評選中,北極星木鐘以最高分居全國同類產品之冠,榮獲國家頒發的優質產品銀質獎,並榮獲全國十大馳名商標等稱號,一時風光無限。1988年,在泰安全國鐘錶訂貨會上,北極星拿到了100萬隻的訂貨單,成為該次會議上的最高記錄,當年北極星銷售收入達3.7億元,穩居同行業霸主地位,走上了巔峰。
啟示:計劃經濟時期,緊俏商品是「皇帝女兒不愁嫁」。在特定環境下,北極星通過抓生產、搞營銷,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它必然會在短缺時代走向繁榮。
市場淘洗的結局
然而,1990年以後,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風雷激蕩的轉變,北極星逐漸式微,風光不再。北極星提供的材料顯示,「1992年集團公司經濟效益開始下滑」,北極星開始走下坡路。到2000年底,「北極星」基本「停滯」,一些企業相繼停產破產,其它十幾家配套企業也大多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並背負上7.5億元的巨額債務。
式微的原因,總結起來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北極星人更願意把企業走上下坡路歸因於「國有企業共有的體制僵化等劣勢和弊端」。體制僵化、決策機制不靈活的弊端,其實在北極星還處於上升的時期就已經凸顯。由於不能把握當時鐘表業發展的石英化、電子化的潮流,在1986年6月濟南舉行的全國鐘錶訂貨會,北極星只推出了幾種花色的石英鐘,最終只拿到了2萬隻的尷尬定單。雖然後來北極星有意識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從根子上消除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障礙,使得它在九十年代中期一再喪失發展機遇。
「國有企業」的名號也增加了北極星的「發展成本」。由於效益好,在煙臺,很多人都以在北極星就業為榮,因此,北極星的富餘人員越來越多。到了2000年12月末北極星仍有員工10454人,其中退休職工2514人,下崗職工3198人。過多的人員消耗了企業的相當一部分資源。
當然,也有兩個外部因素不容忽視。一個就是,隨著開放和國門的洞開,國外的同類產品源源而入,瓜分了北極星的市場。另一個因素就是,在國內各地爭相上馬鐘錶企業的情形下,北極星的餘威已不能抵擋住滔滔的市場大潮。
啟示:分析北極星的衰落原因,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由於不能儘快地轉變自身在計劃經濟時代下形成的慣性企業發展思維,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淪入衰落之中。它既是被市場經濟打敗了,也是被自己打敗了。
鳳凰涅求再生
那麼,北極星還能否戰勝自我,能否經過一段時期的苦練內功後,迅速改變那種在「話語環境」轉變過程中所出現的暫時「失語」局面呢?
「我們一定能再次騰飛!」北極星國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喬乃琛信心十足地說,恆定的質量、美譽的品牌知名度是北極星鳳凰涅尋求再生的法寶。他說,有兩個要素決定了鐘錶的價值和品牌影響力:製造技術與文化內涵。從這一點看,北極星生產技術成熟,文化內涵厚重,具有重新騰飛的要素。而從現實來看,目前,北極星出口產品佔產量的80%以上,國內市場的佔有率仍保持30%以上,這說明北極星的品牌影響力還很大。
經過近兩年大刀闊斧地裁員改革、品牌運作,北極星已取得了可喜的發展。一是銷售收入大幅上升,目前,它的實際銷售收入已達到十幾億元;二是多元化的發展進展迅速,融資取得了突破。
啟示:當前,北極星正處於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即有機遇,也有挑戰。背水一戰的他們,能否蓄勢騰飛,除了要正確總結過去的發展經驗教訓,擺正發展心態外,還要從以下幾點著手做起:一,建立產權明晰的現代企業制度,卸去過重的「包袱」,輕裝上陣。二,研究市場,大力實施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形成新的增長點。三,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注重開拓國內市場。(記者 鄭野軍 通訊員 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