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春節習俗裡的宗教文化

2021-01-10 佛教在線

春節是我國傳統中最隆重的節日,以其特有的文化傳承方式在中華民族中流傳了上千年。春節的民俗中融合了儒釋道的許多精華,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春節作為重要的中國文化符號,浸潤在每個中國人心裡,反映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

祭灶

春節一般是從祭灶開始,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人們尊稱灶神為「灶君」或「東廚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護神。在道教中,灶君既管人間飲食,又監察人間善惡,年底向天帝稟報。在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送灶君,之前人們還要大掃除,傳說是因為灶君平時把善惡都記在房梁上,在灶君上天之前把帳本塗抹掉,他就不好打小報告了。

鬧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道教有天、地、水三元,又稱三官,主管人間的禍福、鬼神的升轉;正月十五就是天官大帝的誕辰。這天,道觀常常舉行法會,信眾要去三官殿堂進奉香火。三官是有分工的,上元天官專管賜福,地官專管赦罪,水官專管解厄。元宵又稱燈節,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促成了元宵節燃燈、觀燈習俗的形成。漢永平年間(58-75),漢明帝提倡佛法,恰好蔡愔從印度求法歸來,稱印度摩羯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燈火的照耀代表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夠破人世的黑暗,摧眾生的煩惱。之後,燃燈、觀燈習俗流傳民間,成為民俗活動。

廟會

廟會亦稱「廟市」,一般設在寺廟、道觀內或其附近,故稱廟會。廟會的淵源,可以上溯到古老的社祭。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道教也逐漸形成,在唐宋時期都達到了全盛,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動,如聖誕慶典、祈福除災等。為了擴大影響,在宗教儀式上增加了娛樂內容,如舞蹈、戲劇、出巡等等。這樣,不僅善男信女們趨之若鶩,樂此不疲,大眾也願意湊熱鬧。在舉行各種宗教節日慶典時,寺廟、道觀便逐漸成為以宗教活動為依託的聚會場所,經過歷史演變,廟會逐步突出了商貿、娛樂功能,當今的廟會已經不再僅僅是禮佛拜神之地,而是成為節日中朋友相聚、全家觀賞、娛樂購物之處。

社火

社火,源於中國古人對土地與火的崇拜,「社」為土地之神;「火」是傳說中的火神。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遠古人們認為火也有靈,能驅邪避難,就形成了火神崇拜。在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中,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逐漸演變為規模盛大、內容繁複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通常有舞獅子、舞龍、燈傘、秧歌、隊燈、魚船等活動。我國中西部地區春節有堆旺火的習俗,山西盛產煤炭,除夕夜人們會在戶外空地上用煤塊燃起圓錐形大火堆,繞著火堆走可以驅除邪魔,熊熊燃燒的旺火象徵著來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社火中的舞獅很受歡迎,有帶來祥瑞、驅邪的功能。獅子號稱百獸之王,剛強而兇悍。據說在部落時期,來了敵人,人們沒有能力和膽量出戰,於是做了假獅子,打起了燈籠火把,燈火輝煌,人聲吶喊,鑼鼓喧天,對方受到驚嚇而逃跑了。後來每逢節慶,人們都通過舞獅來祈求智慧吉祥,祈願生活如意平安。

拜太歲

「拜太歲」是參拜六十甲子所屬的「太歲神」。道教認為每個人都有一位「太歲星君」主管一生,稱為「本命太歲」;而每年又有一位「值年太歲」,主管人們當年的一切,如人們的健康、事業、婚姻等各方面。所謂「犯太歲」,即是指自己「本命太歲」星君與當年的「值年太歲」星君相臨、相衝、相刑或相害。道教認為犯太歲的人會流年不利、諸事不順,因此需要在年初參加道教的法會,通過高功法師的宗教儀式,與神靈溝通,祈福納祥。

摸石猴

北京有過年到白雲觀摸石猴的習俗。傳說過年時到白雲觀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因為「猴」的諧音為氣候的「候」,「摸猴」意在摸「候」以「順」天候,「道法自然」,順應節令氣候的變化,新的一年四季吉祥、健康平安。還有一說是 「猴」通「侯」,寓意「封侯」,如果誠心撫摸石猴,可事業順利、官運亨通。

