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漢同春鬧新年-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1-01-13 光明數字報

    據新華社拉薩2月19日電(記者黃興、王守寶)19日是藏曆木羊新年,晨光熹微,聖城拉薩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甦醒,迎來新年第一天。身著節日盛裝的人們踏著新春燦爛的陽光,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互敬青稞酒,共賀新春佳節。

    藏曆新年是西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藏漢群眾在同日喜迎新春,使這裡的節日氛圍顯得更加濃厚,今天,薄雪將拉薩輕輕點綴,整座城市顯得無比聖潔。許多居民的房門、窗楣上掛上了彩色的幃簾。家家戶戶用麥穗、糌粑、酥油、人參果擺出了表示吉祥、豐收的「切瑪」和「德嘎」。

    走在拉薩街頭,視野所及,除大自然賜予的潔白,便是喜慶的大紅。隨處可見大紅燈籠和五彩絹花,商鋪、機關、學校前都打出「歡度春節藏曆新年」的橫幅。身著民族盛裝的藏族群眾,臉上洋溢著醉人的笑容,向沿途的路人說著「扎西德勒」,傳遞最美好的祝福。

    在策門林社區,人們老早就將自家準備的風乾肉、酥油茶、青稞酒端到社區活動中心,共慶新年,祝福新年運勢更好。老家浙江的包漢平為社區退休黨支部書記白珍獻上吉祥如意的哈達,握著她的手緊緊不放,感謝她為理髮店的門面東奔西走、費盡心力。

    在布達拉宮後的龍王潭公園,精彩的藏戲演出吸引著眾多的當地群眾和遊客,人們享受著傳統文化的愉悅。臺上是八大藏戲之一的《扎西雪巴》表演,臺下觀眾則掌聲連連。來自浙江的遊客劉宏一大早就走街串巷拍照片,他說:「這裡濃鬱的民族特色、熱情的藏族人民,我同樣感受到過年的氛圍。」

    西藏大地,處處洋溢節日的喜慶祥和。在昌都,藏曆大年初一的中午是全家聚餐的熱鬧時刻,家家戶戶都要製作佳餚慶祝新年,除藏區最常見的犛牛肉外,內地常見的炒菜及時鮮蔬菜也越來越受到青睞。大家還會做上一頓人參果飯,作為新年的必備美味,寓意長壽無災。

    在西藏邊境地區,邊防部隊和駐地百姓同慶新春。在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村民們聚集在鄉政府大院,與邊防部隊官兵共同慶祝藏曆新年和春節。鄉長普巴告訴記者,鄉裡洋溢著濃濃的年味,除有傳統門巴歌舞表演外,19日晚上還將舉行篝火晚會。

