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鎮之
一段婚姻必然始於相互的吸引,因為吸引帶來激情,而激情孕育愛情。可是,伴隨著愛情火苗的升騰,厭倦卻不請自來,甚至化作憎恨。於是,人世間的愛人們就這樣,上演著又一次的相愛相殺。
窩在沙發上,看完了影片《婚姻故事》,頗有感觸,寫下了上面這句話。沒有好萊塢式的各種炫技,只有平凡婚姻中的點點滴滴,《婚姻故事》展現了一種兩性關係的發展軌跡,引發好奇,觀照自己。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查理和妮可夫婦,他們一個是頗具天才的戲劇導演,一個是有著大好前途的電視演員,因為一次偶然的相遇,兩人陷入了愛河。
兩人結婚後,妮可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開始在老公查理努力經營的劇團表演。查理的導演總是天馬行空,令人驚嘆,而妮可的表演也極具突破,充滿魔力。
但是,兩個人的愛情因婚姻而升華,也因婚姻而厭倦。冷戰悄然生根、發芽,查理選擇了出軌,妮可選擇了離開,兩人決定離婚。隨著離婚律師的介入,兩個人的關係發生了劇烈的「化學變化」,從相互尊重到憎恨攻擊。最終,當塵埃落定,兩個人發現他們其實還深愛著彼此,但留下的卻只有背影。
故事情節簡單的猶如一加一,但勝在探討的深度足夠,演員亞當·德賴弗和斯嘉麗·詹森的表演張力十足。特別是後者,把一個試圖在愛情和自我之間徘徊的女人形象詮釋的入木三分。
在這段婚姻關係分崩離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探討三個依次遞進的問題:
他們為什麼離婚?在所有離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什麼?最主要的離婚因素背後隱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他們有沒有機會挽救這份婚姻?通過何種方式?通過這樣的探求,期待能夠找出一把讓婚姻維持平穩幸福的鑰匙。
一、妮可和查理為什麼會離婚?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在影片一開始,導演用了一大段查理和妮可獨白,兩個人分別向觀眾介紹著自己的丈夫和妻子。
查理說:
妮可是一個和善的女人,任何棘手的事情,在她這裡都會得到解決。她懂得什麼時候該讓自己的丈夫獨處,懂得在丈夫裹足不前的時候推他一把……
妮可說:
他非常整潔,喜歡把事情弄得井井有條,他很少有挫敗感,而我經常有這種感覺,他能很冷靜的接受我所有的情緒……
對比他們的描述,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們彼此相愛的感覺。但畫風一轉,妮可和查理從旁白中回到了世界,他們彼此侷促、尷尬的坐在婚姻諮詢師面前。
諮詢師看過了他們寫過的日記,並希望他們把昔日美好朗讀出來。這種彼此心靈的交流或許能夠改善他們的婚姻關係,但是心靈的大門一旦關閉,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打開的。
查理想閱讀,但妮可拂袖而去,她是試圖跳脫出婚姻的那個人,也是看的更清楚的那個人,所以,她不願意讓那份美好受到如今現實的「玷汙」。
實際上兩個人並沒有真的閱讀,只是導演進行了特別設計,潛臺詞是在說明:婚姻關係是一段兩個人互動的旅程,彼此主觀的看法形成了一段完整的關係。一旦,某一方不願意再維繫下去,那麼婚姻關係勢必會崩塌,就像桌子少了腿一樣。
那麼,為什麼他們的婚姻關係會崩塌呢?畢竟他們曾經如此的深愛彼此。
首先,妮可得知了查理出軌的事實,這顯然是很重要的一條。在這樣一個人人渴望尋求自我的時代,尋求激情也好,滿足欲望也罷。這種出軌的橋段可謂屢見不鮮,這也成為了很多婚姻走向實質崩塌的必由之路。
在解釋自己出軌的事情上,查理說:那是 因為妮可已經很久都未曾和他溫存了。言下之意,是妮可過於冷淡查理。而查理出軌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身體的欲望。暫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站得住腳,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倒是很普遍。不論男人也好,女人也罷,總會給自己的出軌找理由,比如酒精了,比如一時糊塗了。
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妮可冷淡查理也確實屬實。那麼就說明,在查理出軌之前,他們的婚姻關係顯然就出了問題。出軌只是火上澆油,但出軌本身並不是這把火的來源。
其次,縱觀整個影片的前半段,妮可一直陷入了一種自我較量的狀態中。一方面他愛著查理,一方面卻又無法容忍查理的所作所為。具體來看,查理都做了什麼呢?比如,查理答應妮可,等劇場穩定下來,他們會選擇去洛杉磯呆一段時間。但是當劇場真的穩定了,查理卻再也不提這一層意思。又比如,當妮可告訴查理,她獲得了一份電視演員的工作的時候,查理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在說,電視劇的片酬可以投資到劇場上。
換言之,查理在種種事情上,都已經越界了。他熱愛著戲劇,所以他認為妮可也應該熱愛戲劇。他喜歡紐約,所以他認為妮可也應該喜歡紐約。一開始,妮可是順從查理的,但是在順從的同時卻也種下了失望的種子。查理對這一切絲毫未曾察覺,他全神貫注的「經營著」自己的戲劇夢想,而妮可的所思所想,他或許一開始有一點點關注,但是很快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於是,我們得出第二個大的因素,那就是查理缺乏對妮可內心不滿的認知和了解。在查理看來的天經地義,比如呆在紐約,比如把一切的重心放到戲劇上,其實對妮可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
