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行業先後經歷了商用路由、民用有線和無線路由、功能性路由的發展過程,其在去年,憑藉智能路由的概念,在 IT 界掀起了一股智能路由的熱潮,眾多網際網路和新興硬體廠商都加入了戰局。
但大半年過去了,仍未有一款產品能大批量上市,智能路由所佔的比例依舊非常低。對比智能路由激起的想像和行業熱情,其現實表現就顯得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了。
「智能家居控制中心、NAS 本地私有雲、自動科學上網代理」,這些光聽起來就讓人有點小激動的賣點,卻好像無法激起廣大用戶的興趣。讓業界和媒體都不由得陷入沉思,難道是我們「打開的方式」不對?
首家進入智能路由領域的傳統廠商幾個月前,在半路出家的網際網路和新興廠商,好像還找不著北的時候,磊科推出了自家的No1智能路由,這是首個由傳統路由大廠推出的智能路由產品。其在剛結束首輪公測活動後,舉行了名為《軟磨硬泡智能路由器是怎麼煉成的》的系列線下沙龍活動。
這讓磊科這個一直低調做硬體的廠商,在筆者心中的形象瞬間高大了許多。這儼然是給了大家一個聆聽傳統廠商意見的機會,而業界或許也該是時候,聽聽傳統路由大廠對智能路由的意見和看法,並理一理思路了。
磊科的《軟磨硬泡智能路由器是怎麼煉成的》系列活動的第一場沙龍,恰巧在深圳3W 咖啡舉行,筆者有幸參加,並見識到了傳統廠商對智能路由的看法。
磊科的此次沙龍,邀請到了 No1智能路由的合作夥伴迅雷親臨現場,並邀請了眾多業界人員和媒體參加。
說到與迅雷的合作,或許關注下載器的讀者還會記得它們12年合作推出的 NW762和765下載器,它們是第一款自帶遠程下載的路由器,開啟了功能化路由的先河,並廣受用戶的青睞。
傳統廠商眼中的智能路由因篇幅有限,這裡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磊科和迅雷的專家意見,及非常值得注意的幾個點。
首先,沙龍主題非常精準,而且也讓人印象深刻。正如其宣傳資料所說:這是一場關於智能路由本身的沙龍,在這裡不談市場前景,不談商業模式,不談技術問題!因為有一個問題沒搞明白之前,以上都是空談。這個問題是:「什麼是智能路由?」
現在的智能路由業界,基本都是主推高配低價、開源系統、拓展埠等賣點,但智能路由無非就是「路由(NAT 網關)+無線+智能應用」3個點組成。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如果基礎的路由功能無法出色完成,建立於其上的智能應用根本無從談起:
路由基礎功能方面:磊科在引以為豪的 Qos 多方負載技術的基礎上,出色地解決多終端多重任務的網絡協調要求後,其再與網際網路友商合作,主推簡易化低門檻的交互界面,方便普通用戶使用;無線方面:依靠原有實力積累,其能根據時段和多設備情況,進行無線信號強度和穿牆力的優化,控制輻射和能耗;智能應用方面:磊科12年就迅雷合作推出下載機,13年就和360、騰訊、阿里等廠商推出以安全為賣點的智能路由,努力將原有的獨立功能集合起來,降低用戶的功能成本。為保障No1智能路由核心的上網功能的穩定,其NOS系統擁有二次開發的SDK,支持模塊化的安裝/卸載(有本地和伺服器兩種安裝模式)。其應用層和拓展層是獨立的,做到了驅動和應用分離,讓基礎功能不受拓展功能的影響,其還在籌備自己的開發者聯盟。
此外,因其採取軟硬廠商合作模式,和迅雷、微軟等軟體廠商的多次合作,幫助其解決了同類產品中的USB供電、讀寫速度等問題,技術和口碑上較有優勢。
智能路由的軟硬廠商合作模式從蘋果的成功開始,業界喧囂塵上的「軟硬結合」模式,其實是相當反社會潮流。畢竟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蘋果一樣的資金和實力,而且社會發展的總方向是分工化和專門化。
由軟硬體廠商合作才是真正靠譜的做法(參考微軟當年和 PC 生產商合作,狂秒麥金塔的故事)。單靠新興廠商或網際網路廠商獨立完成智能路由的普及工作,顯然不現實。
故筆者更加看好磊科和迅雷這種硬體廠商和軟體廠商的深度合作模式。前者對路由原始的生態環節、整體產業鏈和市場有更精準的認識,後者則有豐富的軟體交互經驗,及相應的功能拓展認識。
當然,單憑一場沙龍,是無法完整闡述磊科這家有14年歷史的硬體大廠的看法的。磊科的《軟磨硬泡智能路由器是怎麼煉成的》系列沙龍,還會在多地開展。
其還將與大家一起分享智能路由器該如何智能,如何在不同環節和設備中的產生聯通性,如何通過各種拓展功能去真正的實現網絡和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等問題。敬請大家期待。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