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名氣最好景點,一天上萬遊客,出現「上山容易下山難」現象

2021-01-10 龍送蘭的旅遊

這些年來,旅遊連休、周末假日等,出遊人數增多是事實,選擇附近同省的旅遊景點,叫上三五個朋友,很是舒心,可是,河南省的旅遊景點卻發生了這種意想不到的騷動。

河南新鄉寶泉旅遊景區,這是河南省內著名的4 a旅遊景點,非常有名,遊客眾多,前幾天正好趕上三八節,新鄉寶泉旅遊景區為吸引遊客,舉辦了三八婦女節女票免費活動。

三月八日,在新鄉寶泉旅遊景區舉辦的「第四屆寶泉鬱金香踏青賞花節」上,鬱金香盛開,吸引了眾多的賞花遊客,接著春天來了,大家也都想踩青,正好這個景區對女性免門票,所以吸引了更多的女性,保守估計,客流已達數萬人。

旅客們說,上山的過程很順利,新鄉寶泉旅遊景區的大巴接遊客來了,下山的人排起了長隊,原本是新鄉寶泉的一個觀光景點,但由於沒有為遊客準備好接送車,所以下山的人很擁擠,特別是去出口的人。

很多人都是在等公車的地方,但是等了兩個小時公車也沒來,遊覽地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應急措施,天黑了,很多遊客都不能下山,很多遊客失去了耐力,步行下山,走到山腰才發現車被堵住了。

根據遊客反映,晚上8點還有很多遊客滯留,其中有老人和小孩不方便走下山,遊覽和賞花都是一種享受,但新鄉寶泉風景區卻遭遇了突發情況,無力還手,讓許多遊客心痛不已,你怎麼看呢?去新鄉寶泉風景區旅遊怎麼樣?

