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天是哪些天,與24節氣有什麼關係,怎麼科學理解?

2021-01-21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數九歌」說起。

所謂「數九歌」,是人們形象比喻冬天寒冷的變化過程。

我們知道,一年四季有24個節氣,所謂「三九」簡單的理解就是3個9,它不是一個節氣,又與節氣有關。所謂「三九」寒天一般說的就是一年最冷的時候。關於「九九」的問題,「數九歌」已經比喻得比較形象了,一起分享: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這個九九歌的意思就是第一個9天和第二個9天就開始冷了,手都要籠在袖子裡不敢拿出來;第三個9天和第四個9天小河水塘都被冰封了,可以在冰山溜冰了;第五個9天和第六個9天就可以到河邊看看柳樹,開始長牙了;第七個九天小河的冰都融化了,而第八個9天天氣回暖,到南方過冬的大雁也要回來了;第九個9天大地回春,春耕開始了。

那麼這九個9天從什麼時候開始算呢?

應該是從冬至那一天為一九的開始,根據24節氣,冬至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每年在12月21日左右,2020年的冬至就是12月21日。

一九二九就是從2020年12月21日到2021年1月8日,這兩個9天共計18天已經跨過了小寒節氣了;今年的三九和往常一樣,都是接著二九順數9天,從1月9日開始,到18日結束,隨後四九1月19日到27日結束,20日為大寒,也就是說三九四九正是從小寒到跨過大寒的日子,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五九為1月28到2月5日,而2月3日就立春了,再冷也是春寒了;六九從2月6日到14日,天氣開始轉暖,柳樹也開始冒芽;七九八九從2月15日到3月4日了,南方已經轉暖,北方的冰封都融化了;到了九九,已經從冬至開始過了81天,也就是就到了2021年3月13日,這個時候已經過了春天的驚蟄節氣了,而驚蟄的意思是春雷乍響,驚醒了冬眠蟄伏的動植物,南方早春早已萬物復甦春意盎然,這時就是久久歸一了。

如果再加上一九,就接近春分了,過去農村開始了用牛春耕,因而有犁牛遍地走的說法。

既然「九九」與節氣有關,就展開說說節氣。

自古以來,人類根據地球氣溫變化,把一年分為4個季節,也就是春夏秋冬;而每個季節不同時段,氣候又有不同特點,人們又把每季劃分了6個節氣,全年就有了24個節氣,人們按照節氣來安排勞作和生活,就更合理有序了。

24個節氣其實很好記,有一組順口溜順口溜與大家分享:春雨驚春清明雨,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四句順口溜,每一句就是一個季節的六個節氣,前四個字分別是節氣名稱裡面的一個字,代表著一個節氣,但不一定是前面還是後面的字,只是為了押韻和順口;後面的三個字是指一個季節的後兩個節氣。

24個節氣分別為:春季的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的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處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上面的四句順口溜,每句前四個字都對應節氣中的一個字,後面三個字是兩個節氣合成一個詞。如春季的「清明雨」,是指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夏季的「暑相連」,是指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秋天的「寒霜降」,是指寒露和霜降兩個節氣;冬季的「小大寒」,是指小寒和大寒兩個季節。

當然關於24個節氣的順口溜,還有不同的說法,目的都是為了好記。我一直用這種,覺得很順口好記,大家只要念幾遍就能夠記住了。

但要記住這些節氣具體時間,還要靠陽曆。

這24個節氣每一個季節節氣的頭一個都是這個季節到來的開始,因此都以「立」字開頭,一年四季的開頭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如果要記住24個節氣的大概日期,只能按照陽曆,也就是公曆來記取,因為陽曆的節氣日期每年都是那一兩天,跑不到哪兒去。

如立春每年都是2月4日左右,立夏每年都是在5月5日左右,立秋每年都在8月7日左右,立冬每年都在11月7日左右,其他的季節每年也在同樣的一兩天。如立春2020年是在2月4日,2021年是在2月3日,2022年是在2月4日;如立秋2020年是在8月7日,2021年也是8月7日,2022年還是8月7日。

一年365天,24個節氣平均劃分,每個節氣間隔都在半個月,一個月就有兩個節氣。同一個節氣,陽曆每年都是那幾天,陰曆就完全沒有規律了,每年都不一樣,無法標記,只能通過每個節氣時間推算了。

