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衛·瑞雷 譯者/李含 校對/江藝
圖片/Maremagnum
有關黃道的知識,屬於佔星學習入門中的入門。在大衛·瑞雷老師的Level 1-2初階課程的第一堂課裡,他就會普及有關黃道的知識。小夥伴們,你能講清楚黃道到底是什麼嗎?黃道星座和天上的星群又有什麼關係嗎?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黃道星座,甚至知道所有十二星座的名字。但是你真的了解這些星座是什麼嗎?
你可能認為星座就是高掛在天空中的星群,畢竟它們與八十八個主要星座中的十二個具有相同的名字。真相是,此星座非彼星座。
事實上,黃道就是一份日曆。這份日曆的星座或「月份」的名稱來源於星群,這些星群的位置與古希臘佔星學發展早期(公元前4世紀-公元2世紀)的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位置相同。但是,遠在希臘文明之前,曆法的發展就佔據了人類的頭腦。
如今,我們很難認識到曆法對於我們古老祖先的重要性。沒有手錶和時鐘,那時候沒有辦法測量時間,或去搞清楚日期,或甚至是周。隨著農業社會的發展,知道何時播種何時收割成為生存的關鍵。冬末溫暖的一周讓人忍不住想要播種,但你如何知道這是冬末?離結束還有多久?你是在哪個季節?最早的曆法就是用來為這些關鍵性問題提供可靠的參考框架。
從新石器時代過渡到農業社會過程中,也出現了石頭日曆。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的巨石陣,修建時間從公元前3000年一直延續到公元前1500年。殘存的各種大型石塊被稱作「巨石」,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各處都有發現。這樣的巨石常常是巨大的日曆,成為我們早期社會組織的一部分。一年間的各種時間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每年相同的時間,都會舉行相同的社會發展儀式。
令人驚豔的是,即使到了今日,巨石陣依然像4000多年前一樣準確地標記出至日的日出和日落。冬至白天最短,夜間最長,而夏至則白天最長,夜間最短。這些至日是早期石頭太陽曆的關鍵標尺,因為晝夜平分日是後來才被納入體系。
現在使用最廣泛的「格裡高裡」曆法中,冬至日為12月21/22日,夏至日為6月21/22日,春分秋分分別是3月20/21日,和9月23/24日。(「標粗」日期3月20/21日,是因為這是黃道日曆和白羊座的開端,也就是每年的春分日。)
天文學家依舊使用白羊座的符號標記春分日,在他們天文學的著作中作為春分日的速記標誌。這非常便捷,源自傳統 —— 而他們的解釋和他們的下一句話常常會指出,西方佔星師使用的黃道星座是錯誤的,因為天空中的星群位置在過去2000年裡發生了改變。事實上,西方佔星師在公元前大約127年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一點了,感謝勤勉且數學能力卓越的希臘天文學家/佔星師希巴克斯。
希巴克斯觀察到他計算出的星體位置與六百年前巴比倫人星圖中的位置有些許差異。憑藉這一點差異,希巴克斯創造出一個公式來計算星體沿著黃道移動的速率,大約是每72年1°。希巴克斯並不知道為何會這樣,但是他的發現說明了如果依賴天空中的星群作為持續的參考框架,就需要不斷地調整。
在希巴克斯那個時代的天文學家/佔星師並沒有弄清楚與太陽相比這些星體和我們相距幾何。但是,他們看到了在巨石陣裡每一年的日升日落都與上一年落在了相同的位置,一如今日。太陽,也是可靠的參照物。所以,希巴克斯的發現影響了佔星學在西方的發展。
到了著名的天文學家/佔星師託勒密(公元100-170年)時代,「白羊座0°」成為春分和黃道星曆的準確標識度數。白羊座的名稱很簡單地借用於白羊座星群,而白羊座星群在西方佔星學發展的最初幾個世紀裡逐漸地移動,穿過了太陽背後的春分點。
現在的天文學家準確地認識到了希巴克斯的發現,這被稱作是「分點歲差」,一個為期26000年的長周期,在這期間,我們的兩極軸緩慢的旋轉著,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改變著我們對天空中環伺星體的視角。因為我們地球自身運轉法則,所以歲差意味著我們與希巴克斯以及23900年以前的視角並不相同。然而,如果希巴克斯還在世,還居住在希臘雅典,他依然會發現至日和春秋分時日升日落的坐標與他的時代相同。
攝於1980年代中期巨石陣冬至的日落
照片來源自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這也就是佔星師們將黃道星座稱為太陽星座的原因,因為它們是與太陽的位置保持同步,而不是閃耀星群。所以別讓被誤導的懷疑論者或天文學家將你帶入歧途或嘲笑你,黃道12星座是固定的!黃道12星座是固定的! 黃道12星座是固定的!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它們真實地反映出地球與太陽的關係。這個地球與太陽的關係是固有的周期,所以我們也並不意外人類天性也是其中一部分。
從地球上看,我們所說的太陽在「白羊座」,始於每年春分,也就是3月20-21日。然而,從太陽的角度看,地球卻位於天秤座。如下圖所示。
這種對立性的關鍵在於視角的不同。有趣的是,這種對立性卻增添了下面這一傳言的可信度:「天秤座不過是有禮貌的白羊座」。我指出這一點,目的在於消除關於「回歸黃道」和「季節」的一些困惑。
黃道星座(不要將它們與天文星座constellation混淆,那只是黃道星座名稱的來源)是一種曆法,其依據是晝夜平分點(春分點、秋分點)和兩至點(夏至點、冬至點)。這也正是它在學術上被稱為「回歸黃道」的原因。所有學過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春、夏、秋、冬四季是我們地球軸線傾斜的結果。由於它的傾斜,所以在六、七月份春末夏初之際,北半球會受到更多的陽光直射,而南半球正在經歷秋冬的更替。
我們從地球上觀察太陽,這種視角並不會因為季節的改換而有所轉變。北京寒冷刺骨時澳大利亞卻有可能驕陽似火,但無論你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地球和太陽之間9.3億英裡的距離都會給我們「相同的視角」(地球赤道的直徑只有7926英裡)。
回歸黃道或黃道帶中熟悉的12星座不是「氣候」的日曆,相反,它標誌著我們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並且將這個軌道分割為360°(而不是365.25天),每個星座擁有平等的30°(而不是每月各不相同的30、31或28天)。黃道帶的物理基礎是地球和太陽的軌道運轉關係,而不是氣候意義上的季節。
想體驗大師級的佔星療愈?
大衛老師佔星諮詢預約進行時
生命議題、職業發展、關係諮詢、少兒成長、年度規劃和預測
預約諮詢請聯繫許小姐 :010-58760529
特別提醒:若道擁有本文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你想了解更多佔星學嗎?2016年5月19日,蔣穎老師主講的若道佔星核心課程Level 1-2要開課了!沒有報上名的同學,還可以連報1-5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