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另一半是指責型人格,是個很糟心的體驗,他忽略掉你的好,眼裡只有你的缺點,不管做什麼,對方總是看到不足之處,指責你的不是。
但他並不是針對你,只是性格缺陷導致這樣的行為。
要想知道該怎麼辦,我們先了解一下指責型人格的特點。
一、指責型人格的特點
人格即人們對外界相對穩定的、總的反應方式。
著名心理學家薩提亞曾根據人在溝通中表現出的姿態,劃分出五種人格,其中有一種叫作「指責型人格」,就是不顧及他人感受,習慣攻擊和批判。
在生活中,那些總認為自己沒有錯,錯的是別人的人,基本是指責型人格的人。
1.指責型人格的特點
a.指責型人格的第一個特點是潛意識聚焦他人的缺點。指責型人格的人會自動過濾掉別人的好,而把焦點聚集在愛的人的缺點上,不管之前別人對他有多好,只要別人對他說一句難聽的話(一般的人聽起來不會有什麼),他就會否定之前的一切,覺得別人在針對他,越想越覺得別人是個「大壞蛋」。
另一半是指責型人格,可能你說一句玩笑話,他會否定之前你對他的好,認為你不愛他,或者是在嫌棄他,造成感情上的不和。
b.指責型人格的第二個特點是有瀰漫性傾向。指責型人格的人不單會對伴侶進行指責,而是廣泛地、瀰漫性地指責身邊所有的人,看到的總是他們的缺點,覺得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是錯的,心理的潛臺詞是「這些人怎麼都這樣?」
可能身邊的人對他的評價是「說話直」、「刀子口豆腐心」「情商低」等。
c.指責型人格的第五個特點是無意識性。他並不是故意挑刺,而是真的認為你錯了,他自己才是正確的,他指責你,他的出發點是為你好。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雞蛋挑骨頭」,反而認為自己是在做好事,在幫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指責型人格的人內心總是過分關注別人的缺點,一件事哪怕別人做到了99分,他也只會看到沒做好的那一分,進而去指責別人,
他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有任何問題,他覺得自己是為你好,簡直就是「救世主」般的存在。
2.指責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
指責型人格有遺傳性和繼承性,指責型人格的父母會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孩子,導致自己的孩子也是指責型人格。
有個叫薩提亞的心理學家,他通過研究大量數據,分析出來這樣一個結果:指責型人格絕大多數是後天學習,從父母那裡繼承過來的。
並且,70%是通過同性父母模仿,即女兒會模仿媽媽的指責型人格,兒子會模仿爸爸的指責型人格。
有些夫妻之間,一方很強勢,孩子就會模仿強勢的那一方,或者離異的,孩子是跟著指責型人格的一方,那麼孩子多半也會是指責型人格。
伴侶是指責型人格,很可能他的父母當中有一當是指責型人格,他的家族裡的兄弟姐妹都可能是指責型人格。
二、指責型人格的伴侶會影響婚姻生活質量
雖說忠言逆耳利於行,可人都是喜歡聽到表揚的話,不管你的指責是不是正確的,聽的人都會反感,誰都不喜歡聽別人說教。
指責型人格的人和伴侶的關係可能會很緊張,因為人都是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面對指責型人格的伴侶,覺得自己論怎麼做,他都不滿意,會覺得他不喜歡自己,內心充滿無助和挫敗感。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個心理效應叫阿倫森效應的,他是指隨著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
阿倫森效應也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心理學家阿倫森曾做過一個心理實驗:
他邀請了四組志願者,安排一個「託」做這四組志願者的負責人,由這個負責人向阿倫森匯報他對所有志願者的影響和評價。
但是,每次匯報的時候,都讓志願者「恰好」聽到匯報的內容。
「託」對每一組的匯報內容也是提前安排好的,分別是:
第一種:讓「託兒」對A組志願者每次都給予正面評價。 第二種:讓「託兒」對B組志願者每次都給予負面評價。 第三種:讓「託兒」先對C組提出負面評價,然後逐漸轉向正面評價。 第四種:讓「託兒」先對D組提出正面評價,然後逐漸轉向負面評價。
最後,阿倫森讓志願者對「負責人」的喜歡程度打分,結果是:A組的喜歡程度是6.42分,B組2.52分,C組7.67分,D組最低,為0.87分。
阿倫森的這個實驗論證了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原則:人們最喜歡那些原先否定自己但後來越來越喜歡自己的人,同時最厭惡原先肯定自己但後來越來越否定自己的人。
可見,指責型人格的人,會消耗夫妻之間的感情,破壞夫妻和諧。
如果有個指責型人格的伴侶,很容易發生家庭矛盾,一點小事都會引起對方的指責,讓自己滿心委屈,不知道該怎麼跟伴侶和睦相處。
三、怎樣跟指責型人格的伴侶相處
1.做好心理建設
指責型人格的人喜歡指責別人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錯。
「我錯了」這三個字,對於指責型人格的人來說,是一個恥辱般的存在,他們會拼命抵制,迴避「我錯了」,感覺。
所以他們會拼命地找出別人的錯誤,通過指出別人的不好來迴避和完成自我保護。
指責型人格的伴侶指責你,他並不是針對你,並不是真的對你有很多不滿,他是在逃避體驗「我錯了」的感受。
面對指責型人格的伴侶,過於較真,心理很容易受到傷害,想要自己不受傷,就要做好心理建設。
伴侶不斷找出你的錯,只是在逃避他自己的錯,讓你承受錯的感覺。
你可以在心裡告訴自己,伴侶說的不是真實的,你沒有他說的那麼差,他是帶著放大鏡在看問題,不用當真。
2.經常稱讚伴侶,滿足他的需求
指責型人格的人,喜歡指責別人,內心是想得到別人對他的稱讚。
他們的潛意識認為,指責別人做錯就等於自己是對的,自己比別人更優秀。
他們想通過指責別人的方式獲得優越感,得到別人的稱讚。
如果指責型人格的伴侶指責你的時候,你跟他說「我沒錯,錯的是你」,那就是踩到他的痛點,分分鐘會炸毛,跟你沒完。
所以,讚美他,就等於認可他,滿足了他的需求,也等於捋順了他的脾氣,那麼你們就能愉快地相處。
當然,認可他,並不代表自己如他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只是掌握主動權的一種策略。
3.讓伴侶發現自己的性格缺點
指責型人格的人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如果直接告訴他,並讓他改正,恐怕只會引起他更不滿的情緒,他可能會認為你在找理由拋棄他,會更激烈地指責你。
改變必須從自知開始,要讓他知道自己性格上的缺點,才能引導他慢慢去改變。
作為指責型人格的人的伴侶,可以選擇一些有關指責型人格的電影,一起觀看並討論劇情,引導他了解指責型人格的行為表現。
待時機成熟,再告訴他事實,幫助他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陷,耐心引導伴侶一點點做出改變。
4.找專業人士幫助
如果伴侶指責型人格的問題跟嚴重,很棘手,一般的方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那最好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專門的治療。
結語:指責型人格的人,只是性格有缺陷,並不是大惡之人,如果確定另一半是這種性格的人,可以放寬心態,把他的話當做是耳邊風,這樣自己可以過得快樂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