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朋友圈這兩天應該被「這個男人的眼睛在一條直線上嗎?」刷屏了吧,然後也應該被「你被「左右腦年齡測試」騙了!」之類的文章刷屏了吧。
如果沒有,反思一下為什麼所有人都把你拉黑屏蔽了。
哈哈,開個玩笑。
這就是個小測試,做幾道題然後得出你的左右腦「實際年齡」,最後還有一大段誇你的話,什麼「你實在是太完美了」「你簡直就是無懈可擊」,讓你忍不住分享轉發。
現在不用去做了,它已經被微信封掉了,因為涉及誘導分享。
對,這種測試類的工具一般都是我們這些公號狗用來吸粉的,畢竟做題之前要先關注公眾號或小程序,而這種行為是微信不允許的,否則誰還吭哧吭哧寫文章啊,每天研究點邪門歪道,坐等擁粉百萬。
只要是刷屏級現象,就會有人剖析,然後整理成文章,利用熱度自己成為10萬+,也就是所謂的「追熱點」。
這不就有文章站出來說,這個「左右腦年齡測試」是騙局,不管你做什麼選擇得出的答案都是隨機的,利用的不過是人們的心理罷了。
這就跟信星座一樣,人們傾向於相信一個很籠統的、很大眾的性格符合自己,這叫巴納姆效應。
還有一個就是人們會潛意識地忽略掉那些完全與自己不一致的評價,並在剩下的積極評價中放大認同感,這叫波麗安娜效應。
不懂這兩個拗口的名詞沒關係,只要知道星座、測試類的內容,娛樂大於科學就好了。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蹭誰的熱度,畢竟到這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只是因為我今天刷了一下朋友圈,看到「測試」和「騙局」交替出現,仿佛聽見啪啪打臉聲,有點小爽罷了。
這還不夠,關鍵是有人在別人轉發的「測試」下面評論說這是「騙局」,還一本正經地做了很多解釋,balabala的,搞得別人像個弱智,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要說那些轉發「測試」的人是真相信這些麼,不見的,畢竟自己是啥樣心裡都有B數,無非就是生活太無聊,隨手轉發一下,大家比個大小,圖點樂子。
而老實人認真的樣子則讓它變得索然無味,就像微博評論一樣,大家歪樓歪的起勁,你突然做起了嚴肅科普,還不帶狗頭,別人話都沒法接,氣氛瞬間就變得尷尬起來。
當然我們不能說他錯,畢竟是一番好心,評論打字也很耗費精力的,不過要是能換一種方式就更好不過了。
比如別說什麼「程式設計師都看過了,都是隨機答案,利用大眾心理」之類的,簡單一句,「小心洩露個人信息」就ok了。
這樣一來,就成了關心,而不是抬槓,別人更容易接受。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呢,是因為「朋友圈社交禮儀」。
這個禮儀是我剛想出來的名詞,大意就是,只要不涉及個人隱私和法律,我發什麼是我的事情,與你無關,但你評論什麼卻跟我有很大關係。
這就好比,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是街道上的小庭院,我在裡面種花還是種草,你管不著,要是覺得不順眼,屏蔽掉就可以。
但你要是評論,就相當於來我家院子裡溜達,你可能會種下一顆樹,也可能拉了一泡屎,這能影響到我的心情,沒誰會覺得去別人家做客還小嘴巴拉巴拉不停是對的吧?
所以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哪怕你覺得我發的內容「幼稚」、「可笑」、不符合你的心意,自己難受到肚子翻江倒海,各種mmp、髒話在體內暴走,也請不要隨便脫褲子汙染環境,想好措辭再開口,沒人請你說話。
好的社交無非就是這樣,知分寸,懂進退。
在做事之前想想,如果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會不會高興。懂得換位思考,不以己渡人,省得別人生氣了還認為是對方小肚雞腸。
最後夾點私貨,我最討厭的朋友圈行為不是集贊或者關注公眾號投票,那個看過就算了,而是有的人一過生日就曬紅包,一個紅包一條朋友圈,跟直播似的,「誰誰誰又給我九塊九,麼麼噠」、「哎呀,88大包,比小心心」......
啊呸!就你朋友多,就你生日收紅包,別人過生日的時候自己送沒送心裡沒點逼數?
人名馬賽克都沒打好,有的聊天語氣其他人一看就知道是誰,就這樣曬出來了,讓送紅包的怎麼看?好心好意發紅包祝你生日快樂,最後卻跟遛狗似的被牽出來示眾,尷尬不尷尬?甚至是以後都不敢跟你交流了,萬一你再截圖發點別的怎麼辦?
更有甚者還會寫這樣的文案:今天才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有的人嘴上說的挺好,卻連一點行動都沒有,想給我發紅包的趕緊......
這樣的道德綁架簡直不要太過分,跟當街乞討有什麼區別?
當然,我也就是在心裡罵兩句,寫文章吐槽一下,然後直接把人屏蔽,遠離她就完事了。
前段時間我把朋友圈關了三天,體驗非常爽,個人時間多了,煩心事少了。
之後要堅持下去,做一個精緻養生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