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上罕見的逾制陵寢,河南這座明代藩王陵園規制超過了朱元璋
明代藩王眾多,其中潞藩一支僅傳兩代,位於河南新鄉的潞王墳是研究明代藩王陵園制度的重要實例資料。因其建築幾乎都為石制,所以這裡又被稱為「中原石頭城」。只可惜此墓在民國時被盜掘一空。
潞王陵無論在藝術和歷史,也無論在科學和技術諸多方面都極具重要價值,值得人們遊覽、觀光和研究。潞王陵為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距離新鄉市市區13公裡在,在市區乘坐2路、13路車可到達。
對潞簡王朱翊鏐的評價,學界民間毀譽不一,但其深得母后皇兄萬般寵愛,生前權傾朝野,身後享盡哀榮,卻是不容置疑的,這座超越規制、絲毫不輸皇陵氣派的蕃王墓即是明證。
2、投資127億不收門票,河南良心的景區
洛邑系洛陽古時的舊稱,由古至今是華夏文明的代表,歷經十三朝古都,其被喻為文化聖城。在建築風格上,為了彰顯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蘊,洛邑古城選擇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明清風格。而且洛邑古城是不需要門票的,只需要刷一下身份證,當出去玩的時候還非常驚訝。
走進一座城,穿越中國年。古塔飛簷黛瓦雕欄,長街古巷彤燈萬盞,我國古塔的種類多種多樣,按建造類型,分為樓閣式、密簷式、覆缽式和金剛寶座式等類型。
洛邑古城除了景區內的文峰塔遺址,景區內的建築風格同樣以明清為主,細節處理更傾向北方民居,從那些沒有搭配任何彩繪的枋梁窗欞可以看出。
3、河南名字最土的景區,卻享有「中原九寨,北方水世界」之美譽
有人說八裡溝山勢獨特,三級絕壁逐層下降,重戀疊嶂連綿,嶙峋怪石相望,既有泰山之雄渾,黃山之秀麗,又有嵩山之挺拔,華山之險峻,巍峨壯觀,傲然屹立。風景區內四季水流不斷,三溪九灣,飛瀑鳴澗,瀑潭連天,水質甘洌,水色清澈,遊人贊為「中原九寨,北方水世界」。
劍峰千仞,溝壑奇幽,飛瀑鳴澗,清泉潺流,林木蔥蘢,花草馥鬱,獼猴嬉戲,群鹿呦呦。她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黃山、峨眉之秀,人稱太行之魂。
八裡溝可算得上一個石頭博物館。關於石頭,除了水裡的,還有山上的。比較特別是兩處,一處被稱之為老子布道,一處叫將軍瀑。行走在八裡溝的左側,抬頭望對面山峰,你會看到,有一位頭戴方巾白髯飄飄的老者,正在講著些什麼,這就是老子布道。
4、河南商丘古城浴火重生,景點竟多達50個,北宋稱為南京華商之都
商丘古城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商丘擁有不可移動文物1.6萬多處。2014年被評為「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因商人、商品、商業都發源於商丘,商朝建都於商丘,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和華商之都。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由於幾千年來黃河決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還疊壓著西周宋國和漢唐朝時的睢陽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等幾朝古城。商丘古城為中國保存完好古城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幾千年的佇立,依然如故;幾千年的守衛,始終如一,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風情畫卷,演繹著古城文化的前世今生。一座城池的歷史就像是一個人。他的前世今生,他所經歷的世事變幻,跌宕起伏,毀滅重生,就像一個漫長而雋永的故事。商丘古城近五百年的今生,在地面之上都能尋蹤索跡,而若要往更久遠的年代追溯到它的前世,則要向土地之下,更深處去追尋。
5、河南這裡風景堪比黃山,卻因名字太土遭遊客嫌棄,中國最失敗景區
美麗的八裡溝,位於新鄉市東部,它以山奇、水美著稱於世,因而吸引了不少遊客。系太行山餘脈,常青植被道說水源豐沛。溝道兩側山崖峭立,霧嵐鎖尖,臨溪佇閣在樹蔭裡綿綿閱讀來客的面孔。
八裡溝為山水絕佳之地。山與水的有機融合,動與靜的絕妙搭配,令人留戀忘返。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八裡溝為一鍾靈毓秀之山。山有多高,水便有多高,噴泉、嘯泉、瀑布此隱彼現,將軍瀑聲如雷霆,山鳴谷應;天河瀑一洩千丈,飛珠濺玉。
走進山谷,一條彎彎曲曲的長溝像蟒蛇一樣延向遠方。路邊的石頭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像骰子、像烏龜、像狗熊、像奔馬 還有兩塊巨石像一對戀人,頭挨著頭,好像在那裡親吻呢!因此人們稱它為「千年之吻」。
6、河南必去的寺廟,坐山擁水好風景,1400年歷史
在千年歷史中,乾明幾經興廢,讓人心痛。今日德山乾明寺,山門宏偉壯觀,唐朝宰相裴休題寫的「古德禪院」九龍大匾高懸,與當代高僧佛源大和尚題寫的「乾明寺」豎匾相呼應,別具特色。
結緣功德,是惠人利己的善行之舉。善行無大小之別,惟誠心所願,善行發自於善心。
如果主山龍首氣脈仍有蜿蜒向前、不能停聚的意思,就必須運用嚴勝建築進行鎮壓,這就是「龍首當鎮」。建築在龍形崗上的乾明寺塔,大概就有這樣的意思吧。
