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你知道是咋回事嗎

2021-01-18 天天細談情感

俗語是一種民間文方化,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就像一座燈塔,指引著無數船隻向正確的方向不斷前行。俗語具有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雖然寥寥數語,卻是包羅萬象,它言簡意駭勝過千言萬語。俗語所講的道理,更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很多農村老人都聽說過,並且耳熟能詳,那就是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你知道是咋回事嗎?我們初聽此言,深感差異,甚至覺得這句俗語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當然,很多民間俗語,沒有經過科學系統的論證,因為它們都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生活中,通過日常經歷,長期觀察並積累下經驗,然後代代口口相傳,把這些俗語就保存下來。因此只能說,我們現代人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開看待它。

古人說:每年的立春節氣這天,如果天氣陰沉沉的,還特別陰冷,那麼這一年裡各種家禽家畜肉類的價格會便宜,也就是俗語所說的「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言下之意,是說這一年水草會豐美,吃蟲子的小雞和鴨子等,會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飼料,生長發育好,當然就會價格便宜了。古代養豬也是放養,養牛和養羊也是靠放牧,水草好,牛羊豬就體壯,供應市場多了,當然價格就會便宜了,錢當然就相對值錢了。

因為古代社會沒有市場宏觀調控,更沒有世界肉類食品摻和,都是自產自銷,因此勞動人民喜歡積累生活經驗,預測年景。當然現在就與時俱進了,一切食品價格都能控制,讓它漲價它就漲價。所以現在一些老農民,還依靠這些俗語來預測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多掌握一些年景規律,當然也是有益無害的。

因此一些年齡大了的老人,根據這句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來預測2020年某些地區會雨水很大,早禾長得好,晚稻收成不太心滿意足,秋天冬天的豆麥會成熟,但是有些地方小心蟲害。

在古代時期,有人根據立春寒冷程度,在結合所在年份預測一年之中的事情。比如今年立春節氣這天的天氣狀況,放到古代就是春季冷熱交替頻繁,人和動物容易生病。而出現在人身上,特別是那些沒有修養的人,就是表現得特別狂躁,攻擊性強,需要壓制。

有的農村老人說,年份不同,比如今年是庚子年,立春節氣這天陰冷程度,也代表著不同的年景。在古代時期,雨水太多,會把過往船隻阻斷,致使交通不暢,就會致使一些地方的米麵糧油特別貴,因此就出現盜賊,用成語形容就是狼煙四起。

古代交通工具落後,只有船隻運輸,其它交通工具都是杯水車薪。如果交通不暢,那麼古代的一些地方就會缺糧,什麼房子、什麼雞鴨魚肉,牛羊肉,都不如糧食金貴。因為人不吃肉可以,但是專門吃肉,不吃糧食很難,所以古代這時候錢就值錢了,因為有銀子就可以買到糧食,其它不動產都是浮雲。

