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爹說的話都是對的:死在一根筋上的朱高煦真的太不值了
文/一恆獨步:永恆的歷史,新鮮的今日,她總在悄悄的暗示你我怎樣前行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認死理的朱高煦,最終以失敗收場,他的悲劇是因為在隨同朱棣起兵時,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班子,所以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為何自暴自棄,甚至走向了謀反這樣的一條道走到黑,應該說是朱棣一手造成的,確切地說是因為朱高煦絕對相信父親朱棣的一句話,那句話就是「世子多疾」。
(朱高煦-劇照)
01朱高煦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朱棣說這句話的時代背景是在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目的就是要和強行削藩的建文帝一決雌雄。
當朱棣率領的軍隊在浦子口被明王朝中央軍擊敗,一路潰逃的途中,他的二兒子朱高煦率領援軍出現了。
在當時條件下,如果朱高煦大義滅親,把自己的親生父親五花大綁綁縛南京,或者主動站出來不參與叛亂,照樣可以當他的郡王。可是朱高煦沒有這麼做,因為朱棣這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你的哥哥朱高熾,身體那麼胖,又是一個瘸子,而且身體很不好。那意思你懂的,只要我當了皇帝,這江山遲早一天還不是你的嗎。
(一根筋的朱高煦-劇照)
朱高煦相信了朱棣的話,他能不相信嗎,朱棣可是他的親爹,哪有親爹會說話不算話的。
當然,事實也正是向朱棣所說的那樣,朱高熾雖然是長子,但是身體真的是非常不好,而且還是個瘸子,一國之君,特別是大明的天子,怎麼能夠讓一個瘸子當皇帝,這也太有損漢家天威是不是。
(一代英主朱棣)
自此,朱高煦對父親朱棣的話深信不疑,以至於朱棣實現了清君側的理想,如意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最開心的除了朱棣,當然還有朱高煦。為什麼呢,朱高煦想都不用想,父皇朱棣會把他立為太子,等朱棣駕崩,他順理成章的就成為大明的皇帝。
正因為有了父皇的精神鼓勵,朱高煦在戰場上的鬥志簡直天天發揮出洪荒之力於敵人作戰。
在白溝河之戰,朱高煦親自率領精銳騎兵衝進敵陣廝殺,斬殺了都督瞿能,讓大明軍隊望而生畏。也該是讓朱高煦又一次露臉,朱棣再次在今天的山東聊城打了打敗仗,又是朱高煦及時趕到,把朱棣救了出來。
直到朱棣真正完成了靖難之役,安安穩穩的當上了皇帝之後,朱高煦不用說立下了赫赫戰功,朱高煦感到就是憑藉自己的戰功,他也可以順水推舟的成為太子的不二人選。
(靖難之役)
02朱高煦美好的願望落空了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朱棣於公元1402年當上皇帝之後,朱高煦日思夜想,更認為水到渠成的事情,就是朱棣立他為太子的計劃泡了湯。
「奉天承運,著封朱高煦為漢王,藩國雲南。」太子之位是他的兄長朱高熾。朱高煦接到這個聖旨後應該傻了,也是呆了,更是怒了。
沒有得償所願的朱高煦,把滿腔的憤怒和不平開始進行發洩,僅僅在公元1416年的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御駕親徵回到南京的朱棣,耳裡裝滿了朱高煦違法之事達數十起。朱棣當然對其予以痛斥,剝奪了他的冠服,也就是象徵漢王的衣服,囚禁在西華門內,甚至還準備將他廢為庶人。
(仁厚之君朱高熾)
朱棣這麼做,當然有其道理,雖然不能完全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他要立下一個規矩,那就是無論誰立下多少功勞,都不能凌駕於《大明律》之上。
