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也就是今天,你有沒有被「限量版重慶異形公交卡,熊本熊卡通版免費送啦!」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14日上午,市民黨先生的朋友圈被這條信息刷屏了。
隨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向通卡公司核實:沒有發行過熊本熊公交卡,請市民們不要相信。另外,官方出品的卡通公交卡都帶有「宜居暢通卡」標誌,請市民們認真辨認。
上午10點07分,重慶晨報通過官方微博闢謠後,連結內容很快被刪除。
市民許女士的微信裡有許多要求集贊信息,她評論朋友的朋友圈說:「一群人起早貪黑的給你點讚,飯都沒吃。」
記者注意到,這些集贊獲熊本熊公交卡的連結,要求你首先關注公眾帳號,然後把這個連結分享到朋友圈集夠10個贊。發布這個連結的公眾號並不是通卡公司的官方帳號,而是一家微店,市民們一定要注意公眾帳號的認證信息。
微店裡面不僅以10元的價格銷售熊本熊公交卡,還銷售有紅棗等農特產品。據了解,通卡公司發布過多款異形公交卡,比如喬巴、機器貓等,售價約50元,而微店所售公交卡僅10元。市民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而受騙。
14日上午10:55,記者發現該連結內容已經刪除。
其實,早在去年8月的時候,一條類似的消息也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少人的轉發。這則消息名為《499元限量重慶暢通卡免!費!送!》。結果,這當然是一個騙局,一起跟小編來看看吧!
499元限量卡免費送網友瘋狂轉發
「499元限量重慶暢通卡免費送!」這則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出現不到一天,就被眾多網友瘋狂轉發。
「這個公交卡好乖噢,轉一個萬一中了呢。」15日晚8點多,家住重慶市楊家坪的林女士玩手機時,看到一條名為「499元限量重慶暢通卡免費送」的信息在朋友圈內瘋轉,十多個朋友都轉發了這條信息。
看完這條信息後,林女士更加心動:該公交卡只有傳統公交卡的1/3大小,不僅免費送卡套和掛繩,公交卡正反面的圖案也是她最喜歡hellokitty,另外公交卡內還包含499元的費用。
林女士想也沒有想就將此條消息轉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消息源來自署名為「重慶暢通卡」的一個微信號,網友需長按文章末尾的一個二維碼關注微信號。
林女士發現,自己其實關注的是一個名叫「重慶吃喝玩樂生活」的微信公眾號,她將轉發截圖和自己的郵箱都發給了對方。得到該公眾號的回覆,同時提醒她8月22號之前會通過郵件通知中獎名單,公布前刪除朋友圈的一律無效,且此次活動總共會送出2000個定製版公交卡,活動時間為2015年8月15日-2015年8月30日。
這個微信號還一再強調:「本活動真實有效,絕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收取費用為假活動,請積極舉報!」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眼熟,跟你看到的「熊本熊」公交卡領取內容是否有些相似!
2000張卡要花近百萬可能是吸粉騙局
重慶晨報記者調查發現,「重慶吃喝玩樂生活」的微信公眾號帳號主體是一家名為銳彭邁貿易商行的企業,註冊地址在深圳市龍華新區,經營範圍為日用品的批發銷售。企業成立日期為2015年6月19日,微信認證完成時間為2015年8月11日,也就是說該公眾號從認證完成到8月14日發出這條「免費領卡」僅有三天時間,且該公眾號目前還沒有發出一條推送信息。
那麼這條「免費領取限量公交卡」的信息是真的嗎?記者聯繫該公眾號客服,但並沒有得到答案。
隨後記者將該條信息發送給重慶某微信運營聯盟專業人士,他表示這很有可能是公眾號的一個「吸粉」騙局,「2000張價值499元公交卡,需要花費近百萬的資金。」該專業人士表示,沒有公證和公示等環節,所以這很有可能是公眾號「吸粉」的一個騙局。
隨後,記者就此事聯繫上了負責發行重慶暢通卡的重慶城市通卡公司相關負責人。
「我們已經知道這件事,正在想辦法處理。」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這是一則假消息,並希望通過重慶晨報發布緊急提醒:希望市民警惕騙局,不要上當。
「我們去年發行過限量版的hellokitty重慶暢通卡,但形狀不是這樣的。」相關負責人說,公司曾發行了3000套限量版hellokitty重慶暢通卡,售價70元,卡內預存5元。這張卡以hellokitty的形象作為卡片的形狀,並不是「冒牌」限量卡那樣的規則長方形。
重慶城市通卡公司表示,對於冒牌的限量公交卡,公司不會提供任何相應的售後服務;對於這種仿冒限量版公交卡的行為,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因此,最後即便你真的把這張卡搶到手,也很可能只是貼了一張hellokitty卡貼的迷你暢通卡。
已在全國多地出現過,不少人上當受騙
記者在百度搜索HelloKitty公交卡,搜索內容顯示,同樣的免費送限量版hellokitty公交卡的騙局,已經在廈門、杭州等地出現過。各地的媒體也均有報導,這條微信內容幾乎是一模一樣,不少人也都上當受騙。
在2016年1月28日,江蘇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發布2015年「十大謠言」中,就有這條內容。
再發度指數:五顆星。看到了嗎!!!
別為貪便宜輕易洩露個人信息
記者發現,微信上這類通過發布虛假信息騙取用戶轉發和關注的事情並不少見。
警方提醒:不要因貪一時之利,隨意關注陌生微信公眾號。謹防以「免費」為誘餌,騙取關注,發布更多不實信息,誤導網友消費。
同時,若是要求在網上填寫個人隱私信息,比如郵箱,手機號等,切記要多加留心。若個人隱私信息被人利用轉賣,你很有可能受到垃圾信息的騷擾。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饒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