你喜歡旅遊嗎?你最近打算去哪個城市?請在評論區告訴小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上山容易下山難?如何下山才安全?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文/毗鄰為什麼上山容易下山難?如何下山才安全?看看科學家怎麼說。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找到一座合適的山峰,並且攀登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而且很多適合攀登的山都已經被開發成了景點,並且擁有人造石階,供人們登山。許多人在登山過程中都會感覺到下山比上山還累還難,因為下山的時候平衡力降低,這就是我們俗話說得上山容易下山難。
  • 張家界一景點,上山只要66秒,下山卻要花2小時
    談到中國那些比較有名的自然景點,你會想到什麼?我們怎麼都會提到其中一個地方,那就是湖南的張家界。作為國家第一批5A級景區,張家界是中國第一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地景區。這裡以其獨特的地理景觀聞名於世,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甚至被好萊塢電影《阿凡達》欽點為取景地。
  • 我的國家令人心曠神怡的景點:上山只需一分鐘,下山只需三思
    這就是我們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個景區,雖然很有名,但同時也讓遊客很惱火和無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景區在哪裡!在我們的國家,湖南張家界是一個很有名的旅遊勝地,這裡因其獨特的地質地貌而美麗,是許多遊客無法抗拒的。自然這不僅是遊客喜愛的地方,就連著名電影《阿凡達》也將此作為取景地,可見了張家界的美麗風光。
  • 上山困難無美景,下山容易有遺憾,簡單地上山下山卻蘊含許多道理
    在離開下山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一些小小的雀躍。因為上山這麼難,下山一定很容易。用剎車減緩著下山的速度,忽然看著山邊的風景真的很美。看著這條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無論他們是騎著電瓶車或者是開著車,上山的人,都在匆匆忙忙地上山,不會去顧及身邊的風景。而下山的人相反比較愜意,可以感受坡度帶給自己的速度,不需要自己發力,便能夠一直的向前走下去。
  • 湧泉山路十八彎,親身體驗上山容易下山難,其實湧泉蜜桔真的很甜
    湧泉山路十八彎,親身體驗上山容易下山難,其實湧泉蜜桔真的很甜 2020-11-27
  • 上山1分鐘,下山120分鐘,這地方誰愛去誰去
    那裡的景點非常多,什麼?你問我有多少?我不知道,但你記住兩個字:很多。景點多了地方就大。對於我這種有指南針,有地圖都能迷路的人來說,兩個字:煎熬。雖然各個景區都有指示牌,但是我也會忘記自己曾經到過這個景點,還會走回頭路。往事不堪回首。 又有人問我,到底有多大?好吧,我跟你說說。 江湖傳言,買一張張家界的門票可以在裡面玩四天。我告訴你是真的。開心的是:這張家界的門票不是一次性的,買一次有幾天期限可以玩。
  • 孕婦夢見上山下山 夢見上山下山
    孕婦夢見上山下山夢見自己下山,則意味著要走下坡路,會失去自己辛苦積累的名聲。夢見上山,兆所求皆得。夢見有緩坡的山,體現出女性的信息。也許生活裡你和母親或某些女性朋友感情很好,女性讓你感到安全。夢見上山感到害怕,吉兆,得到收入豐厚的職位。
  • 夢見上山下山好不好 已婚女人夢見上山下山是什麼意思
    夢見上山下山好不好 已婚女人夢見上山下山是什麼意思夢見自己下山,則意味著要走下坡路,會失去自己辛苦積累的名聲。夢見上山,兆所求皆得。夢見有緩坡的山,體現出女性的信息。也許生活裡你和母親或某些女性朋友感情很好,女性讓你感到安全。
  • 河南這10個景點,在當地名氣很大有的還免費,外地人卻少有人知
    5、河南這裡風景堪比黃山,卻因名字太土遭遊客嫌棄,中國最失敗景區 >美麗的八裡溝,位於新鄉市東部,它以山奇、水美著稱於世,因而吸引了不少遊客。
  • 登泰山,是上山坐纜車好還是下山坐纜車好?
    有人說,登泰山應該在上山的時候自己爬上去,下山的時候選擇坐纜車,給出的理由是「上山容易下山難」 ,其實這種觀點只說對了一半。東嶽泰山圖一我個人認為,對於沒有臺階可走的小山包來說是「上山容易下山難」;而對於有臺階可爬的大山高山來說則是「下山容易上山難」。你想啊,既然上山下山就是上下臺階,那不和上樓下樓是一個道理嗎?
  • 上山的路,下山的路,是一條路嗎
    我們登山時,在自然界裡,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在物理形態上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對於登山的人來說,上和下的路完全是不同的,這是主觀意識和客觀身體能耗就能簡單識別的。上山的時候,我們體力充沛,對沿途的一山一水都充滿了好奇。與夥伴走走停停,近看或遠觀,不亦樂乎,不知不覺就已經登頂。
  • 希臘不可錯過的十大景點,美如夢境,引得遊客組團去遊玩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可以保持完整,畢竟經過了這麼多年時間,所有的不完整的文物在展示臺都會有它完整模樣的圖紙,這樣可以讓遊客知道這些文物原來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避免了遊客看不到完整的文物而產生的遺憾。波塞冬神廟,在古希臘神話中被稱為海神。有知道的遊客可能對這個景點並不是十分感冒,畢竟這裡就只剩下了十幾根柱子,但如果你只認為這剩下的十幾根柱子就是這個景點最大的看點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
  • 上山下山的修行之路,自然之家谷山師兄心得
    總有忍不住問下山的人「還有多久到山頂?」而下山的人輕鬆的回答「五分鐘就到了。」然後,許多人鬆了一口氣,有人卯著一股勁兒向上走著;有人走走歇歇,埋怨著他說的五分鐘有多長。有人羨慕坐索道一溜而下。可你首先得爬上去呵。所以抱著極大的決心,一步一步的踩著看似最陡的臺階,不停的告訴自己,馬上就要到了。
  • 為何說「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不要追」?古人的話,很有道理
    在農村有一句關於生活的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在你理解了它的意思後,你會發現農村生活,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有趣,而且還蘊藏著許多深刻的道理。為什麼不能追「上山兔子」呢?這是因為兔子的生理特性,決定了它上山時跑得很快。養過兔子的人都知道,兔子有四條腿,前面兩條腿很短,後面兩條腿很長,所以它們的攀爬能力很強,山坡於它們而言就是有利地形。
  • 上山虎下山虎都是能吃人的虎
    做空機制建立之後,如果散戶們還按以前的思路逢低吸納,也許你永遠等不到股價回歸的那一天了  今年是虎年。畫畫兒的都知道,畫虎如果想有氣勢,要麼畫上山虎,要麼畫下山虎。上山虎登臨峰頂、顧盼自雄,下山虎挾雷裹電、氣吞萬裡。相比較而言,下山虎更讓人生威,正所謂猛虎下山、餓虎撲食,一般人真遇到那種情況,早嚇破膽了。
  • 壹現場丨北京「房山藍天」新年第一救:男子觀冰瀑摔斷胳膊被抬下山
    2021年1月2日,一名觀看冰瀑時不慎摔斷胳膊的遊客被抬下山去,這是北京房山藍天救援隊的「新年第一救」。1月2日上午12時許,正值新年假期,北京房山藍天救援隊接到求助信息,一名遊客受傷等待救援。「事發位置在上方山附近的野山中,這個地方經常有人到山上觀看冰瀑。」
  • 「上山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碰」,為何這麼說?早知道早受益
    還有許多人從小生活在城市,到鄉下山區等地旅遊,都會聽到許多當地人給我們講一些俗語,有時候不知道什麼意思,比如「上山的甲魚,下山的野雞不能碰」,很多人可能一頭霧水,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碰,碰了會怎麼樣?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上山的魚,下山的雞不能碰」是什麼意思?這是合理的嗎?
  • 上山虎和下山虎,分別有什麼意義?
    紋身寓意及位置:上山虎若紋在後背,取其步步登高。//下山虎如果紋在前身,借其兇猛的氣勢,鎮住入侵的邪靈。掛畫寓意及位置:上山虎一般採用抬頭望月的姿勢,飾以松枝明月,顯得寧靜深遠,寓意平安無事,要掛在室內側牆上,取其步步登高。 //下山虎採用餓虎撲食的姿勢,常常配上雪景山石,突出虎威,用來鎮宅避邪,應掛在迎門牆上,借其兇猛的氣勢,鎮住入侵的邪靈。
  • ...宣傳冊,遊客,入境者,翻譯,景點,離境,弄堂,日本,-上海頻道-東方網
    南京路和外灘,幾乎是這些國際遊客首次來上海必到的地方,附近的人民廣場、外白渡橋、福州路上的外文書店、豫園商城等,都是頗受青睞的景點。  南京東路河南中路路口四個角落的指引牌,顯示出這一帶景點的集中程度:每個指引牌上密密麻麻標識了附近十多個景點及主要商業設施的方向,遊客從各個角度都能方便地看到。
  • 我在野長城上班:遊客不聽勸不下山,就一直跟著
    最長的一次,劉紅巖跟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晚上八點天快黑透,跟遊客一道下山。全文3313字,閱讀約需6.5分鐘 新京報記者 倪偉 周博華 郭薇 實習生 謝雁冰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陳荻雁北京延慶區石峽村背靠南天門長城,劉紅巖出家門向北一望,就可以看到長城。每周五天,她背上雙肩包,戴上鴨舌帽,手持垃圾袋和長柄夾子,上長城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