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賈康還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讀研期間,在權威刊物《經濟研究》發表了《論廣義狹義價值規律》一文。這篇文章讓他在經濟理論界「嶄露頭角」,獲邀參加這年秋天舉辦的「莫幹山會議」。
「莫幹山會議」由一批青年經濟工作者自發組織,大家匯聚浙江莫幹山,討論城市改革和國家經濟轉軌大計。賈康回憶,「這是由一群年輕人自發謀劃組織的會議,最後能形成如此規模,並得到地方乃至中央的關注與重視,令人始料未及。」
「莫幹山會議」後來被稱作中國經濟改革思想史的開創性、標誌性事件,是青年經濟工作者「第一次集體發聲」。一批中青年經濟學家由此脫穎而出,讓「中青年」成為社會廣泛認可的改革時代的新名詞。
賈康說,當時自己分到位於蘆花蕩的金融組,是財政和金融合併的一個組。莫幹山會議的特點是不限於各組自己討論,可以到處去串門,參加「掛牌討論」,而且會提前將論題「公開張榜」,同時註明時間、地點,與會者自願參加
。其中關於價格改革的掛牌討論,賈康也在現場。「價格雙軌制」的改革思路由此萌發,成為「莫幹山會議」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之一。
賈康回憶,當時的討論幾乎涉及所有改革相關的領域,提出的觀點和想法包羅萬象、見仁見智,儘管未必成熟,但是充滿熱情洋溢、進取向上、指點江山的激情。
如今,賈康又在積極參與新莫幹山會議,和同道者一起尋求延續當年會議的傳統。對於賈康來說,「莫幹山精神」也代表著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懷念。「當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讓大家能夠拋開論資排輩,暢所欲言,共同提出一些對科學決策有幫助的思路和意見。」
當年莫幹山會議還安排了海寧觀潮的活動,恰逢錢塘江大潮排山倒海般的盛景。這個場面,讓賈康回想起1977年準備高考時,為補習歷史知識跑到歷史博物館,看到在展臺裡擺放著孫中山先生題詞的墨寶,正是先生在海寧觀潮後所寫:「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這句題詞一直在賈康腦海中回想。後來有機會前往美國訪學,賈康正是自覺地去了解和觀察「不可違拗的世界發展潮流」。
1988年,賈康赴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為了解美國財政體制,賈康充分利用時間和可能機會,在美國財政部、若干州和地方以及國會圖書館調研考察,「努力摸透美國三級財政體制和相關分稅制的情況,這對我回到中國進一步條理化地提出中國分稅制改革思路,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美國的訪問學習,賈康收穫頗豐,也對祖國的財稅體制改革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期限一到,他立馬帶著《美國財政體系的特點及其對我國財政改革的啟發》研究報告和四大箱書籍資料回到祖國,「一天沒耽擱就回來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薛維睿李強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