陰曆是無法對應節氣日期的。

如2020年立春,是在庚子鼠年正月十一日;陽曆2021年立春,陰曆卻還是在同一年庚子年臘月(陰曆十二月)二十二日;2022年立春呢,卻已經跳過了辛丑牛年足足一年時間,到了壬寅虎年的正月初四日。

再如已經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日清明節,陽曆每年都在4月5日左右。2020年是在4月4日,2021年還是4月4日,2022年則為4月5日;如果按陰曆日子,2020年的清明是庚子鼠年三月十二日,2021年清明是辛丑牛年二月二十三日,2022年清明為壬寅虎年三月初四日。這樣毫無規律的節氣日期,誰有本事去記住?只能按照時間推演了。

因此一般記取24個節氣的時間,用陽曆比較方便,都是1個月兩個季節,上半月在4、5日左右,下半月在20日前後。也有一個順口溜與大家分享: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為六廿一,下半年為八廿三。也就是說按照陽曆,上半年的節氣上半月在6日左右,下半月在21日左右;下半年節氣上半月在8日左右,下半月在23日左右。

為什麼陰曆與節氣無法對上日期呢?

這是由於陰曆和陽曆兩種曆法的依據是不一樣的。陰曆是按照月球的運行規律來,以月球一次盈虧為一個月,因此陰曆又叫月曆,每月為29天或者30天,每個平年只有353~355天;而公曆是以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周來計算,因此又叫陽曆,每月為30天或31天,每年有365~366天。

地球回歸年,就是太陽從春分點回到春分點的時間間隔,每一個周期為365.242193天,這與陽曆時間基本相符。

節氣是氣溫變化的一些標記,地球氣溫又是以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位置不同而變化的,因此季節是隨著地球圍繞著太陽到達不同的軌道位置而變化的,當然就是與陽曆相符,而與月亮陰晴圓缺沒啥關係了,因此用陰曆來標記節氣每年都不同,沒有什麼規律可循,無法記住。

古代,由於都是用陰曆來紀元的,而節氣對農耕又有很大用處,為了讓農民們知道當年的節氣在那一天,就有一幫「科技工作者」,實際上就是計算者,根據大概一個節氣多少時間推演出黃曆通書,每年印發出來流傳到民間。所以過去農村缺少文化時代,主要依靠看通書來了解天時節氣。

通書本來是古代有點科學含量的文件,但一些牛鬼蛇神硬要在裡面搭載一些什麼黃道吉日禍福吉兇,宜這個不宜那個的,就成為一種傳播迷信坑害民間的東西了(上圖)。可以說,相信那些鬼話的人幾乎沒有一個過得順暢的,不是人財兩空就是老遇到「血光之災」。

陰曆和陽曆兩種曆法哪種更科學實用呢?

因為一年本來的含義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一圈的意思,陽曆是按照這個來確定的,當然就更科學實用了,這也是全世界都通用公曆的原因。因為陽曆才能夠真正代表一年,與地球公轉相吻合。而陰曆每年少的那麼幾天,過幾年就少了個把月,如此下去,就越來越與「年」沒有啥關係了,因此就要用閏月來彌補。

前面說的庚子鼠年有兩個立春,就是因為這一年有一個閏四月,多出了29天,這樣就把虧下的陽曆天數又補回來了。這樣,過幾年補一個閏月,陰曆才能夠從古到今一直跟上陽曆的步伐。具體多久補上一個閏月呢?大概19年有7個閏年。

陰曆的閏年就是這一年會增加一個閏月,一年變得有13個月。比如閏四月就是在正常四月過完後,再加上一個閏四月,這樣閏年就有了383~384天,靠這種方法來彌補與陽曆的差距,實際上就是跟上地球圍繞著太陽運動的步伐,這種曆法當然就與季節沒有毛關係了。

其實,陽曆也有閏年,這是因為陽曆平年(就是平常的年份)每年為365天,也就是7個大月4個小月1個平月,1、3、5、7、8、10、12為大月,每月31天;4、6、9、11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為28天。

但實際上地球回歸年約365.242193日,日曆不可能劃分得這樣精細,這樣每年不就少算了0.242193天嗎?過了4年,差不多1年就少了1天了,怎麼來彌補呢?陽曆就採用了每4年一閏,也就是每隔4年就有一個閏年,但這個閏年並不是加一個月的時間,而是在2月份加一天,叫2月閏。

如2020年2月為閏月,有29天;2021、2022、2023等年份的2月都是平月,只有28天;而到了2024年又是2月閏,29天。陽曆平年為365天,閏年為366天,這樣每隔4年就把相差接近1天時間補回來了。

