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周一)早,有媒體報導稱,目前監管層正在討論股市維穩資金退出的三種方案,券商可選方案,各有利弊。此消息一經發出,A股市場大幅跳水,恐慌性拋盤再度出現,大盤一路跌破4000點。
證監會在上午收盤後,立即通過官網否認上述維穩資金退出方案傳聞,證監會方面稱,相關媒體關於證監會正在研究維穩資金退出方案的報導不實,「我會認為,有關媒體對市場有重大影響的報導不與監管部門核實是不負責任的。下一階段,證監會將繼續把穩定市場、穩定人心、防範系統性風險作為工作目標,全力做好相關工作。」
他山之石:別人的「國家隊」如何運作並退出
美國:
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2008——2012,4年
2008年,金融動蕩加劇,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美國財政部、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紐約聯邦儲蓄銀行召集華爾街金融巨頭進行了為期3天的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金融市場動蕩。美國政府通過不良資產救助計劃等援助方案,向許多大型金融機構注資。其中,美聯儲聯合美國十大銀行成立700億美元平準基金,用來為存在破產風險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保障,確保市場流動性,阻止次貸危機進一步加劇。此外,還投資2250億美元購買「兩房」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此後,財政部逐步從救市計劃中退出,包括出售手中持有的花旗集團等金融機構的股票等。美國財政部2012年3月宣布,已經完成出售其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美國納稅人因此獲利250億美元,此舉是美國政府從金融危機期間的救市政策退出的重要一步。
日本
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1962——1969,7年
1962年,日本發生「股災」。在當時的日本政府看來,這次股票市場大幅縮水的主要原因在於結構性問題過多而導致系統性風險爆發,該輪「股災」也視為可影響到包括銀行等金融系統整體安全的證券危機。1964年,作為救市基金,日本共同證券基金共向股市投入1905億日元資金,相當於當年股票總市值的約6.9%。這一舉措也令日本股市在當年上漲了50%,日經指數也隨之收復1200點關口。1965年1月以後,以銀行業為最大出資方的日本共同證券逐漸枯竭,並漸漸淡出歷史舞臺。同月,由證券業主導的日本證券保有組合成立,以野村證券瀨川董事長為首的證券業救市方案繼續扮演救市角色。該基金最終於1969年1月份解散,其所獲得的收益高達490億日元,其中一半捐給了資本市場振興財團,這也為日後日本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金來源。
韓國
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1990——2007,17年
韓國股市平準基金設立於1990年,資金來源最初以證券公司為主,之後擴大到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基金、公共團體和上市公司,並於1996年6月解散。此後2003年,韓交所、韓國證券業協會、韓國證券保管中心共同設立了總值4000億韓元的投資基金,其中韓交所出資50%,這部分投資在2006到2007年間賣出,收益超過三倍。
臺灣地區
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2000——2007,7年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促使臺當局醞釀成立一個常態性的金融穩定機制。1999年7月,臺灣當局提出設立 「國安基金」的設想,2000年經臺灣 「立法院」通過後正式問世,是一種以公權力來保證實現行政意志的經濟管制行為。臺灣股市平準基金規模為5000億新臺幣,其中3000億由中國臺灣當局控制的四大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公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和「郵政儲金基金」)投入,另外2000億由當局以所持有的官股向金融機構融資而得來。2001年9月時,國安基金曾創下面值的虧損額共768億新臺幣的最高額。直到2007年8月,利用當時臺灣股市的大好行情,該基金才全部出清,最終盈利37億新臺幣。
中國香港
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1998——2002,4年
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香港聯繫匯率和香港股市受到立體式襲擊,在港元兌美元匯率急速下降的同時,恒生指數也下挫至6500點附近,香港特區政府動用了1181億港幣的外匯基金進行接盤,經過半個月的較量,最終恆指以7829點告捷。2002年,香港外匯基金在盈利1100多億港元的情況下,通過盈富基金將港股平穩地轉交回投資者手中。
德國
成立至退出時間跨度:2008——2013,5年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全球金融危機拉開序幕,德國部分大型商業銀行由於購買了大量美國次貸資產受到嚴重衝擊。全球各國紛紛採取各種措施支持銀行間市場,刺激經濟增長。德國政府出臺了一攬子措施,保護和支持金融市場。德國通過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法案,成立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2008年10月,金融市場穩定局(FMSA)在法蘭克福成立,這是一個專門用來管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的機構。2011年和2013年,德國商業銀行分兩次償還了金融市場穩定基金所有的不具有投票權的股份。截至2013年5月底,德國政府在德國商業銀行的股份降至17.2%。德國商業銀行也成功渡過了危機。
國家隊應該怎樣優雅地退出?
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所謂的逆市操作的「平準基金」運作效果很不理想,不僅起不到熨平資本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反而因其先天缺陷可能導致市場更大的扭曲。分析人士指出,即使設立「平準基金」,投資者也要對平準基金拋股退出有心理準備,前段匯金減持銀行股遭到非議,說明不少投資人對此認識還很不足,任何投資者、包括匯金和平準基金,都有權利自主決策何時離場。
縱觀各國歷史,國家隊退與不退,是個偽命題。真正的命題是,它會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優雅地退出。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