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評美國一些人戰略...

2021-01-09 新華社

(三)「當今時代,各國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體,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共同發展的潮流不可阻擋。各國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誰都無法剝奪的權利。

發展中國家要加快發展、擺脫貧困,發達國家也要謀求「再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促進共同發展,是絕大多數國家的願望和要求。

只有共同發展,世界才能持久繁榮。

世界人民求發展求合作求繁榮的迫切需要,是世界經濟前進的最大動力。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發達國家的「再發展」,不可能長期建立在多數發展中國家貧困落後的基礎之上。試問,沒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發達國家哪來巨大市場和大把投資機會?又怎能通過國際產業梯度轉移,拓展自身發展空間?

每個國家都有維護本國利益的願望和權利,然而,這種願望如果是通過「你失我得、你輸我贏甚至是你亡我存」來實現,就會深陷泥沼。沒有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堅實基礎,某些國家即使得到一時之利,也註定是曇花一現。

只有共同發展,才能應對共同挑戰。

放眼全球,物質技術水平已高度發達,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普遍存在。一個令人揪心的數字是,全球還有7億多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

「你好我好大家好」。每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應積極攜手他國共同發展,讓更多人享有富足安康。

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擺在全人類面前,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等凸顯全球性,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應對,單打獨鬥只會按下葫蘆浮起瓢。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四)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然而,在共同發展的潮流面前,美國一些人卻出現「選擇性失明」。

他們陷在「弱肉強食」的死胡同裡不願自拔,被「贏者通吃」的幻覺遮住雙眼,說到底無非是只想自己單贏,不想各國共同發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政府一意孤行,採取極端主義政策,蓄意破壞國際規則,這是根深蒂固的「美國例外論」在作祟。

美國真的可以例外嗎?

事實證明,美國的種種「有毒」觀念和危險做法,並不能讓自己「例外」地不受損失。美國商會等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2019年及未來4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可能每年減少640億至910億美元,約佔總額的0.3%-0.5%。如果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徵收25%關稅,未來1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累計減少1萬億美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鬍子。」

2018年的第七十三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絕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批評美國大搞保護主義,加劇貿易摩擦。各國明確主張切實採取集體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呼籲美國順應潮流,回歸正軌。如果美國一些人不撞南牆不回頭,最終只會四面樹敵、到處碰壁、自食苦果。

(五)在你輸我贏、零和博弈的思維下,美國一些人張口就是濃濃的火藥味。不久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斯金納公開聲稱,中美是「文明之間的衝突」。在美國「冷戰活化石」、白宮前首席戰略顧問史蒂芬·班農眼中,中國是最危險的敵人,狂妄叫囂要把中國「打回到第三世界」。不僅如此,還有人妄稱「別國發展好了,美國就要遭殃」「中國新時代的來臨,就是美國時代的結束」。在他們看來,維持霸權優勢,遏制潛在對手,比實現自身高速發展具有更高價值。

美國一些人總是迷信「關稅武器萬能」,動輒祭起這一武器恫嚇他國,然而,這種恫嚇註定只能以失敗收場。

「關稅武器」其實是把雙刃劍。美國一些人自認為「關稅武器萬能」,實際上卻是一種「自殘式」的博弈策略。儘管美國一些人聲稱美國在「賺錢」,其實美國的損失將更大。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顯示,2018年最後三個月,美國關稅收入增加80億美元。據此測算,分攤至每個家庭(按照四口之家)不足100美元。而據世界貿易夥伴公司評估,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93.4萬個就業崗位,家庭每年支出增加767美元。

美國一些人為一己之私,冒天下之大不韙,總是以威脅、對抗而不是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會帶來什麼?其實歷史已給出答案。

1930年,美國胡佛政府出臺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提高超過2萬種外國商品的進口關稅,以期減少進口,出清國內積壓產品。然而事與願違,貿易夥伴國紛紛進行反制,使美國對外出口急劇下降。這一保護主義政策被歷史學家認為是使美國深陷大蕭條並給全世界帶來大災難的原因之一。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表明,如果全球爆發嚴重貿易戰,經濟將重現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美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戰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增速連續3年降低0.5%,全球GDP將因此損失約4300億美元。

「歷史告訴我們,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對立對抗,一言不合就劍拔弩張、拳頭相見,最終只能是自取其辱。

(六)美國一些人執迷不悟,執意向中國等國家極限施壓,顯然打錯了算盤,在錯誤的時間選了錯誤的對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首來路,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經歷多少次艱難險阻,遭遇多少次疾風驟雨,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把一個個絆腳石踢到了路邊,把一個個攔路虎踩在了腳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2018年底國內生產總值邁過90萬億元大關;從70年前連一輛拖拉機、一臺汽車都造不了,到現在已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發展成就今非昔比,抵禦風險的能力今非昔比。

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4億多人的中等收入群體,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本、豐厚的國土資源——這讓中國經濟堅如磐石,無懼風雨!