季節和節氣有地域性,都是相對的。

冬至這一天是太陽直射地球到達南回歸線的一天,因此從這一天開始,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回歸,北半球的人享受的陽光就是最斜射的時候,也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隨後白晝會逐日延長,夜晚會慢慢縮短,一直到夏至,又開始了反向回歸。而南半球的感受則正好相反。

季節和節氣實際上都是相對的,在地球上不同緯度和處於南北半球不同,氣候狀態和節氣時間都不太一樣,甚至相反。這裡所說的節氣和九九歌只是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中部地區特點,最北邊的地方寒冷程度和時間就與南方差距較大,而到了廣東沿海一帶,特別到了海南島,冬天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九九歌對那裡的人們完全不適用。

因此,這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諺語有一定合理成分,但不要過於執著,更不要不合時宜的到處使用,還是現在的科學預報更準確。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農村都有哪些說法?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冬至」,這個節氣在農村有哪些說法?冬至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所以南半球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相對著北半球的這一天白晝時間最短。今天開始進入冬至節氣,所以說2019年,真正的寒冷天氣才剛剛開始,從此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三九和四九,也就是1月10號到月底這些天,將是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在廣大農村地區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因此祖先們認為:「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
  • 怎麼介紹24節氣?什麼是清明節?古代有什麼詩歌傳頌呢?
    在這樣一個節氣,如何向小朋友介紹清明節呢?清明節又有什麼詩歌故事呢?1.先從24節氣開始說吧: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老祖先生活的智慧。在古代農耕社會時,農民伯伯根據節氣的變換,知曉四季變換、溫度的變化、以及農事的時間哦。背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記住24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天」何時開始?19年春節冷不冷?
    文/農夫也瘋狂「數九寒天,冷在三九」,2018年「最冷」的三九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19年春節冷不冷?「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是一首老少皆知的童謠,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廣為流傳。那什麼時候開始數九呢?今冬「最冷」的三九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2019年春節期間天氣冷不冷呢?(1)什麼時候開始「數九」?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天氣預報的,也沒有溫度計的,古人並不能精準地測量出每天的溫度,這個全靠感覺。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古人還是發現了天氣、溫度和節氣之間是有關聯的。冬至節氣作為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其意義也是十分重大的。
  • ...是指冬天最冷的哪些日子數九是從哪個節氣開始 螞蟻莊園2020年...
    數九寒天是指冬天最冷的哪些日子數九是從哪個節氣開始 螞蟻莊園2020年12月21日答案時間:2020-12-20 23: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數九寒天是指冬天最冷的哪些日子數九是從哪個節氣開始 螞蟻莊園2020年12月21日答案 螞蟻莊園12月21日題目都是和冬至相關的,都是節氣的問題
  • 三九將至,「數九寒天」究竟是多少天?為何數的是「九」?
    自冬至,氣溫驟降,寒潮侵襲,「數九寒天」正式開啟。一年中最冷的時間,莫過於「三九」天。而人們又習慣用「數九寒天」來形容冬天裡那些寒冷的日子。而「冷在三九」又與「數九寒天」有什麼樣的關聯?四季中,氣溫乃漸變的過程,冬季亦然如此。如立冬時節,雖入冬季,卻無明顯寒冷之感。
  • 數九從哪一天開始 數九寒天第一九開始於哪一天螞蟻莊園[多圖]
    數九是怎麼數的?數九寒天是從哪一天開始的?數九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的悠久了,數九要數九個九天,九天一輪迴,數完了九個九天才能說冬天過完了。而不是像我們認為的不下雪冬天就完了。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數伏三伏三九的含義解釋怎麼理解的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夏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時候,而三九天則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農村老話「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表示不能理解,怎麼這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和最熱的時候怎麼摻在一起了?三伏和三九是什麼意思呢?
  • 陰曆是農曆,24節氣是陰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專家告訴你答案
    陰曆是農曆嗎,24節氣是陰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專家告訴你答案生活在農村,對於很多村民來說,莊稼何時種?生日啥時候過,哪個個日子是村裡的大集,大多都是按照農曆來說的!在我國有,公曆,陽曆,陰曆,農曆,很多年輕人分不開有何區別,今天小編就簡單的說下,這四種說法到底有何區別!
  • 一文讀懂:天幹地支、24節氣究竟是怎麼來的?蘊藏著什麼秘密?
