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我們的溝通有問題,感覺一點都不親密,再這樣下去我快受不了了!」老婆哭著說「你是不知道我現在的工作壓力有多大嗎?我們有房貸、車貸,還要付錢讓小孩有人帶,你還要求什麼溝通和親密,根本就是不切實際。」老公又急又氣,音量也提高了。
兩人像這樣高聲加淚水的對話,不知有多少回了,讓夫妻二人都覺得好累,都覺得對方不了解自己、不體貼自己,更沒有肯定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方努力忍耐,勸自己也勸對方想開一點;另一方則努力在絕境中,尋求兩人一起解決問題的共識和辦法。兩人都覺得痛,也都覺得對方在扯後腿。一方埋怨對方為何要鑽牛角尖,破壞關係;而一方則生氣對方為何老是掩耳不聽自己面對感情枯萎的呼救?
遇到夫妻間有衝突、誤會或溝通相處有問題時,你贊成儘快溝通講清楚,還是認為時間可以療愈一切?到底該「想開一點」,還是需要「想辦法」?
關於這個問題,我經常在夫妻諮詢過程中被問到,雙方都有道理,卻也都被對方的堅持傷得不輕。
從小孩的尿布該買哪種品牌、加班忘記打電話回家,到過年給公婆的紅包該包多少,每個話題都可能成為吵得天翻地覆的導火線。總有一方覺得自己不被在乎,沒得到回應;而一方覺得不被信任、不被肯定。若是認真討論這個話題,便會引發到底該「想開一點」,還是需要「想辦法」的爭論。
按理來說,這兩種方法都有效,這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淬鍊出的經驗模式,但偏偏這兩種信念在夫妻關係中會相互衝突。
因為贊成凡事看正面,無須回顧過往不愉快的一方,一定會覺得另一方是得理不饒人、無理取鬧;而主張關係一定要講清楚、
說明白,問題需要一起解決的人,卻感到一再被對方拒絕、逃避、忽視或不在意。這樣循環的結果是兩人各自在關係中孤單,覺得只有自己在努力,而對方在扯後腿。
重點是,能不能看出對方也在為關係好,只是方法與歸因不同。至於該聽誰的,還真的難有標準答案。除了婚姻諮詢之外,下面的祈禱詞或許可以參考。
「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從容地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樣的激烈爭吵,一樣的狠話滿天飛,晶棻與立青這對夫妻於家中再度上演8點檔。客廳裡抱枕亂飛,嚇壞了的小孩躲在房間裡,兩人氣得一個臉紅眼紅,一個聲淚俱下。
晶棻心中迴蕩著老公剛才吼出的話,傷透了的心如玻璃碎裂一地「跟你結婚10年,就是10年折磨!」「你知道我為什麼很少跟你做愛,就是因為你一天到晚幹涉我、控制我!」「再跟你相處下去,我一定會早死!」
每句話都像是把刀,往心裡鑽啊鑽,痛極了!除了傷心,晶棻更有疑惑——難道我們的美好時光都不算數?前幾天你才對我說「有你真好」,難道全是假的?每天下班我要趕著做晚飯,很累了,還想著要幫你按摩,怎麼全都不算數了?
「我也想忍住脾氣,但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啊!」
立青心中也充滿不平,既沮喪又生氣。他想著平日自己對老婆的種種包容:老婆動作慢,害他上班遲到,他也從不抱怨;老婆焦慮時的語氣很糟,他也努力忍耐……怎麼她就是不知收斂,一天到晚生氣,一天到晚埋怨,常常要我檢討或要求改善關係?身為老公實在是退無可退,忍無可忍了。想到自己平時這麼忍讓,這回被刺激後忍耐不住地爆發,實在是很氣!
壓抑的是立青,抱怨的是晶棻,兩人其實都是為了關係好。一個以為壓抑是一種包容、一種忍耐,不是很多前輩都說愛就要忍耐嗎?另一個認為無論自己還是對方,如果對關係有所不滿,就應該提出並解決,兩人儘量溝通,婚姻才會越來越滿意但每次爆發世紀爭吵時,他們都會覺得自己的好意不但沒被對方領會,還被對方視為大破壞者,心中的怨氣便無處消解。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這首歌不是經常聽到嗎?
我想立青也聽過,只是沒注意到歌詞中說的是「恆久忍耐」,並不是忍一陣子後爆發。他深信包容即是愛,所以他用力包容,有不滿儘量不說,可是卻做不到「恆久」忍耐啊!
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暗自包容壓抑,為何對方還要得寸進尺?而晶菜一直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做的事,竟被對方記在帳上這麼久,然後突然被對方以不成比例的怒火吞噬。她非但不會對立青的包容感激,反而會覺得你不說我怎會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怪我,真是太冤枉了。
而且晶棻也不是故意找茬抱怨,她只是想要解決問題,改善關係。她認為雙方如果知道某些事情會讓對方不開心,以後就可以避免。她之所以會這樣反反覆覆地不斷想溝通,只是想換個新方式。殊不知打破砂鍋反思到底的做法,卻讓立青覺得整天被挑毛病,自己對老婆百般包容,卻換來事事計較。
在同一首歌中,「凡事包容,凡事相信……」歌詞是「凡事」包容,而非大事包容、小事改善或大事改善、小事包容。凡事包容或許在工作或其他領域是一種行得通的解決問題的技巧,但運用在處理家人的關係中,卻顯得有些僵硬且沒彈性。
可怕的是,無論壓抑還是抱怨,對晶棻和立青來說都是展現愛與努力經營婚姻的證據,也是堅持的真理,總覺得對方是不憧得愛或不憧得溝通改善,自己對,而對方錯。
事實上,「忍耐」與「包容」的確是夫妻間努力的目標,但「恆久」與「凡事」卻都是很高的標準,做到並不容易。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得有自知之明,首先承認自己目前做不到恆久忍耐和凡事包容,然後請對方幫自己的忙。
夫妻本是關係的合作夥伴,如果過於信任「壓抑」或「解決問題」對關係的功效,就會反而看不見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