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非遺】一斤一個,餡多料足!來佛山三水樂平見識包子界的巨無霸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在粵式早茶文化中,包子在各式點心中始終佔據著一席之地。而在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有一道特色美食堪稱包子界的巨無霸,傳承百年,遠近聞名。

&nbsp&nbsp&nbsp&nbsp這種包子重達1斤,包有雞肉、五花腩、半隻雞蛋、香菇、沙葛等餡料,鬆軟可口、白嫩美觀,外觀比成人手掌還大,人們稱它為「樂平大包」,除了本地居民愛吃外,很多外地食客都慕名而來。

&nbsp&nbsp&nbsp&nbsp切炒和封蒸,大包香氣四溢

&nbsp&nbsp&nbsp&nbsp樂平大包是三水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堅持做樂平大包20年的陳瑞銘(曾用名「陳月生」)是該非遺傳承人。陳瑞銘介紹,樂平大包的製作過程主要包括「切、炒、和、封、蒸」五個步驟。和其他包子不同,樂平大包的餡料較為複雜,一般包括雞肉、五花腩、雞蛋、香菇、沙葛等食材,均需要洗淨切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樂平大包放入雞肉、五花腩、半隻雞蛋、香菇、沙葛等餡料。(攝影:賴基潤)

&nbsp&nbsp&nbsp&nbsp炒是製作餡料的關鍵一步。雞蛋蒸熟一分為二即可,其他食材則要入鍋爆炒融合為餡料。五花腩充分出油後,放入沙葛和胡蘿蔔充分吸收油和肉汁,大塊的雞肉和香菇則同時入鍋,不斷翻炒後,餡料的香味便縈繞廚房。

&nbsp&nbsp&nbsp&nbsp大包麵皮的製作也頗有講究。一般的做法是先和一大團面,再平均分成八份,保證包子大小均等。將麵團擀成麵餅後,加上半隻雞蛋和炒熟放涼的餡料,進行「花瓣」式封口。包好之後,放置一旁等待發酵1小時,就可以放到蒸籠裡去蒸。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樂平大包的製作過程主要包括」切、炒、和、封、蒸「五個步驟。(攝影:賴基潤)

&nbsp&nbsp&nbsp&nbsp一個大包重達1斤,因此樂平大包的蒸籠要比尋常蒸籠高四五釐米,一個蒸籠只能蒸8個大包。蒸上18分鐘,一籠籠熱辣燙手的大包就新鮮出爐了,肉香、醬香、面香隨著蒸汽不斷飄出。

&nbsp&nbsp&nbsp&nbsp蒸熟的樂平大包正中開裂,鬆軟到用手指輕輕一按就凹陷,手一拿開就會慢慢自然彈起。用小刀將大包像切蛋糕一樣切開,送入口中,頓覺鹹香中帶點甜,絲毫不覺肥膩。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大包包好後,在蒸籠裡等待發酵1小時,就可以開始蒸。(攝影:賴基潤)

&nbsp&nbsp&nbsp&nbsp做大包21年,守護傳統樂平味

&nbsp&nbsp&nbsp&nbsp作為樂平大包的非遺傳承人,陳瑞銘卻不是土生土長的樂平人。

&nbsp&nbsp&nbsp&nbsp陳瑞銘來自廣東陽西,與樂平大包的緣分要從1999年說起。當時,他是深圳一家酒店的糕點師傅,因為老闆來三水開餐廳,便跟隨來到樂平鎮當廚師,學習做樂平大包,一做就是21年。

&nbsp&nbsp&nbsp&nbsp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各式各樣的點心不斷出現,曾經風靡廣佛的正宗樂平大包,只有陳瑞銘經營的小店堅持在做。「如果有人傳承樂平大包的技藝和口味,我可能就不會堅持做了。」陳瑞銘今年48歲,曾經也想過放棄做樂平大包。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蒸熟的大包,鹹香中帶點甜,絲毫不覺肥膩。(攝影:賴基潤)

&nbsp&nbsp&nbsp&nbsp「炒大包的餡,比我做一桌菜還麻煩。」陳瑞銘說,做大包是件辛苦的活,從麵粉到熱騰騰的包子,需要約4個小時的工序。此外,隨著物價飛漲,原材料越來越貴,做大包的利潤越來越低。因此,感興趣的學徒並不多。

