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志願軍老兵:上了戰場才明白「西北望,射天狼」的含義

2021-01-13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詩人泰戈爾曾說:「信仰是個鳥兒,黎明還是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而謳歌了。」清明前夕,我走進了浙江省義烏市前洪村,尋訪到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從他們的奮鬥的故事中,探尋紅色基因,感受信仰的力量。

△前洪村抗美援朝健在老人合照

「祖國需要我,

我可以奉獻一切「

吳洵竇,1931年出生,浙江義烏人。1951年參軍編入21軍63師188團,1953年入黨。榮獲集體三等功一次,集體二等功一次,榮獲個人一等功兩次,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英雄勳章兩枚。

抗美援朝的硝煙散去了六十多年,吳洵竇胸前的軍功章雖已斑駁,破損的綬帶更見一種飽經滄桑的美感。「只要祖國還需要我,我現在仍然可以奉獻我的一切。」滿頭銀髮的吳洵竇回憶起那段難忘歲月,心情格外激動,透著一股「匹夫不可奪志」的剛毅。

他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對那槍林彈雨的戰場仍然記憶猶新。他說「敵人的炮彈很猛烈,整整打了一天一夜,我們一個班的戰友全部隱蔽在山洞裡。我們沒見過這麼猛的炮擊,平時我們師一年也打不了這麼多炮彈啊!」

△吳洵竇的軍功章

他說,守在陣地,就是守住了勝利。我們全連人員都抱著與陣地共存亡的念頭。面對狂風暴雨般的炮火,大家從沒有一絲膽怯。炮彈常常炸塌山石,戰士們稍不留神就會被亂石和泥土掩埋,戰友們就四處從亂石堆裡找人。「我就多次被埋在地下,好幾次泥土都埋到了脖子、下巴。有一次甚至被亂石埋在廢墟裡長達三個小時,差點性命不保」。

吳洵竇奮戰3年,隨時準備為國家犧牲一切,保家衛國的信念,根於吳洵竇的內心,他說:「我一去當兵就有這個思想覺悟:只要能多打幾個敵人,自己犧牲也沒關係。」

上了戰場,才明白

「西北望,射天狼」的含義

吳濟周,1932年出生,浙江義烏人。1951年3月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1953年入朝參戰。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87歲的吳濟周老人,儘管文化水平不高,但這句詞卻記了一輩子。六十多年過去,對抗美援朝那段崢嶸歲月曆歷在目。

「我入伍以後,就被送到夜校去學習。當時,教員把這首詞送給我們幾個學員,旨在激勵我們的勇氣信心,1953年我也成為了一名志願軍戰士。」吳濟周笑著說,「因為文化水平太低,原本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上了戰場之後就明白了。」

當時敵人的攻勢很兇,面對敵人先進的武器,吳濟周與他的排寸土不讓,死守陣地,利用一切能使用的武器還擊,奮死抵抗。他回憶說,「一度打光了所有子彈,和幾個戰友拿著大砍刀守在山洞裡,打算敵人衝進來就跟他們白刃戰,就是死也不能讓敵人舒舒服服地拿下自己的陣地」。

和平不是乞求來的,而是靠奮鬥出來的。「西北望,射天狼。」吳濟周喃喃地又念了一遍,「那個時候我才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軍人,哪裡需要哪裡上」

吳洵桑,1931年出生,浙江義烏人。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曾任班長、副排長、排長。

現年84歲的吳洵桑,談起自己的從軍的經歷,內心既是自豪,又懷著一股深深的遺憾。他1953年參加了抗美援朝,當時他身為排長,正帶著戰友們擔負阻擊任務。上前線不到10個月,一發炮彈不幸落在他身邊,吳洵桑的右手臂炸斷,右眼炸傷,右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

△炸斷的手臂

突如襲來的戰傷,讓吳洵桑早早地結束了在前線與敵拼殺的機會,也早早結束了他的軍旅生涯。

1959年,吳洵桑因戰傷退伍,回到家鄉義烏。他雖然離開了火熱的軍營,但骨子裡忠誠的熱血絲毫不減,「軍人,哪裡需要哪裡上,如果哪天需要我,我會毫不猶豫地上戰場。」他說,「雖然我當兵的日子很短,但是我一點都不後悔,這輩子我能夠為國家為國防事業貢獻微薄之力,是我的光榮和驕傲。」

「為了祖國的尊嚴,

我什麼都捨得」

吳溶興,1931年11月出生,浙江義烏人。1949年5月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2軍軍政幹校,曾參與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戰爭。

「我們義烏前洪村從元朝就存在了,自古就有剛正勇為、習武崇文的傳統」。吳溶興一說起革命的故事,一臉的剛毅,「我的父輩都是英雄,他們是義烏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他們為了革命都獻出生命。

吳老自幼就對這些英雄事跡耳濡目染,在父輩的精神傳承下,他深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時候,前洪村總共有26名青年應徵入伍,他就是其中一位。他說 「很多人都犧牲在朝鮮,他們沒能活著回來,他們圖什麼,就是為了祖國的事業。」

