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一種民間文方化,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就像一座燈塔,指引著無數船隻向正確的方向不斷前行。俗語具有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雖然寥寥數語,卻是包羅萬象,它言簡意駭勝過千言萬語。俗語所講的道理,更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很多農村老人都聽說過,並且耳熟能詳,那就是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你知道是咋回事嗎?我們初聽此言,深感差異,甚至覺得這句俗語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當然,很多民間俗語,沒有經過科學系統的論證,因為它們都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生活中,通過日常經歷,長期觀察並積累下經驗,然後代代口口相傳,把這些俗語就保存下來。因此只能說,我們現代人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開看待它。
古人說:每年的立春節氣這天,如果天氣陰沉沉的,還特別陰冷,那麼這一年裡各種家禽家畜肉類的價格會便宜,也就是俗語所說的「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言下之意,是說這一年水草會豐美,吃蟲子的小雞和鴨子等,會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飼料,生長發育好,當然就會價格便宜了。古代養豬也是放養,養牛和養羊也是靠放牧,水草好,牛羊豬就體壯,供應市場多了,當然價格就會便宜了,錢當然就相對值錢了。
因為古代社會沒有市場宏觀調控,更沒有世界肉類食品摻和,都是自產自銷,因此勞動人民喜歡積累生活經驗,預測年景。當然現在就與時俱進了,一切食品價格都能控制,讓它漲價它就漲價。所以現在一些老農民,還依靠這些俗語來預測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多掌握一些年景規律,當然也是有益無害的。
因此一些年齡大了的老人,根據這句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來預測2020年某些地區會雨水很大,早禾長得好,晚稻收成不太心滿意足,秋天冬天的豆麥會成熟,但是有些地方小心蟲害。
在古代時期,有人根據立春寒冷程度,在結合所在年份預測一年之中的事情。比如今年立春節氣這天的天氣狀況,放到古代就是春季冷熱交替頻繁,人和動物容易生病。而出現在人身上,特別是那些沒有修養的人,就是表現得特別狂躁,攻擊性強,需要壓制。
有的農村老人說,年份不同,比如今年是庚子年,立春節氣這天陰冷程度,也代表著不同的年景。在古代時期,雨水太多,會把過往船隻阻斷,致使交通不暢,就會致使一些地方的米麵糧油特別貴,因此就出現盜賊,用成語形容就是狼煙四起。
古代交通工具落後,只有船隻運輸,其它交通工具都是杯水車薪。如果交通不暢,那麼古代的一些地方就會缺糧,什麼房子、什麼雞鴨魚肉,牛羊肉,都不如糧食金貴。因為人不吃肉可以,但是專門吃肉,不吃糧食很難,所以古代這時候錢就值錢了,因為有銀子就可以買到糧食,其它不動產都是浮雲。
不過到了現代社會,年輕人對一些俗語就不太了解了,因為現在水陸空運輸,各地區的農產品都供應充足,這麼多年一直如此,所以這些俗語沒有人提了,甚至遺忘了。特別是現在的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旱澇保收已經成了常態化,因此老黃曆更沒有人看了。那麼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你現在知道了是咋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