&nbsp&nbsp&nbsp&nbsp「樂平大包是樂平鎮的特色美食,總不能讓它消失吧。」儘管做大包又苦又累,利潤也不高,但食客的支持是陳瑞銘堅持的動力。因為做工細緻口味佳,除了本地街坊外,還有廣州、順德、肇慶的客人專門來吃。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樂平大包重達1斤,外觀比成人手掌還大。(攝影:賴基潤)

&nbsp&nbsp&nbsp&nbsp為方便短暫儲存和外地食客打包帶走,陳瑞銘還將新鮮出爐的樂平大包放涼,裝進大小如A4紙的包裝袋,進行抽真空處理後放入冰櫃。

&nbsp&nbsp&nbsp&nbsp樂平大包的麵皮味、肉餡味、醬汁味,也是歲月流轉中的人情味。它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等情感交融,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談及未來,陳瑞銘說:「會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動。看到大家喜歡吃就是最大的幸福,希望樂平大包的手藝可以流傳下去,為更多的樂平人留住鄉愁。」

&nbsp&nbsp&nbsp&nbsp來源:「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

相關焦點

  • 尋味三水|樂平大包:包中巨無霸 一個一斤重
    在粵式早茶文化中,包子在各式點心中始終佔據著一席之地。在樂平,有一道特色美食堪稱包子界的巨無霸,傳承百年,遠近聞名。這種包子重1斤,包有雞肉、五花腩、半隻雞蛋、香菇、沙葛等餡料,鬆軟可口,白嫩美觀,外觀比成人手掌還大,人們稱它為「樂平大包」,除了本地居民愛吃,很多外地食客也都慕名而來。
  • 做雞蛋韭菜餡包子,掌握幾個竅門,韭菜碧綠如新,營養美味翻倍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上能在家裡吃上一頓營養好,熱量又高的早餐,然後再精神抖擻地去上學或上班,讓新的一天有一個好的開始。很多時候,家長們會選擇做包子給孩子們吃,這是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喜歡吃包子,而且,包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熱量高且容易消化吸收。
  • 做韭菜雞蛋包子餡,這1料萬萬不能少,常有人做錯,難怪包子塌陷
    韭菜雞蛋餡兒的包子是素餡兒中的王者,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這種素餡的包子。雖然韭菜吃完嘴巴裡面會有異味,但是韭菜的營養價值比較豐富,而且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很多人還是願意吃這種包子的。尤其到了秋天的時候,天氣比較乾燥,吃肉包子會覺得油膩,而且容易上火,吃這種素餡的包子既能清腸胃,還可以解油膩!做韭菜雞蛋包子餡,這1料萬萬不能少,常有人做錯,難怪包子塌陷!在做韭菜雞蛋餡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簡單的放一些食用鹽,雞精,十三香等調味品。增加韭菜和雞蛋的鮮香味道,但實際上除了放這些調味品之外,想讓韭菜雞蛋餡更鮮美,這一料是萬萬不能少的。
  • 佛山一個賣魚仔開的酒樓,用的醬油竟是「非遺」
    他是佛山飲食江湖上的一個神話。從一個賣魚仔打拼成身價數億的企業家,憑一己之力把昔日的大排檔做成了珠三角地區的餐飲名店。而拋開其他不說,單就調味醬這一條,就足以說明他的成功和背後的付出分不開。旺閣漁村醬料採用傳統的「日曬夜露」釀製工藝,平均要6個月以上才能成就一道好醬油。
  • 32萬㎡商業巨無霸亮相,佛山王府井紫薇港終於試營業了!
    2020-12-30 17:05:33 來源: 廣州日報 舉報   2011年拿地,事隔9年,佛山王府井紫薇港購物中心終于于
  • 青島最老包子鋪,據說與天津狗不理有關係,名字讀音相同
    包子根據網上資料介紹,這家包子鋪是198幾年開辦,當時去天津請了兩位「天津狗不理」的老師傅來教了兩個月,好酒好肉伺候。在取名的時候將天津狗不理的狗改為「苟」,代表一絲不苟,當年的包子什麼味我沒吃過,但在我們去買包子的時候看到有不少青島口音的大叔大媽在排隊買包子。
  • 佛山寒冷橙色預警生效,凍哭了!
    佛山寒冷橙色預警生效,凍哭了!佛山人表示能明顯感受到這波強冷空氣的威力2021第一波強冷空氣昨日上午抵達粵北,清遠三連一陽的高寒山區氣溫降至-5℃到-1℃,連山金子山、連南板洞水庫、連州南風坳等地分別出現了霧凇、雨凇和小雪等多種雨雪冰凍現象
