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持續蔓延的疫情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日本民眾的生活,其中對日本女性的影響尤其嚴重。
在疫情期間,日本有一組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2020年1月到11月,自殺人數超過19000人。拿10月份來說,自殺人數超過2000人,是5年來最多的一個月,其中男性同比增長了22%,女性增長了83%。
女性陷入了怎樣的困境當中?我們找到了一位職業女性小山女士,她之前在一家規模不小的服裝公司工作了28年。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因為公司業績下降,有接連兩個月,小山女士只能拿到之前60%的工資,9月,她被解僱了。
公司職員小山珠稀:「從年齡來說,我今年已經49歲了,再就業很困難。但不工作就無法生活,重新找工作的過程中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小山女士之後又找到了工作,但是近30年的職業生涯當中第一次失業,然後進入另一個領域重新開始的焦慮和掙扎,可能只有她自己了解。
在疫情期間,日本的失業女性遠遠多於男性。拿2020年7月來說,日本的女性就業人數比2019年同期減少3.2%,男性只減少了0.8%。
為什麼被辭退的女性更多呢?要看日本的用工制度。日本有正式員工,也就是直接和企業籤約的員工,還有非正式員工,就是和派遣公司籤約,再由派遣公司派去不同公司工作,在日本叫派遣員工。他們的工作量不比正式員工少,但是幾乎沒有福利,晉升空間有限。甚至在疫情期間,有一部分公司允許正式員工居家辦公,但是派遣員工必須每天到辦公室上班。而日本的女性派遣員工遠遠多於男性。
當一個公司要裁員,首先先裁掉的多半是派遣員工。
日本神戶大學教授中村智彥:「日本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企業傾向於僱用男性的正式員工,確實是長久存在的問題,我們三十多年前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存在這個問題。所以與男性相比,女性員工很難成為正式員工,只能以非正式員工的身份來工作,目前為止已經多次出現過問題。」
日本政府在8年前就提出實現男女平等的社會,但錯誤的認為,提高女性的就業率就等於提高女性地位。現在從統計數字上看,日本的女性就業率的確超過了50%,但是其中大部分是得不到保障的派遣員工。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男女比例差距指數」中,日本在2015年排名101位,2019年跌到了121位。
日本女性的困境,更確切地說不是因為疫情而來,而是因為疫情加劇。一方面疫情讓女性在家務方面承擔了更多的負擔,但是在社會上卻更被忽視甚至被拋棄。日本政府幾年前就說要建立女性活躍社會,但女性們還在等待。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