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時報訊(記者/區輝成 通訊員/肖微莉)1986年的桂城是啥模樣?千燈湖始於何時開挖?你想懷緬南海城市的華麗變身,那你千萬不能錯過由佛山市南海區城建檔案館舉辦「南海記憶II」巡展,通過幾十幅彌足珍貴的照片,你會發現,改革開放40周年,南海城市發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
新老照片對比,感受南海城市華麗蛻變
從12月1日起,位於南海區桂城街道夏北村洲表組的優秀歷史建築——臨溪何公祠,人氣旺盛,村民紛紛組團前來欣賞正在這裡舉行的「歷史建築活化.南海記憶二」圖片展,通過一幅幅新老照片的對比,感受南海城市的華麗蛻變,對優秀歷史建築留住鄉愁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南海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規劃)(以下簡稱「區規劃部門」)開展「歷史建築活化.南海記憶二」圖片展,地址是位於南海區桂城街道夏北村洲表組的優秀歷史建築-臨溪何公祠。通過舉辦本次活動,使群眾認識歷史建築的價值,了解南海區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吸引群眾主動關注和保護我們城市中的歷史建築,同時,也使我們的歷史建築發揮其價值。
讓歷史建築,成為承載鄉愁的重要媒介
優秀歷史建築作為凝固的優秀文化,是一座城市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歷史建築的保護被忽視,歷史建築遭到破壞,甚至有部分歷史建築被埋沒在城市建設的鋼筋水泥下,成為城市發展的犧牲品。2011年9月25日佛山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佛山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名錄的通知》(佛府辦〔2011〕167號),公布佛山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名錄,其中南海區有22處。2016年3月21日,佛山市首部地方性法規《佛山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明確歷史建築保護的重要性和嚴肅性。
歷史建築是我們老祖宗留存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若不好好保護起來,會造成城市文化的斷層,使我們的子孫後代失去對老祖宗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我們要積極保護歷史建築,讓歷史建築成為承載鄉愁、記載城市記憶的重要媒介。保護歷史建築,更重要的是活化利用,使歷史建築活躍在人民的生活中,發揮其價值。
見證蛻變,發動群眾關注和保護城市中的歷史建築
通過舉辦本次活動,使群眾認識歷史建築的價值,了解南海區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吸引群眾主動關注和保護我們城市中的歷史建築,同時,也使我們的歷史建築發揮其價值。
本次的圖片展將為期一周,據主辦方區規劃部門表示,以後將在此次活動的成功經驗基礎上,開展更多的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利用的活動,歡迎社會各界主動加入我們的歷史建築保護工作小隊伍中,發現身邊具歷史價值的古建築,將發現的古建築相關信息發送區規劃部門。
從南海大道千燈湖看南海蛻變
什麼是南海城市巨變和蛻變?本次展覽選取南海大道、千燈湖片區、雅窯立交、謝邊立交等南海主要的道路交通及標誌性的城市建築舊照片,從過往到今天,一幅幅展示南海的近四十年的城建變化:
南海大道,一條貫穿南海南北城市道路,昔日的稻穀飄香,如今已是南海城市與產業共融繁榮的城市創新帶!
桂江立交,伴隨著改革開放東風橫空出世,穿城騰飛,兩邊從原來的村莊田野變成今天的高樓林立。
千燈湖畔湧動著廣佛來往成千上萬的「候鳥」,讓南海成為廣佛的城市「客廳」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門戶」,讓成千上萬的廣佛人和粵桂黔遊客感受到城變帶來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