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將葉詩文大放異彩,先後以破世界紀錄和奧運會紀錄的成績奪得400米和200米個人混合泳兩枚金牌,其自由式衝刺速度比羅切特還快。然而,伴隨葉詩文的不全是鮮花和掌聲,還有惱人的「禁藥」質疑聲。
在葉詩文奪得200米冠軍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面對咄咄逼人的外國媒體質疑,16歲的葉詩文不卑不亢頗顯大將之風。她反問道:「其他國家好多人拿金牌從來沒被懷疑過,為什麼我一個人拿到了就這麼質疑呢?」一名外國記者讓葉詩文用「是」或「否」來回答「到底有沒有用過可以幫助提高成績的禁藥?」葉詩文多加了幾個字:「絕對沒有!」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小詩文場外表現與她在泳池上的表現一樣精彩!不過,有一點需要糾正,關於對興奮劑的質疑和追究,其他國家運動員並非「從來沒有被懷疑過」,被懷疑的也遠不只葉詩文一個人。其實,有的運動員被興奮劑問題糾纏和幹擾的程度,比葉詩文要大得多,比如,自行車運動英雄美國選手阿姆斯塔朗,幾乎每次參加環法賽,都要受到興奮劑問題糾纏。有的記者鍥而不捨收集證據,比如挖到他的隊友的「證言」。經多番折騰,阿姆斯塔朗在許多人印象中似乎成了「有罪」的「無罪者」。再比如,西班牙體育近年來取得了輝煌戰績,這讓鄰國法國很不爽,法國媒體多次發出「服藥」的影射和諷刺。
在倫敦奧運會上,關於金牌選手服藥的質疑聲,迄今動靜最大的好像也就針對葉詩文的了。原因大概有二:一是葉詩文的成績太突出太驚人,而那些在央視名嘴韓喬生口中「什麼都不懂」的西方記者,可能大多數真不懂葉詩文是誰;其二,「什麼都不懂」的西方記者,卻可能對中國體育的興奮劑事件留有印象。拿遊泳來說,曾經在亞運會上出現過大面積藥檢陽性的事件,影響很壞。不獨遊泳,田徑、舉重等多個項目也出現過多起興奮劑事件。國家體育總局因此提出,寧可不要金牌,也要避免出現興奮劑問題。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在興奮劑泛濫的國際背景下,追究興奮劑問題似乎成了媒體「時尚」。中國體育爆發過多起興奮劑事件,又有「年齡造假」、「足球打假」等「假名」,自然也不能倖免於興奮劑的糾纏。
也有話說「清者自清」,如果運動員真是清白的,就不怕媒體的糾纏,久而久之,那些「興奮的狗仔隊」們,就會自討沒趣離你而去。
關於興奮劑的定性和定論,當然要講事實和證據。國際奧委會反興奮劑機構已經說了,葉詩文已通過了嚴格的藥檢,她的優異成績應該得到尊重,大家應該為葉詩文的出色表現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