說著吳溶興拿出了一張泛黃的信紙,上面記載著每名參加抗美援朝的前洪村人,看著這些名字,他淚眼婆娑地說:「打仗可怕嗎?當然可怕,那是要死人的。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上,有多少前輩為了革命的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的。作為他們的後代,同樣要拿出我們的決心魄力,為了祖國,我什麼都捨得。」

「黨員就是要一輩子

都站在最前面的人」

吳洵義,1933年出生,浙江義烏人。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我們當兵打仗想法是很簡單的,就是要保衛咱們祖國的,就是要為人民爭取和平環境的。」吳洵義說起參加抗美援朝的故事,平和的語氣中,處處飽含著捨身報國的志向。

參加抗美援朝4年,他因為作戰勇敢,4次記功。「這輩子我最光榮的事情就是入黨,特別是在戰爭年代,作為一名黨員,就要把犧牲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要站在別人前面。」

1960年復員回鄉後,吳洵義收到1200元獎金,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他說,「拿到這筆巨款,我沒想著給自己和家人添點什麼,就想著為村裡做點什麼事情,因為我是一名黨員。」領到款後的第二天,他們就把這筆巨款全部捐給了村裡。

軍魂所在,即是血脈所在;

信念所在,即是力量所在。

相關焦點

  • 申請紀念章遇困的洛陽87歲抗美援朝老兵,新年前夕順利收到紀念章...
    日前,家住洛陽市澗西區南盟社區的姚女士激動地告訴記者,10月份為父親申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紀念章,已經在新年前夕送到了家裡。 回顧 洛陽87歲抗美援朝老兵,申請紀念章遇困 2020年11月27日,
  • 92歲老兵梁玉琳多年來尋找犧牲戰友的家人忘不了那位「最可愛的人」
    前些日子,遼寧省軍區瀋陽第九離職幹部休養所政委褚耀全告訴我一件感人的事。幹休所92歲老幹部梁玉琳向他講起一件未了的心願:60多年過去,他一直在尋找犧牲在朝鮮戰場的初戀女友馮世德(上圖)的家人。去年11月,褚耀全看望梁玉琳時聊起他在朝鮮戰場的經歷。梁玉琳拿出幾張照片,指著照片上的一位年輕姑娘喃喃說道:「她也是最可愛的人啊!我怕我是最後一個記得她的人了。」梁玉琳口中的「她」,就是他的初戀女友馮世德。
  • 繁星與詩:夜空中最亮的星——天狼星(9)
    古人當然也注意上了這顆亮星,將這顆位於「闕丘」以南、井宿中最為醒目的星稱為「狼星」。在古人眼中,這顆星指代入侵的異族,它的明暗變化預示了邊疆的安危。因此,為了疆土的安寧,古人在「狼星」的東南方設立了一把射天狼的彎弓——「弧矢」。
  • 安徽6位健在抗美援朝老兵回憶崢嶸歲月
    宋良友所在的第三野戰軍宋時輪部改編為志願軍第9 兵團,12個師15 萬人的規模,加上兵團直屬部隊,一共有16 萬人。由於當時根本就來不及為志願軍十幾萬將士趕製冬裝,志願軍穿著單衣就上了戰場。美軍強悍的火力讓志願軍損失很大,美軍飛機敢在兩軍相距50 米的情況下投擲凝固汽油彈,這種汽油彈一旦沾上撲都撲不滅。與宋良友所在的81師一同參戰的志願軍58師和60師,在這場戰役中剩下不到200人。
  • 為什麼遠古文明流傳「天狼星」的傳說?難道天狼星人真的存在嗎?
    文/仗劍走天涯 遠古文明流傳著「天狼星」的傳說?難道天狼星人真的存在嗎? 每當夜晚仰望著滿天的星空,哪一顆星球才是你最喜歡的呢?
  • 二戰已過去75年,日本90多歲老兵死不悔改,揚言還能為國走上戰場
    由於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處於戰爭狀態,無數家庭破碎,多少無辜的生命在戰爭的硝煙中消散。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是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整整14年。除西南西北少數地區外,其餘大部分人口眾多的土地幾乎全部被日軍蹂躪,搶劫和屠殺每天都在發生。
  • 抗美援朝1953年就已結束,為何94年最後一批志願軍才回國?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成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一路上長途跋涉,不敢停留,直奔朝鮮。在長達三年的抗戰後,1953年7月美軍籤訂了停戰協議,雙方軍隊開始撤出了朝鮮。但是有一部分志願軍並沒有回國,而是繼續駐紮在韓國境內。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籤署協議後一部分撤回了國,但直到1994年部隊才完全撤回,中國人民志願軍們為何在朝鮮駐紮長達40年之久?
  • 銀河系中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和太陽的區別在哪裡
    天狼星(Sirius),也稱做大犬座 α 星(α Canis Majoris),是除太陽外全天最亮的恆星,但是暗於金星與木星,絕大多數時間亮於火星。天狼星一般指天狼星 A,其主系統由一顆藍白色的藍矮星和一顆藍色的白矮星組成,質心距離地球約為 8.6 ly。
  • 藏在冬季大三角的天狼星
    在中國古代,這顆星是外敵入侵的徵兆,於是有了文豪蘇軾寫下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在西方文化中,這顆星由於屬於大犬座而代表「狗」。在小說《哈利·波特》中,波特的教父原型是一隻大黑狗,名叫「小天狼星」。猜到了嗎?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就是天狼星(Sirius)。不過,雖然我們看到的是一顆鑽石般閃亮的星,但事實上,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由主星和伴星構成。