最重要的是,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人民支持,這是我們應對風風雨雨的最大信心和底氣。今天的中國,怎麼可能被無理訛詐嚇倒?今天的中國人民,怎麼可能在霸凌欺壓面前低頭?「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強革命意志,就能把一個個坎都邁過去,什麼陷阱啊,什麼圍追堵截啊,什麼封鎖線啊,把它們通通拋在身後!」

一路風雨兼程,一路砥礪前行。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發揚「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精神,我們必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誰也阻擋不了!(完)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發表國紀平文章: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央廣網北京6月1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1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國紀平文章,題目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上)》。2019-06-1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文章指出,任何國家要想發展,必須遵從歷史規律、順應時代潮流。唯我獨尊、逆流而動,終將被歷史車輪碾壓。本屆美國政府頻頻挑起經貿摩擦,在諸多領域不斷逆勢而為,深刻暴露出其深陷危險的戰略迷誤。最根本的迷誤,就是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而動。
  • 從莫幹山到美國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這篇文章讓他在經濟理論界「嶄露頭角」,獲邀參加這年秋天舉辦的「莫幹山會議」。「莫幹山會議」由一批青年經濟工作者自發組織,大家匯聚浙江莫幹山,討論城市改革和國家經濟轉軌大計。賈康回憶,「這是由一群年輕人自發謀劃組織的會議,最後能形成如此規模,並得到地方乃至中央的關注與重視,令人始料未及。」
  • 世界潮流 浩浩蕩蕩
    跑到最後的人,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一定是認準並堅持目標的人。這需要理論指導,因為人們往往是看不長遠的。打個比方,看到一輛車大家都往上擠,於是先一哄而上,擠上去再說。第一站一看是個荒地,就說,這條路沒有前途,趕緊下車,再換另一輛熱門的車去擠。現在湊共享經濟熱鬧的人,就在猶豫要不要下車。
  • 習近平: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不斷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和平發展帶來的利益,不斷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
  • 人民日報今發5學者文章 評顏色革命災難性後果
    「顏色革命」在世界範圍內暫時退潮而香港街頭暗流湧動之際,《人民日報》今日(14日)罕見整版刊發5名學者文章,闡釋「『顏色革命』為何行不通」。觀察者網兩名專欄作者分別參與執筆。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寒竹在文中呼籲不能掉入「顏色革命」陷阱。
  • 耿爽:今天只有一個意思,美國才是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最大威脅!
    耿爽從容列舉10個事實回擊美方抹黑,對美方進行有力駁斥和堅決回擊↓↓↓ 耿爽霸氣列舉美國倒行逆施10大事實(視頻來源:人民日報)耿爽發言全文如下:美國代表剛才在聯合國平臺散布政治病毒,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這種做法完全不可接受。我要再次正告美方,甩鍋推責掩蓋不了美國自身抗疫的失敗,也欺騙不了國際社會。
  • 人民日報:美國最主要的對手是自己
    從2018年起,美國先後出臺多個戰略報告,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對手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在實踐上,美國一些政客毫無道理、毫無底線地對中國進行全方位打壓,不斷挑釁中國核心利益。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挑戰。中國真的是美國最主要的對手嗎?美國可能還真沒想清楚。
  • 美國揚言斷供WADA,人民日報霸氣喊話:請美國還世界體壇一方淨土
    北京時間7月2日,日前世界知名的反違禁藥物組織WADA和美國槓上了,他們之間的衝突引發了全球媒體的關注,就連中國第一權威媒體人民日報都對此發表了點評。結果WADA公開發文反駁美國,很明確的指出,目前美國在WADA的代表人數達到了11人之多,這一數字排名全球各國之,首足見美國在WTO內部還是有比較大的影響力的。有意思的是,美國方面對WADA出具的報告原本是19頁之多,結果WADA經過修改之後,就像批改小學生的作文一樣,又把最新的修改版發給了美國,結果19頁的報告被改成了多達46頁。
  • 人民日報文章:讓思想之光引領世界前行之路——習近平主席2017年...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人民日報1月25日文章:讓思想之光引領世界前行之路  ——習近平主席2017年達沃斯、日內瓦主旨演講的世界意義  人民日報記者 吳綺敏 裴廣江 趙成 杜一菲 白陽  又是一個聲音交匯的「時節」。
  • 從中國看世界到世界看中國
    三、從「優先」到「獨行」 美國單邊主義破壞國際體系 10年來,作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美國對自身創建的國際體系的意興闌珊。以美國為主題入選的10個新聞詞條清晰地展示了這一變化。 2012至2014年,美國調整對外戰略政策連續三次入選《人民日報》十大國際新聞。