相關焦點

  • 藏漢同春鬧新年--24小時滾動新聞-人民網
    原標題:藏漢同春鬧新年  據新華社拉薩2月19日電(記者黃興、王守寶)19日是藏曆木羊新年,晨光熹微,聖城拉薩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甦醒,迎來新年第一天。身著節日盛裝的人們踏著新春燦爛的陽光,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互敬青稞酒,共賀新春佳節。
  • 中國新聞獎《光明日報》作者獲獎作品名單
    (《光明日報》1995年1月25日 作者 翟惠生 方江山 編輯 徐光春 王晨)  三等獎  1、消息《長哈鐵路沿線漏灑糧食嚴重》(《光明日報》1995年 月 日 作者:肖玉華)  第七屆(1996年)  二等獎  1、消息《上海南市區為校長卸下創收包袱》(《光明日報》1996年4月4 日 作者:謝軍
  • ...學思踐悟十九大⑥】光明日報王丹:中國書寫「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原標題:【學習時刻 學思踐悟十九大⑥】光明日報王丹:中國書寫「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由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推出
  • 玩遊戲 知民俗 光明網推出春節系列小遊戲
    光明網訊你現在還遵循著哪些春節的古老習俗?關於貼春聯、貼窗花、掛年畫、守歲等傳統民俗,你又了解多少?2018年春節到來之際,光明網推出春節系列小遊戲《春聯對對對》、《新年民俗翻翻猜猜》以及《萌犬剪紙拼拼拼》,帶你了解那些傳承至今的民間節俗。
  • 社稷蒼生仍繫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許兆煥兄生於嶺南,早年就讀於中山大學,畢業後分到北京,供職於光明日報社。上個世紀60年代上半葉,光明日報社開展關於音樂舞蹈問題的討論,我作為剛剛拿起教鞭的青年教師,為這場討論寫了幾篇文章,責任編輯就是許兆煥。「文革」結束後,兆煥回廣東編《深圳特區報》。到了80年代初,我們在深圳見過一次面。
  • 傳播光明的使者
    二、黨的三代主要領導人對光明日報的關懷和指導   毛澤東同志在光明日報創刊時,就欣然為光明日報題詞:「團結起來,光明在望」。周恩來同志的題詞是:「光明之路」。朱德同志的題詞是:「民主光明」。
  • 紫禁城裡咋過年-光明日報-光明網
    進了狗年臘月,新年肥豬就快要拱門了,人們開始進入「過年」的節奏。    千百年來,過年的活動豐富多彩,不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不論是平常百姓還是帝王人家,都藉由著穿新衣、吃團圓飯等活動來表達過年的歡娛心情。
  • 在母語的屋簷下-光明日報-光明網
    前者,神秘的笑容裡,似乎有幾分隱約的揶揄,幾分曖昧的期許,指向的是怎樣的人生謎語;後者,被歲月風霜嚴酷地雕刻過的臉膛上,悽楚和迷茫的眼神後面,又藏著什麼樣的卑微的懇求?     光線照射之處,事物明亮而生動。     語言,就是那一道道投射向生活的光束,有著繁複搖曳的色譜和波長。
  • 字與詞勾勒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新華字典》不但是新中國幾代國人最熟悉最鍾情的語文工具書,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最有標誌性的文化教育產品之一。
  •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以漢藏交流交融為例
    語言學研究成果不僅證明漢藏語言同屬漢藏語系,也證明了早期漢語和古老的藏語有發生學上的關係。比如俞敏先生統計,現在能查出的藏語和漢語中所擁有的同源詞達500至600多個 ,說明兩個民族在原初的生活範圍有密切的親緣關係。與此同時,生物遺傳學的許多成果也證明了漢藏同源說。
  • 光明日報
    本報在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及光明微教育微信平臺共同進行的調查顯示,學業規劃、人際交往是最受大一新生關注的問題。    在「進入大學,你最關心的是什麼?」問題下,有6934名(次)網友作答,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別是「聽說大學裡要考很多證書,我需要怎麼規劃,考什麼證、什麼時候考?」(14.2%),「大學課程分必修選修,還要考慮學分和績點,我該怎麼合理選課?」
  • 民國年間(1912--1949年)漢藏佛教文化交流
    大勇法師曾在北京組建留藏學法團,其中的部分成員進藏求法,將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翻譯成漢文,推動並加強了藏傳佛教研究,增進了漢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漢藏民族文化的交流。此外,由於漢藏語言的不同及地域的隔閡,加上漢地有相當一部分佛教僧人對於密宗所懷有的成見,藏傳密教一直未能在漢地廣泛弘揚」。[3]值得肯定的是,西藏高僧赴京朝聖和與漢地的變流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中央政府與西藏地力政權的聯繫和漢藏兩族之間的交流。
  • 範錦榮:指向月亮的手指-光明日報-光明網
  • 用人才,有學問-光明日報-光明網
  • 新年新氣象,日照山河美。有太陽相伴,一片光明!
    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迎接2021年新年的到來。#1月新年啟航計劃#8:30 分,女兒已開車來到了樓下,簡單準備之後立即出發。河山並不遠,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吧。車子行駛到北京路北段,忽然霧氣蒙蒙,而且越來越大,濃見度不到10米。「天氣預報說今天晴好,一會兒霧就散了。」我說。女兒小心翼翼地開著車,在導航的引領下,9:00順利到達河山風景區東門停車場。
  • 藏傳佛教藝術東漸與漢藏藝術風格的形成
    此種風格隨著時代的演進,其中的漢藏成份或有變化,但兩者之間的界限在逐漸消弭,形成一種具有兩者審美趣味並可形諸實踐的繪畫與雕塑手法,並將對這種樣式的喜尚固化為漢藏民族的審美標準而駐留於信仰者或受眾無意識的自覺之中。這種成熟的風格促進了漢藏藝術雙向的發展,是我國多民族共同創造中華文明史的集中映現。
  • 藏曆、農曆春節並至 西藏「藏晚」融合多民族特色
    他介紹今年「藏晚」注重漢、藏等多民族特色融合。2018年為藏曆土狗年,藏曆新年與農曆新年重合。趙軍介紹,晚會共打造12個語言類節目、33個音樂舞蹈類節目,既展示西藏民眾過節的喜慶氛圍、獨特的文化傳承,也融合其他民族的習俗,「既吃餃子,也吃古突(藏曆新年時的一種小吃)。」 何蓬磊 攝「今年西藏春節聯歡晚會強調融合。」
  • 「白話文運動」中的異體成語-光明日報-光明網
  • 為百姓架起生命通道-光明日報-光明網
  • 培養創新型時代新人-光明日報-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