打鬼

「打鬼」是西藏風俗,指藏傳佛教的「跳布扎」。春節期間雍和宮舉行「跳布扎」來慶祝新年,有伏魔驅鬼之義,民間俗稱「打鬼」。儀式開始,由喇嘛扮成二鬼,手舞足蹈,象徵邪祟初露。一些喇嘛扮演諸天神將,手執法物,象徵要以佛法收服邪魔。僧人誦經送祟,另有兩個喇嘛扮成護法,邊舞邊持刀砍地,作殺鬼姿勢,表示將邪魔正法。最後,一喇嘛盔甲戎裝,持方天戟,從殿上吐著火焰跳躍而出,表示打鬼告捷。這時,觀眾們都會向其頂禮膜拜,會把事先準備好的哈達獻上去。打完鬼,就要送鬼,把一個象徵鬼的面人送到山門外火化。送鬼的行列浩浩蕩蕩,凡扮演鬼怪的走在最前面,有少壯的喇嘛在「鬼怪」兩旁,甩著大鞭子,啪啪作響。「打鬼」之日人群熙熙攘攘,很多擠不到廟裡看「打鬼」的觀眾,就在廟外等著看送鬼。因此,送鬼隊伍一露頭,廟會各個貨攤旁的人們便紛紛離開,追著去看「鬼」,熱鬧非凡,成為活動的高潮。