不過到了現代社會,年輕人對一些俗語就不太了解了,因為現在水陸空運輸,各地區的農產品都供應充足,這麼多年一直如此,所以這些俗語沒有人提了,甚至遺忘了。特別是現在的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旱澇保收已經成了常態化,因此老黃曆更沒有人看了。那麼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你現在知道了是咋回事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年後立春二月寒」,今年春節冷嗎?
    導讀:農村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年後立春二月寒」,今年春節冷嗎?庚子年隨著臘月的到來即將過去,牛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今天是臘月初一。再過一個月也就是傳統的春節來臨。加上今年的鼠年屬於實「鼠"不易,亟待需要「牛」轉乾坤。隨著臘月的臨近,立春節氣也在不遠處向我們走來。被譽為是永遠不老的姑娘:春姑娘,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作為第一個節氣,立春帶來的是明顯的氣溫變化。農村關於立春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句俗語叫做「年前立春過年暖,年後立春二月寒」,這也是流傳一句很久的農諺,對於立春節氣出現的時間節點,對於之後的天氣走勢會有明顯的變化。
  • 俗語:臘月立春牛欄空,正月立春米缸富,啥意思?今年何時立春?
    和陸遊詩中暖冬相比,今年冬天是冷冬無疑。現在是三九四九天,天寒地凍,能在河面玩冰上遊戲。按節氣看,現在是小寒,距大寒僅有幾天時間。今年大寒是1月20日,農曆臘月初八,和我國傳統節日臘八節同天。大寒是自然年中最後一個的節氣,過了臘八就過年,將迎來下個節氣輪迴。立春將從大寒手中接過節氣的交接棒,立春到,驚雷響,柳枝綠意生,萱草來探春。
  • 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春節立春二月寒』,今年過年冷不冷?
    如今『數九』天氣的『三九』即將過去,也就是說最寒冷的階段過去了一半,也即將迎來欣欣向榮的『立春』,對於南方人來說可能不了解北方人民對『立春』的渴望,不僅是溫度的上升,而且預示農民馬上就可以春播了,一年的收成有指望了,農村有句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春節立春二月寒』,有道理嗎?
  • 一年365天,為何豬年只有354天?豬年無立春,對莊稼有害嗎?
    一年365天,為何豬年只有354天?豬年無立春,對莊稼有害嗎?大家都知道2019年的立春是在農曆2018年臘月30,陽曆2019年2月4號,因此是從2019年2月5日開始數。大家不禁好奇了今年竟然只有354天,其實這個是很常見的,因為在2018年狗年農曆也只有354天,為什麼這兩年是如此的「短」呢?主要就是因為這兩年沒有閏月。
  • 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春節立春二月寒」,今年過年冷不冷?
    導讀: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春節立春二月寒」,今年過年冷不冷?2020年走了,全新的2021年的日曆翻過了14天。今天已是2021年的1月15日,也是小寒節氣的第11天、三九的第八天,正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的時候。按照時間推算,再有20多天農曆的庚子年就要畫上句號結束成為過往了。
  • 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何意思 今年哪天立春呢?
    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何意思 今年哪天立春呢?時間:2020-02-04 08:40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何意思 今年哪天立春呢? 2020年的農曆春節到了,不過今年的春節因為特殊的原因,不能像往年一樣任意的走親訪友了,。
  •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那今年立春是何時?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立春節氣對於農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個節氣後就要開始農耕了,「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立春,對於農民來說是最重要的時間,因為之後的天氣關係到春播的質量如何。
  • 今年是雙春年,農村俗話說,「鼠年難逢雙立春」,這種說法對嗎?
    有的人說今年是雙春年,農村俗語說,「鼠年難逢雙立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對嗎?首先,之所以說今年是雙春年,是因為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正月十一和臘月的二十二都是立春的節氣。在古代人看來,春意味著美好的開始,所以說如果是雙春,可謂是寓意良好。
  • 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今年遇到了嗎?
    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啥意思?今年遇到了嗎?文/農夫也瘋狂老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農民來說,把握好春天這個耕種的季節,在秋天的時候才會有收穫。臘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冬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而大寒過後就是立春了,這就意味著又將進入到了新一輪的節氣輪迴了。關於立春,這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其不僅表示著春天將到了,在古代的時候還是新年的第一天。在民間也有不少和立春相關的俗語,農夫前些天就聽村裡的老人說起這樣的一句俗語:「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今年能遇到嗎?
  • 雙立春,閏四月,夏至五月端,接下來還一個立秋在6月!今年咋了
    不過今年的年景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端午節當天,河北多地遭到冰雹襲擊,過去一個冰雹雞蛋大小就很大了,但這次的冰雹足足有手掌那麼大。不僅汽車受損慘重,農田的蔬菜、水果也深受打擊。其實從農村老人的口中,老祖宗早已經預言今年的年景,這些就足以見得!今年是咋了?
  • 今年寡婦年,俗語「寡年無春臘月寒,來年六月天不閒」,啥意思?