世界上沒有一種感情的傷害可以讓人一擊致命,但最怕的是反反覆覆,一次又一次,看不到盡頭。妮可就在這種受傷害的狀態中,越來越難以穩定自己的情緒,最終才選擇了和查理分道揚鑣。所以,查理缺乏對妮可精神需求的尊重,是他們婚姻破裂的第二點。
最後,我們不得不說,離婚律師是玩弄人性的高手,他們的介入不僅是從法律層面上介入查理和妮可的婚姻。更重要的是,他們撕開了一道口子,比如妮可的律師和她說:男人總是會在和你結婚前,極度關注你,讓人沉醉,但是等結婚後,等你生了孩子,男人們就會厭倦了。
而查理的律師說的則更為地道:離婚律師總是看到好人最壞的那一面,而刑事律師看到的是壞人最好的那一面。 離婚這種事情,一旦進入法律流程,那就算是上了賊船,身不由己了。
所以,很搞笑的事情發生了。本來打算低調處理的查理和妮可,由各自的律師代為出戰,打了一個昏天暗地。在此過程中,妮可和查理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升級。查理甚至咒罵希望妮可死掉,還強調,自己當初結婚就是個錯誤,因為當時他是那麼的天才,本來可以擁有更加肆意的犬馬生活等等。
最終,經過了漫長的審理,查理和妮可終於成功離婚,與此同時,他們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金錢、時間精力。
我們總結下查理和妮可最終離婚的幾個原因:1、查理出軌。2、查理缺乏對妮可的尊重。3、律師的推波助瀾(本質上只是讓場面更難看)。顯然,我們很容易得出,他們彼此離婚的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第二點,查理缺乏對妮可的尊重。
二、「查理不夠尊重妮可」的背後隱藏著的又是什麼?
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由於斯嘉麗·詹森的表演,我們相對更容易被妮可所打動。比如,當她和查理不動聲色的說完話之後,突然的在走廊中崩潰哭泣這種場景。很容易讓我們認定,查理的「大男子主義」害了他。
但如果繼續深究下去,我們會發現在這份婚姻關係中,妮可追求自我的渴望也是他們離婚的一大原因。儘管查理不夠尊重妮可的一些精神需求,但對於一個穩定的家庭而言,太多的夢想反而是一種累贅。什麼都想要的人最終將什麼也得不到。查理醉心於戲劇,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他懂得經營一個家的細節,他自己很滿意於這種狀態。
但是妮可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迷失了,覺得搞不清楚自己是為何而活。這種對自我生活突破的渴望,並非每一個女人都共有。對於大部分女人而言,能夠擁有一個穩定溫馨的家庭,完全可以填補精神需求。
但妮可不同,在和查理相戀前,她是一名偏色情的年輕演員,憑藉一部片子剛剛走紅,火的一塌糊塗。所以,邁入婚姻生活,對於妮可而言,不啻為一次迥然不同的選擇。或者說,對於一個女強人而言,做一個賢妻良母,相夫教子是完全難以忍受的生活方式。
那麼為什麼,他們的婚姻還是持續了很長一段幸福時光呢?原因是,在那段時間裡,妮可和查理之間的激情佔據了上風,在那段時光裡,一切都是甜蜜的,哪怕缺點也被解讀成了優點。但是,久而久之,激情褪去,剩下的就只有滿滿的厭倦。這種厭倦才是讓妮可不再欣賞查理,讓妮可決定徹底離開查理的原因。
所以,我認為,在查理不尊重妮可的背後其實是大部分婚姻都會遭遇的暗礁——厭倦。厭倦的前提是熟悉,我們常說,摸著媳婦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熟悉的無以復加之後,我們的大腦為了方便管理,就會對很多細節自動掠過了。反正也不會影響事情的結果,所以,反映到生活中,就是我們對另一半的很多情緒反饋都不再敏感。甚至於,就算發現了風吹草動,也不願意作出正向的反饋。
這種厭倦是婚姻關係的大敵。我們常說的七年之癢,其實也是這個意思。當我們已經厭倦了一種生活狀態,所能做的無非是繼續忍受和加以改變。對於一份婚姻關係而言,當厭倦到達了極致,會產生兩種情況:一是形同陌路,但繼續一起生活。二是找一個藉口,轉身離開。
顯然,查理和妮可的婚姻關係屬於第二種情況。儘管妮可認為查理不夠尊重她,我們觀眾似乎也能從影片中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我還是認為,妮可的厭倦才是這份婚姻關係的真正問題所在。當然,查理實際上也已經厭倦了,否則他就不會任由狀況失控。
正是因為查理和妮可兩個人都厭倦了,所以,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再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不再去考慮對方的好,也不再試圖通過行動來改變。他們選擇了最能欺騙自我的一條路:那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換句話說,我認為當初妮可和查理之間的愛情和激情是真實的。但是,隨著時光逝去,他們兩個彼此都已經不再相愛了。
他們懷念的,為之流淚的是過去的日子。但是,當他們擦乾眼淚,他們其實早已經走在了一條彼此背對背的路上。這是人性使然,因陌生而吸引,因熟悉而離開。所以,不要再認為是在一段婚姻關係中,某個人出了問題。更多的時候,兩個人其實早已經都厭倦了,只不過需要某一個人先做錯事,之後人類的感性思維才好派上用場,找出合適的理由,然後繼續朝著錯誤的方向走下去。
三、妮可和查理有沒有機會挽救這份婚姻?如果有,機會在哪裡?