  • 「我的老師是志願軍!」這群孩子聽93歲抗美援朝老兵講述崢嶸歲月
    現在,我可以自豪的說:我的老師是志願軍!」12月4日下午,班會結束後,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通錦校區高一6班景向陽同學心潮澎湃。當天,七萬通錦校區為高2020級同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主題班會——聽該校退休英語老師、抗美援朝老兵劉瓊康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 口述|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鍾一:在後勤處的春夏秋冬
    如果首長忙不過來就我批,我寫上年月日,首長寫上自己的名字,最後我用公章蓋章。公章有兩個:一個方的代表行政的,志願軍步兵六十七師後勤處制;一個圓的代表黨委的,中共志願軍步兵六十七師黨委委員會。 後勤處下還設有軍需科、軍械科、醫藥部、收容所(醫治和安撫工作)、擔架營、基護工兵連(主要就是保衛倉庫的)和大車連(運輸連;沒有汽車只有騾馬,比較大)。
  • 棗莊市中區垎塔埠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走訪抗美援朝老兵共憶崢嶸歲
    70年前的秋,197653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1950年至1953年期間在艱苦卓絕的戰鬥中用熱血和生命捍衛了正義與和平。「老英雄您好,我是垎塔埠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王亞寧」,聽到敲門聲,老戰士家屬滿臉笑意地打開門,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入家中。
  • 1958年,朝鮮戰場上來了一通神秘電話,十萬志願軍一夜間全都消失
    建國初期,我國的國際地位還不太穩固,西方國家總是像豺狼虎豹一般,對我國虎視眈眈,仿佛隨時都有可能撲上來,對中國狠狠的咬上一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特別憂慮,一直在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國家擔心西方從中作梗,影響我國的正常發展,在進行重要計劃的時候,一般都會要求參與者保密。
  • 《金剛川》俺們只有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過那座橋!
    (簡說一下:金剛山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川在漢語中基本含義為河流,如名山大川。) 關鍵是敵人也知道這座橋的重要性,它是志願軍關係到本次戰役成敗的重要後勤物質戰略通道。對M國敵人來說,那就是必須不計成本,狂轟亂炸毀掉它,M國多的是飛機和彈藥。 電影就是講述金剛川上的這座橋,而志願軍和美軍之間為護橋和毀橋雙方展開了生死較量的故事。
  • 86歲老兵回憶崢嶸歲月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86歲老兵回憶崢嶸歲月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2020-11-09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六枚紀念章見證老兵王樹良崢嶸歲月
    從1948年入伍到1953年從朝鮮勝利回國,6年的時間裡,家住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範家村的老兵王樹良參加過幾十次戰鬥回憶起炮火中的歲月,今年87歲的王樹良說他對參加過的所有戰鬥都還記憶猶新,那些艱苦的歲月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 抗美援朝老兵王洪來追憶崢嶸歲月
    抗美援朝老兵王洪來追憶崢嶸歲月 我叫王洪來,今年90歲。我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擔任過通信班班長。現在回想起70年前的往事,依然覺得心潮澎湃。 光榮參軍 我1930年出生於冀縣(現冀州區)周村鎮後新寨村,十幾歲到山西太原一個食品店當學徒。1948年太原解放,那一年我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63軍188師563團2營4連電話班的一名戰士。
  • 82歲老兵開博憶抗美援朝 曾手寫25萬字銘記歷史
    82歲老兵開博客憶抗美援朝  曾用10年手寫25萬字銘記那段歷史  2006年,一次在兒子家,劉萬鎂看到了電腦,他立即對這個新鮮事物產生了興趣。於是,他買了一個筆記本電腦,80歲開始學習打字。  因為不太懂拼音,他就買了一個「寫字板」,只要用筆在「寫字板」上寫一個字,電腦屏幕上就會顯示出來。  老人還壯心不已,兩年前開了一個博客,寫他在朝鮮戰場的經歷。哪知博客一推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在獲悉老人出了一本書後,來自江西、北京的網友,都給他打來電話,想獲得這本書。  「打來電話的都是年輕人,他們的爺爺那一輩,參加過抗美援朝,是替老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