春節民俗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其一,儒釋道文化的內容在春節期間都有體現,比如除夕夜的團圓祭祖體現著儒家對於孝道與家庭倫理的重視,而迎神又體現著道教對於各種神靈的崇拜;其二,春節民俗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藏傳佛教的「打鬼」也成為春節期間群眾樂於參與的精彩活動;其三,春節民俗體現出自然節律與人文內涵的融合,中國年既是自然節律中的春天之初對來年豐收的祈盼,又蘊含了親人團聚、感恩祖先神靈護佑、走親訪友等人倫內涵。各種民俗中的宗教元素都體現了中國人驅邪祈福、新的一年獲得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作者李海峰 單位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廣州春節習俗與廣府文化
    廣府民俗是廣東三大民系風俗中最能體現廣東特點的民俗,她根在中原,古老而又年輕,活潑明快,充滿南國水鄉的浪漫情調和濃鬱的人情味,在嶺南文化中具有表率和典範的地位。講述者將通過五仙觀的故事,廣州的年晚花街和拜年習俗以及茶樓的風情,波羅誕的見聞,觀音開庫和生菜會等豐富多彩的事項一一向你解讀。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少年的記憶裡,老一輩還是比較重視中國傳統節日,他們不看日曆,卻能很準確地記住什麼日子是什麼節日,然後用各種形式表達對節日的到來。有時,我很納悶,但後來隨著懂事,便知道了中國民間有很多傳統節日。比如,大的節日,就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但還有一些傳統節日,在印象裡還是較為模糊不清的。
  • 蘇州取消2020年春節「燒頭香」「迎財神」 等宗教民俗活動
    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現決定,全市宗教活動場所取消春節期間「燒頭香」「迎財神」等宗教民俗活動。關於取消2020年春節「燒頭香」「迎財神」等宗教民俗活動的通告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取消2020年春節「燒頭香」「迎財神」等系列宗教民俗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一、全市所有宗教活動場所(包括民間信仰活動場所)自1月24日12時起一律暫停對外開放
  • 春節習俗:"破五"迎財神 初七是"人日"
    【編者按】  關於春節,你知道多少?  站在以秒速變化的2019年初,我們問出一個「老套」的問題。很多人知道,春節有名目繁多的禮儀和習俗,有吃不完的飯局和推不掉的聚會,有因此產生的懷舊感和社交尷尬……  然而你知道嗎?
  • 虎牙直播春節檔:三大策劃 百場直播傳遞傳統文化
    春節源自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為中國人集體遵循的習俗和心靈歸宿。2019年春節期間,虎牙直播策劃了三大主題、百餘場直播內容,以新媒體詮釋傳統文化魅力,展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 春節必吃的美食,中國的傳統美食文化你要知道
    距離春節還有7天,春節是中國最具特色節日,更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國家規定是放假3天,但是好多公司為了讓員工過好春節通常都會放假10天左右。學生放假、員工放假、打工仔回家,只要是中國人都在努力的準備春節。但是春節都吃什麼美食你知道嗎?
  • 春節習俗知多少:「破五」迎財神 初七是「人日」
    很多人知道,春節有名目繁多的禮儀和習俗,有吃不完的飯局和推不掉的聚會,有因此產生的懷舊感和社交尷尬……然而你知道嗎?春節不單是個節日,它還蘊含著社會變遷、經濟發展,以及你所帶來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2019年2月4日起,中新網推出系列策劃《春節知否》,力圖通過你我之於春節的點滴變化,勾勒中國社會圖景的巨幅變遷。
  • 春節與中華革故鼎新文化
    原標題:春節與中華革故鼎新文化 編者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春節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契機,本報在春節期間刊發「春節文化」系列文章。
  • 「春節習俗」全國各地春節特色年俗有哪些?(上)
    2.東北年俗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 2017年春節民俗盤點 全國各地的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習俗,實際上是一種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輕鬆和期盼。提起春節的過法,人們腦海中通常會想到年夜飯吃餃子、貼春聯、掛年畫、放鞭炮、大拜年等習俗。但是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在大江南北,過法卻不盡相同,許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續至今。
  • 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從什麼時候開始?民國才有「春節」這個稱呼?
    春節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首,其對中華民族的意義遠大於其他所有節日。那麼,這麼重要的一個節日,究竟其習俗是從什麼時候定下來的呢?這些觀念反映了古人崇尚天人合一、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也由其間發展出了豐富的禮樂文化,並隨著歷史的沉澱,最終演變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傳統節日。
  • 祭祖趕走「夜光鬼」 探秘韓國過春節傳統習俗
    在韓國,春節的氣氛已大不如前,大部分的習俗已被「韓國化」,唯一沒變的只有壓歲錢的紅包。在韓國的華人過年的時候已經漸漸習慣用年糕代替水餃。人們會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送灶神,然後是發麵蒸餑餑祭祖、寫春聯。大部分人還祭祖,需要大餑餑、麵塑的豬頭、剩蟲、鋦鋦等,但已經沒有人自己揉面蒸餑餑了。幾乎都是訂做,或購買從中國進口的。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老北京習俗之過春節
    何大齊賣風車的風車是春節期間老北京廟會上賣的一種手工製作的玩具。老北京的風車又叫「吉祥輪」。關於這個名稱的來歷有很多不同版本的傳說,但在傳說的故事中都有「四季平安」、「吉祥如意」的寓意。春節逛廠甸的人一般都要給孩子買個風車,回到家把風車朝西北方向綁在樹枝或屋簷上,西北風一吹,譁啦譁啦響起來。這是老北京過年的聲音記憶,風車響起春節的味道就來了。曾有人把過春節時的鞭炮和風車聯繫起來,寫成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上聯寫「炮竹聲聲除舊歲」,下聯陪「風車陣陣迎吉祥」。賣風箏的風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東周時期就已出現,距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了。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在民間,這大年初一確實是中國老百姓年節之中的重中之重,而這大年三十也是春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 春節為什麼掛燈籠?因為紅色、圓形,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
    春節掛燈籠,這是個不分層次等級,不分城市鄉野,人人都喜愛,家家都掛得起的,最普及、最吉祥、最傳統的喜慶方式,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圖騰。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喜愛紅色。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起源於對太陽神和大地之神的崇拜,《山海經》中有多處記載。古代的人民就有祭天的習俗。
  • 關於取消2020年春節「燒頭香」「迎財神」等宗教民俗活動的通告
    關於取消2020年春節「燒頭香」「迎財神」等宗教民俗活動的通告 2020-01-24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奇葩的春節習俗!古天樂自曝:被媽媽騙大年初一到初七不能洗澡
    春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各地的習俗大同小異,貼對聯、貼年畫、走親戚拜年等等是各地較為一致的習俗,而在某些細節上,習俗就大不同了。在這個春節,小編便與大家聊聊春節習俗,保證讓你大開眼界。在小編所在的地方,春節吃的非常豐盛,上的菜叫「陝南八大件」,八大件不是八個菜,而是16個菜,也就是8個涼菜8個熱菜,這16個菜中有8個素菜8個葷菜,每個菜都不重樣,按照習俗先一次性上完8個涼菜,涼菜吃得差不多時再慢慢一個一個地上熱菜,大冷天的吃涼菜,在我們這裡,每個人都已經習慣了,而外地人來這裡過春節都表示難以接受;說完春節的飯菜,再說拜年風俗,我們這裡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拜年要買禮物,唯獨我們家族不一樣
  • 尊師講麒麟文化與宗教的不同之處
    麒麟文化與宗教的不同之處:麒麟文化內容宏富,博大精深。她是一門以人體煉養技術為基礎,進而研究生命科學,研究整個世界,揭示其內在規律,傳播大道之理的文化體系。作為一個嶄新的、先進的文化體系來說,她繼承了人類發展史上一切文化的優秀成果,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之大成,尤其是合理地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佛、道、醫、儒、武精華於一爐,構築起麒麟文化八大體系。     麒麟文化和宗教的哲學宇宙觀不同,實踐方式不同,根本宗旨不同。     在哲學體系上,宗教以唯心主義為其宇宙觀和方法論,是形上學的真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