    天幹地支那麼天幹地支到底是怎麼來的?最初的作用和意義又是什麼?其實它們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幹支紀元和24節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筆者前幾天寫過的一篇文章,陰曆、陽曆、農曆的關係有關。我國自古以來一直使用的曆法為農曆,即陰陽合曆。我國的農曆一直以24節氣和幹支紀元為主體的。那麼,很多人就會有一個疑問,當我國古代殷商時期以前,人們對宇宙的認識還停留在蓋天說,後來進化到渾天說。就是說,在我國古代,漫長的時間內,人們沒有星球的概念,都是認為宇宙就是天地那點事兒!
  • 農曆與24節氣的由來
    農曆其實是陰曆(月亮歷),24節氣其實是陽曆(太陽曆)。今天農曆,其實是清順治年間的《時憲歷》,是由德意志傳教士湯若望同志搞出來的,冬至日的測算是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準。與中國古代的平氣法測算二十四節氣完全不是一碼事。
  • 您知道陰曆、農曆、陽曆怎麼來的?二十四節氣與其三者的關係?
    中國是文化大國,中國的曆法有陰曆、農曆、陽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麼來的?還有多數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個是不全面的。為什麼呢?很多人以為二十四節氣和陰曆有關。其實二十四節是根據陽曆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陽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
  • 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哪?(圖)
    關於24節氣,始終有一個小小的問題一直贏繞在我們的腦海裡,那就是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的哪? 現在世界通行的曆法是陽曆,而華人則更多的採用「陰曆」這一古老的方法。
  • 今年「數九時間表」來了,「數九寒天」是什麼意思?你會數嗎?
    數九,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從冬至開始也算真正進入到「數九寒天」階段了!那麼2019年數九從哪一天開始的呢?數九寒天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有「數九」的習俗呢?數九天最冷是幾九?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 24節氣中小滿啥來歷,初候「苦菜秀」又指什麼?易經:或躍在淵
    24節氣中小滿啥來歷,初候「苦菜秀」又指什麼?易經:或躍在淵一年中的傳統24節氣中,春夏兩季的節氣共有12個,古人智慧總結成的季節民諺歌曲稱: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在這些節氣中,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為上半年的6個月令「節」的名稱;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暑、大暑為上半年的6個月中的「氣」的名稱。
  • 24節氣順口溜全文 中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是怎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們用來分辨節氣的時間及指導農事的一種方法。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的習俗都不一樣。人們常常說二十四節氣順口溜。那麼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節氣文化對24節氣順口溜解釋吧。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古時亞歲是指哪個節氣 螞蟻莊園2020年12月21日答案
    古時亞歲是指哪個節氣 螞蟻莊園2020年12月21日答案時間:2020-12-20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時亞歲是指哪個節氣 螞蟻莊園2020年12月21日答案 螞蟻莊園12月21日題目都是和冬至相關的,都是節氣的問題,大家知道這方面的小知識點嗎,數九寒天是指冬天最冷的哪些日子
  • 24節氣和陰曆有著什麼樣的關係?2019年會有倒春寒麼?
    24節氣是「陰曆」的嗎?19年會有「倒春寒」,老農認可專家的預測嗎?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祖先們的偉大發明,它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所以它屬於太陽曆,二十四節氣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根據太陽位置的變化和一天白天與黑夜長短制定出來冬至和夏至的時間點,後來又繼續進行補充,直到西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氣曆法。而陰曆是指人們按照月球繞地球一周而制定出的曆法,陰曆和二十四節氣曆法不同,但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 一文看懂24節氣該做什麼農活,安排農活時間不再愁
    24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的制定,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以及農作物生長特點等多方面知識,它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徵,所以至今仍然在農業生產中使用,受到廣大農民喜愛。現在有不少年輕人對農業生產時間不了解,今天小編查詢多方資料整理24節氣該做什麼農活,安排農活時間不再愁!
  • 大雪節氣的諺語農諺有哪些?2019年大雪節氣民謠附二十四節氣歌
    關於大雪節氣的諺語有哪些?2019年12月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大雪節氣到來,預示著強冷空氣會南下,氣溫會大幅度驟降,全國大範圍降雪或局地暴雪將出現,南方容易出現凍雨天氣。
  •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什麼意思?與農業生產有啥關係?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下,今年至明年的數九寒天分別在哪個月份。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今年數九寒天的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2021年3月11日,一直到農曆正月二十八結束。那麼這句「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俗語,與數九寒天有什麼關係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