中國人講,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西方的婚姻觀可能更隨意一點,但是對於婚姻的忠貞、對於家庭溫暖的渴求。東西方應該是一致的。
婚姻的破裂其實是一種傷害,這種傷害或許以拯救者的面貌出現,但無論對成年人,特別是對孩子的影響,其實並不好。中國還有句話,叫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其實就有這個考量。
其實,人是感性的動物。查理和妮可的潛意識或許已經有了新的渴望,實質上是已經不愛了。但是,他們的共同記憶還在,那些美好的回憶是愛的結晶。同樣,也有可能轉化為他們婚姻的保鮮劑。
既然厭倦是婚姻關係最大的敵人,那麼我們就必須去創造一些能夠驅趕厭倦,帶來新鮮感的經歷。這些經歷會滿足彼此雙方的精神需求,會讓他們發現即便如此,也依舊難以逃離人與人之間厭倦。
當彼此都理解了這一點,而不再期待著依靠著重新尋找一份關係的時候,這段婚姻勢必會更加穩定和牢靠。與此同時,在滿足精神需求的過程中,一些小的、新的變化會產生。新的美好的記憶會誕生,由此,兩顆心靈才有可能繼續上揚,一直飛啊飛啊,飛到生命的盡頭。
用在查理和妮可的例子上來說,想去除掉厭倦其實很簡單。那麼,就是查理繼續經營自己的劇場,但同時讓妮可去拍攝電視劇,重新享受屬於她的榮耀。事實上,在影片最後,妮可真的獲得了艾美獎,她實現了自己的人生,重新找回了自己。但是,她真的還找得到當初那種愛的感覺嗎?我覺得未必能。
修補一艘船永遠比重新換一條船更好,當然前提是這艘船本來就很不錯。像那種明顯上錯賊船的不在此範圍之內。實際上,大部分家庭都屬於平凡的家庭,這就意味著大部分的家庭都屬於那種成色不錯的船。在這種船上,我們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大部分人之為人的需求品。
當這艘船無法滿足我們的欲望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應該考慮的不應該是棄船而去,而是做一做修補。這樣的船雖然有瑕疵,但正因為有了瑕疵,才有了深情。換一艘船,看上去比較簡單。但你真的能確定,你的行為方式或者性格特徵,可以保證這艘船不再重蹈覆轍麼?
所以,我們要學會讓生活多一些變化,哪怕是極細微的改變也好,可以是一次散步,也可以是一次促膝長談,如果我們不開始,那麼我們永遠不知道會不會能有結果。
查理和妮可失敗了,他們的婚姻敗給了厭倦,敗給了一成不變。但是,他們的愛情卻也重生了,因為打碎婚姻,在很多時候,可能是最容易記起對方優點的方式。儘管,當你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往往已經很晚了。
四、寫在最後
婚姻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人有多少種,就有多少種婚姻。
我們需要謹記的是,永遠要去多想想面前這個人的優點,少想想他的缺點。要學會把如果吹進風裡,如果我當初選擇了誰,如果當初我做了什麼。拜託,生活沒有如果啊。不要讓如果代替了真實的生活。
除此之外,我們要把厭倦這個敵人牢牢的拴在它應該在的地方,把它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特別是當我們極度厭倦的時候,想一想,我們真的不可以改變這種生活方式嗎?如果有可能,那麼為什麼不試試呢?這或許就是婚姻的常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