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星體單從名字就可知道,類似恆星的天體。但這麼說好像腦子也想像不出它到底是什麼樣子,那這樣描述你就應該能想到它大概的樣子。圍繞黑洞旋轉呈碟狀的發光物質,垂直盤狀方向會向外輻射高能量射線噴流,嗯,你應該想到了大概的樣子。
那麼提到黑洞,這個東西大家應該不陌生(別邪惡哦),插句題外話,剛開始以『黑洞』這個詞命名時,確實有好多科學家是反對的,這個詞難以同科學嚴謹、高端等性質相吻合,這也太那個啥了……難登大雅之堂呀。所以惠勒不承認是它命的名,但確實黑洞這詞是從他的演講被人們熟知的,人們也就是喜歡這個詞,說著也順口,所以也就沿用了。
所以從字面意思就能知道黑洞,它是黑的!但,其實黑洞它也可以是亮的,非比尋常的亮,比我們的太陽也就是恆星的光度要強億萬倍,它也可以是宇宙最亮的天體!要不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怎麼能看到5500萬光年難麼遠的距離呢?是吧!
咦,這麼一說咋有點懵呢?黑洞不是連光都逃不出嗎,說明它是黑的呀,而它的黑是真的黑,任何電磁波都無法逃出,是連包括我們無法看見的不可見光都逃不出呀,它怎麼又是宇宙最亮天體?
嗯,的確。這個就和開頭提到的類星體有關了!
類星體,它是20世紀60年代四大發現之一,類星體在1963年由天文學家馬騰·施密特發現,每一個都比數十億個太陽還亮,無論你處在宇宙的哪個角落,都可以觀測到它,也稱為宇宙中的燈塔。可見其亮度之強,而它的形成就是因為黑洞了。
而且是在進食的超大質量黑洞,聽著就恐怖!不錯,當黑洞在吸收物質時,它強大的引力使得物質可被加速到近光速,不斷摩擦,產生能量,其產生能量效率要比恆星中心核聚變要高的多,所以其亮度不是恆星可比的,而這麼高的能量會使黑洞形成噴流,呈現出垂直於吸積盤壯觀的高能量射線景象,其長度有時比星系直徑還長。
若看過星系的圖片,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就會發現類星體和星系很像!
是的,類星體也被認為是活動的星系核,就是星系的核心,所以對星系的形成至關重要,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銀核也可看作類星體,但也有不同,我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節食,所以發出的能量沒有類星體那麼高。嗯,好了,不知道咋結尾,就這樣結尾吧,關注騰寶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