此時的朱棣完全忘記了自己親口對朱高煦說的 「世子多疾」 那樣的話,可惜的是朱高煦沒有和父皇頂撞,在他的意識裡始終有著你既然這麼說了,為何沒這麼做的想法。
朱高煦由於有了這樣近乎於非常執著的信念,沒有當上太子的朱高煦,甚至也萌發出既然你可以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我就不能照葫蘆畫瓢按照你的模式走下去嗎。
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立下赫赫戰功的朱高煦,卻未能像秦王李世民那樣逼迫其父皇李淵讓位。
(朱棣-劇照)
究其原因是朱高煦雖然立下了讓他自以為傲的戰功,但是,他最大的缺點是過於看中父皇的這句話,把那句話做為自己拼死效命於疆場的座右銘。
雖然多年的徵戰,卻未能裡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元帥府,並設立各級辦事機構。其實他應該有這樣的能力的,因為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公元1395年,即洪武二十八年封為高陽郡王。
既然被封為高陽郡王,又是隨同朱棣徵戰,從便於指揮作戰和調動兵馬為藉口,朱高煦設立類似於第二個政府的形式,大量網羅人才,以為自己服務,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朱高熾-劇照)
誰知,朱棣登基,封他為漢王,他的藩國,也就是他管理的區域,竟然是遠離京師之地的雲南,當時,屬於嚴重的苦寒之地,朱棣的目的就是讓朱高煦有謀反叛逆之意,也因為人口少,經濟基礎脆弱,斷了他篡位的想法。
可嘆的是朱高煦沒有遠見,在隨朱棣起兵時,就未雨綢繆,設立大元帥府,在當時的環境下,朱棣也不敢斷然拒絕。
因為設立這樣的府衙,不用說是為靖難之役服務的。當大元帥府設立之後,再去招募如同劉伯溫之類尚謀之士,勇猛如同常遇春之將領,那朱棣就是不讓朱高煦當太子,他也會覺得芒刺在背,因為時時刻刻會感受到來自漢王的巨大威脅。
朱高煦沒有這麼做,他因為聽了朱棣的這句甜言蜜語,就抱定了朱棣一定會兌現諾言的。為此,根本沒必要在去想另立山頭,搞那些小動作。
(起兵叛亂的朱高煦-劇照)
03鬱悶至極的朱高煦鋌而走險了
誰知,他的如意算盤被朱棣輕易打碎後,手裡沒有可以和朱棣叫板的本錢,只能把積壓在心裡的怒氣,向老百姓們傾瀉,以至於在朱棣不在京城,無人能夠鎮得住他的時候,竟然會發生那麼多人神共憤的事情,可是,這一切,只有他自己清楚為何要這麼做,因為朱棣早已忘記了自己的承諾。
竟被甕斃的朱高煦(劇照)
甚至當朱棣真的駕崩後,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心裡湧起了先皇終於不在,他的心裡又燃起了要當皇帝的欲望,只是非常可惜的是,只有他至親的人,願意和他一起去幹這件事情。
他的許多部下,深感現在是生活最好的時期,根本沒有必要去反對現在的皇帝。因為,為反對而反對,師出無名,沒道理呵。而朱高煦始終糾結在朱棣的這句話,一直對要當皇帝產生無限的嚮往和希望,取代皇兄理所應當,因為那個位置本來就是他朱高煦。
(兵變後的朱高煦-劇照)
越來越走近死胡同的朱高煦終於急不可耐的鋌而走險,於公元1426年起兵造反。當然,也有一些簇擁他的人,希望朱高煦當皇帝後當更大的官,竟然同流合汙。
如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人受不了誘惑,公然參與叛亂。只是,這些烏合之眾完全違背了主流民意需要安定,尤其是新皇帝接傳有序符合天道,很快就被鎮壓下去。
這一次朱高煦做了階下囚,被廢為庶人,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驚人相似:公元前1世紀左右,崛起與衰落是這個時期世界的主旋律
少說話,多磕頭:清朝縣官最難當
喜歡喝啤酒、葡萄酒的朋友注意,看完這篇文章你在酒場就有的吹了
變法雖失敗,精神永流傳:光緒在戊戌變法中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