    進入到了2021年以後,我國對於農村的各項補貼也是比較多的,加上這兩年的糧價一直在上漲,農民種地又成為了一種「賺錢項目」,但是這農民種地就是依靠好的年份才行,就比如今年2021年,農村老人說今年是寡婦年,那麼今年就是「寡年無春臘月寒,來年六月天不閒」,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
  • 今年立春有啥說法?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農民經常說「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其實就是這樣一句關於預測春天冷暖的俗語。下面,咱們就來聊聊其中的含義。說到立春,我們都知道,它屬於春天的第一個節氣,並且與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被共稱為「八節」,都屬於節氣的起始與峰值,比其它節氣更受重視。
  • 俗語:年前立春遇寡年,年後立春倒春寒,何時立春?有倒春寒嗎?
    今年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正好就能碰上臘八節。根據筆者了解,近十年時間,大寒都沒和臘八相遇,今年既能慶臘八,則能迎大寒。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有呈冬啟春的作用。大寒過後是立春,立春到先有綠柳吐新芽,再有萱草冒頭,接著是冰雪消融,最後有耕牛遍地走。從綠柳吐新芽到耕牛遍地走,時間跨度就要一兩個月,期間溫度和降水都會有巨大變化。
  • 今年是雙春年,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大家好,歡迎來到「村東張二狗」欄目,每日分享最新的三農資訊,以及農業小知識,喜歡的不妨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喲,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今年是雙春年,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對農業有什麼影響?那麼今年是雙春年,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對農業有什麼影響呢?要了解雙春年的這種自然狀況,首先要了解農曆年和陽曆年的基本的規定。陽曆年是全世界採用的一種紀年的方法,也就是說按照太陽自轉一周的時間作為一年的時間,基本上在365天或者366天。對於農曆年也是我國採用的一種紀年的方法,那就是地球繞著太陽需要轉的時間。
  • 俗語:「寡婦年,倒春寒」,19年除夕當天立春,今年春節是真冷
    俗語:「寡婦年,倒春寒」,19年除夕當天立春,今年春節是真冷現在身處北方的你是不是坐在大炕上取暖呢?或者身處南方的你正躲在被窩裡玩手機,不願出門呢?畢竟是冬天啊,沒人願意在外轉悠。今年春節在2月5日,奇怪的是日曆上竟然沒有顯示立春這天,不信你可以去看看日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啊,根據推算,立春的那天就是除夕,但是日曆是只會顯示除夕的,還被人們稱為「無春日」,或者稱為「寡婦年」!而且人們都知道一些俗語,認為沒有立春的這天,過年是很冷的,畢竟在廣義上,是沒有立春的!其實並非如此,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總有氣溫回升的時候!
  • 今年立春在幾九?俗語說「春打五九尾,叫花子噘了嘴」,什麼含義
    我國民間將冬至後的81天劃分為9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為9天,九九八十一,剛好從一九到九九結束,計算立春在「五九尾」,還是在「六九頭」,從上年的冬至後開始算,到下一年的立春結束,查看中間間隔多少天,然後再計算經過了幾個九天,實際舉例來說,2019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2020年的立春在2月4日,中間間隔了45天,除以9,剛好餘5,也就是五九的最後一天,也有間隔46天的情況,那就是六九的第一天
  •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2019年何時立春?
    畢竟在農村農民種莊稼是靠天收成的,所以天氣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在過去農村還不發達的時候,農民就根據冬至和立春這兩個節氣的氣候來預測來年的天氣和莊稼的收成。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話是什麼意思呢?2019年立春是在什麼時候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解釋解釋。第一、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
  • 大寒已過豬年立春在啥時候?立春後還冷嗎?有沒有「倒春寒」發生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俗語哦!大寒已過豬年立春在啥時候?立春後還冷嗎?有沒有「倒春寒」發生?
  • 「百家號鼠你紅」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民間,自古就流傳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又稱民間諺語或者老話,是老一輩人總結的經驗之談。俗語文化包羅萬象,有的教給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有的告訴我們如何養生,如何觀察天氣的變化,可以說學好俗語文化,可以讓我們的見識更加的廣博,智慧更加的豐富。在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老話「鼠年難逢雙立春」,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2020年就是鼠年,那麼「雙立春」又代表什麼含義呢。
  • 農村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春節立春二月寒」,今年過年冷不冷?
    導讀:農村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春節立春二月寒」,今年過年冷不冷?後天將會迎來冬季寒冷的節氣:小寒,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小寒若到二三九,天寒地凍人亂吼」,意思是說小寒節氣如果發生在二九三九期間。今年的小寒節氣也正值二三九期間,全年之中最熱的是三伏,最冷的是三九,三九在遇到小寒,近期的氣溫無疑將會很低。小寒節氣到來,其實也預示著立春節氣也已經不遠。所有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冬至也被稱為是春之母,從冬至開始就已經在孕育著春天。小寒過後就是大寒,大寒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下一個立春節氣將會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