7、河南這個亞洲最大寺院南海禪寺,規模宏大卻香客寥寥
南海禪寺,這座號稱亞洲第一大寺院的廟宇,前身是豫南著名的景點小南海。它從宋代開始興建,經明清六百餘年的營建形成佔地1000畝左右的佛家園林。1932年河南省政府在這裡建立省立園林學校。自此之後,寺院逐漸衰敗廢棄,最終只剩下殘存遺蹟。
整個寺院建築結構嚴謹,構思奇妙,寶剎宏偉,琳宮璀璨,氣勢恢宏,被譽為亞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和其它名寺要麼建在名山大山上,要麼建在皇城不同,南海禪寺建在天中大地汝南的平原之上,其建築之規模,其雕欄玉砌之雕工讓人震撼,值得一去
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平面呈邊長80米的正方形,遠遠超過了故宮太和殿與山東曲埠孔府大成殿的建築規模。天王、觀音、文殊、普賢四大配殿,三重飛簷、高大雄偉,可與全國現有佛教聖地同類建築媲美。
8、河南這個鄉鎮當地名氣很大,唐玄奘出生在這裡
河南省,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國保單位僅次於山西省,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
唐恭陵位於洛陽偃師市緱氏鎮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巔。南依嵩山,北臨洛河,東南群山環抱,西北崗巒疊起,山川如畫,景色宜人。該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俗稱「太子冢」。
遊人一直說唐恭陵的文物保護有許多潛在的風險,鄉間道路穿插其間,有的道路緊鄰石像生,對文物的潛在危害非常大,且周圍沒有圍欄保護。唐恭陵處於野外,面積也比較大,周邊都是農田,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請政府多向文物保護開發方向傾斜,建立旅遊保護區,一者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發展旅遊經濟,更重要的是利於保護文化遺產。
看著唐恭陵神道兩邊精美的石雕,大家討論著,如果真的能把宋陵那些石雕全部做成拓片,那應該是多麼震撼的場景。繼續容我神遊,我在想,如果能把唐十八陵的石雕碑額甚至把全國所有帝王陵的石雕碑額都做成拓片,那應該將會是震驚世界的創舉吧。看看哪個偉大的人有魄力、有能力、有條件、有機會去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
陵的四周原有神牆圍護,神牆四角有角樓建築,四面神牆中部各置神門。如今神門、角樓等已不存,惟有土闕猶在。恭陵石刻雕琢精美,彌足珍貴,時代早於乾陵,是河南僅存的一組盛唐時代的陵墓雕刻。建此陵功費巨億,奴役百姓無數,致使發生兩次役夫逃亡事件。
9、這個景點在河南名氣很大,一直免費對外開放,外地人卻少有人知
青龍宮原名青龍祠,俗稱龍王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奉旨重修,更名青龍宮,賜御匾「惠普中州」。道光、光緒年間多次增修。現存古建築十座34間,坐北朝南,沿中軸線南北依次為主門廈戲樓、東西掖門、拜殿、東西官廳、東西廂房、玉皇閣、後寢宮等。
提起青龍宮,在武陟當地還是名氣很大的,尤其是每年二月初二的廟會和祈雨舊規,是不少武陟人最美好的記憶。但是對於外地人而言,知道青龍宮的卻並不多,平日裡幾乎沒什麼遊客。
青龍宮是座龍宮,所以整體布局為南北狹長地龍形建築,左右對稱相當嚴謹。宮內處處洋溢著龍文化的氛圍;不論屋頂簷還是梁柱門窗處處雕畫著龍的形象。大至數尺之巨,小至盈寸之微,各顯神態、栩栩如生,進入青龍宮,猶如身處龍的世界,定會使你流連忘返。這裡已成為聞名遐邇的文物觀光勝地。獨具特色,引人入勝。
10、唯一免費的河南名寺汝州風穴寺,與少林寺齊名,竟是僧人們爭取的
風穴寺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毀於董卓之亂,重建於北齊,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北魏時,因當時滿山野花,芳香鬱積,故名香積寺。
就像少林寺能代表登封,龍門石窟能代表洛陽,每個城市的旅遊景點,都會有一個最好玩、最出名的「頭牌」。作為河南省直管縣級市的汝州市,境內有山有水,有塔有廟,好玩的地方很多;但說起汝州市最著名的景點,相信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同一個名字——「風穴寺」。
風穴寺環境優美,景觀繁多,傳說神奇。末入山門,先跨過一座仙人橋。據說,它是東漢仙人費長房,投竹杖化青龍,遂乘龍升空而去之橋。
它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唐代初年擴建寺院,選址於龍山陽側,佛祖嫌脈氣不足,驟起神風,將磚石木料移至此處,寺因神力之風點穴,且又在風穴山中,故得寺名。它創建於北魏,成型於中唐,擴建於北宋,鼎盛於明代萬曆年間,清代康乾盛世又加以增修,尤其是近十多年來的保護、搶修,這座飽經1400多年風風雨雨的禪院,現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稱之為「古建築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