  • 今天只有一個意思,美國才是最大...
    ,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這種做法完全不可接受。美國軍費常年高居世界第一,2019年達7000多億美元,佔世界軍費總開支近40%,超出排在美國之後10個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和。 二、重拾冷戰思維。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核態勢審議報告》中公然將中國、俄羅斯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渲染外部威脅,挑動大國對抗。
  • 呂秀蓮幸災樂禍借題發揮 藉「非典」疫情做文章
    中新網4月21日電 香港大公報發表署名伍源的評論文章《呂秀蓮藉SARS疫情做文章》,全文如下:  呂秀蓮日前在臺北參加「產業科技菁英聯誼餐會」致詞時,指臺商企業西進大陸,「結果帶來的是口蹄疫和SARS」,她稱「臺灣面臨的太平洋,周邊國家人口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一,經濟力是全球的一半,因此臺灣反而應該好好利用太平洋的資源,東進太平洋.」
  • 上千宏都拉斯人浩浩蕩蕩一路北上,前往美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心怡】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15日,由上千名宏都拉斯人組成的移民隊伍出發,浩浩蕩蕩一路北上,向瓜地馬拉邊界行進,希望最終抵達美國。報導稱,這支隊伍從宏都拉斯第二大城市汕埠出發,人數在2000到4000人不等。有些人拖家帶口搭乘便車前往邊境,有些人則沿著高速公路行走。
  • 美國涉港法案罔顧事實 人民日報:利用香港遏制中國發展是白日做夢
    為遏制圍堵中國,美國一些政客已經到了喪心病狂、不擇手段的地步。美國國會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公然用國內法幹涉中國內政,通過所謂「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一法案罔顧事實、混淆是非、違反公理、用心險惡。當前香港面臨的根本不是所謂人權和民主問題,而是儘快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維護法治的問題。
  • 蓬佩奧:不作死就不會死,自作孽不可活
    自作孽,不可活。此話送給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恰如其分。作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該幹什麼?在美國國內,應該助力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彭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國際上,應該讓美國與世界各國加強聯繫,共同抗疫。然而,蓬佩奧做的恰恰相反,在美國國內,幾乎充當「隱形人」;在國際上,不斷污衊我國,不斷甩鍋歐洲國家,甚至甩鍋世衛組織,遭到全世界人民強烈譴責。來而不往非禮也。
  •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跨越珠峰的友誼,共同繁榮的紐帶——中...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跨越珠峰的友誼,共同繁榮的紐帶——中尼邊界合作回顧》 2020-11-03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球論壇》2020年文章盤點之一:年初的熱點預測都應驗了嗎
    又到歲末年初,各類回顧盤點引人關注。作為「傳統保留項目」,每到辭舊迎新之際,大眾日報國際評論專欄《環球論壇》,都會推出一組世界熱點回顧與前瞻文章,盤點一年熱聞要事,展望來年國際大勢。在2019-2020年度交替之際,我們就邀請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撰寫了6篇評論,當中有說世界經濟的、有說俄美關係的、有論中東局勢的、有論中歐發展的、有評中美博弈的、有話中日交往的,如今,一年過去了,專家的預測都應驗了嗎,讓我們一起來重溫回顧。
  • 美國對華接觸戰略:生於1972年,卒於2020年
    而作為美國對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種國家戰略選項,舍爾教授認為,它出生於1972年,始於尼克森總統在「改變世界的一周」裡,對中國實施的歷史性訪問;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接觸戰略本可以出生的更早:當美國記者斯諾去延安寫下《紅星照耀中國》的時候,當迪克西使團(Dixie Mission)派駐到延安的時候,當前燕京大學的畢業生黃華帶著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橄欖枝,探討前燕京大學校長、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訪問北平的時候
  • 人民日報鐘聲:小視野看不到大全景
    大國關係的脈動是時代潮流的重要推動力量,多溝通、多協調、多合作,才會給雙贏、多贏、共贏多創造機會,給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發展創造條件     2月2日,中俄印外長第十三次會晤在北京舉行,向世界傳遞了很多重要的積極信號。
  • 留下千古名言世界潮流 浩浩蕩蕩 順之則昌 逆之則亡
    下午4點半,參加浙江五十一團體在杭州國民公所召開的特別歡迎大會,與會者達3000人。孫中山在會上發表了重要演說,演說稿收入了《孫中山全集》,開頭的話是:「兄弟小走武林,薄遊六橋三竺,今與諸公一見,不勝欣幸!但中華民國成立,始有今日一日。」他闡述了民生主義的四大綱:資本、土地、實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