  • 麵點師教你帶餡花卷做法,比做包子簡單,更好吃,小白也能學會
    說起花卷這種麵食材,很多人都喜歡吃吧,我平時也特別喜歡吃它,經常會做給家人吃的,但是普通的做法實在是吃夠了,所以我這次教給你一種帶餡花卷的做法,它的做法比做包子更加簡單,也會包子更加好吃,小白也能學會,用料也是非常豐富的,一碗麵粉,2個土豆,揉一揉,卷一卷,做好比包子還香,孩子特別愛吃!
  • 一兩包子有3個,遠遠不止50克,那這「一兩」到底說的是啥?
    有個段子說:曾經有一個外國留學生去吃生煎,聽到老闆問要幾兩,於是掏出手機查了一下,發現一兩才50克,於是就要了10兩,結果端上來40個生煎。看起來,無論是包子、生煎、餃子還是鍋貼,這些按兩賣的食物,每一兩其實都遠遠超過50克,可為什麼還要這麼計量呢?02 「一兩」從何而來?為什麼要用「兩」來做主食的計量單位,目前在資料裡看到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舊時候,肉包是有錢人家的吃食。
  • 一兩包子3個,可遠不止50克,那這「一兩」到底說的是啥?
    有個段子說:曾經有一個外國留學生去吃生煎,聽到老闆問要幾兩,於是掏出手機查了一下,發現一兩才50克,於是就要了10兩,結果端上來40個生煎。看起來,無論是包子、生煎、餃子還是鍋貼,這些按兩賣的食物,每一兩其實都遠遠超過50克,可為什麼還要這麼計量呢?02「一兩」從何而來?為什麼要用「兩」來做主食的計量單位,目前在資料裡看到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舊時候,肉包是有錢人家的吃食。
  • 一兩包子有3個,可遠遠不止50克,那這「一兩」到底說的是啥?
    為什麼要用「兩」來做主食的計量單位,目前在資料裡看到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舊時候,肉包是有錢人家的吃食。在江南,請客的宴席上,為了彰顯後廚的本事,就把這包子做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精緻,一兩左右的麵包四個包子,漸漸就成了約定俗成。
  • 包你滿意——來廣州一定要嘗嘗和北方不一樣的包子
    中國地大物博,人們的飲食習慣也迥異,素有「南粉北面」之說,而包子似乎南北通吃,南北方各地都有。北方人說的包子一定要有餡,要不就是饅頭了,而在南方如江浙一帶還有將包子稱為饅頭的。但在古代包子本來就叫「饅頭」。包子起源可見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諸葛亮南徵,取面畫人頭祭之」。
  • 美味的羊眼兒包子,你有吃過嗎?來看看它的來歷吧!
    羊眼兒包子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相傳,清朝康熙皇帝,曾喬裝打扮到前門外,品嘗回民羊肉包子鋪的羊眼兒包子。康熙皇帝走進羊肉包子鋪,殷勤的回民掌柜用小託盤送來了兩杯蓋碗茶。向康熙皇帝問安後,陪著笑臉說:「不怕爺惱,爺在裡邊(宮廷)什麼山珍海味沒嘗過,還屈駕來嘗羊眼兒包子,小的實在不敢孝敬。」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識破,還是佯裝要吃包子。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即日起,佛山日報推出「鄉村振興的樂平實踐」系列報導,聚焦產業強鎮如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敬請垂注。去年11月,隨著三水區樂平鎮禮運路開通,面積達9.6平方公裡、覆蓋20條自然村、超10萬人口的樂平鎮鄉村振興示範區,實現全面連通。如今,禮運路沿線的「一村一品」特色村、文旅項目串珠成鏈,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繁榮景象。
  • 艾山江:做伊犁人愛吃的水煎包子
    艾山江的水煎包通體金黃,皮薄肉多,外焦裡嫩,咬一口,美味無窮。再配一碗醇香的奶茶,唇齒留香間,令人身心舒暢,這也是很多回頭客最愛的伊犁美食原滋味。 「老闆,來20個包子、兩碗奶茶,再打包30個包子帶走!」臨近午時,客人漸漸多了起來,坐滿了20多平方米的餐廳,後來的人只能在門外的小渠邊等候,選擇打包帶走或者等候座位。
  • 做包子時,切記不要只加酵母!多加「2白」,包子又白又香又筋道
    之前咱們說過一期「狗不理」傳奇,很多網友在對其價格表示不屑的同時,又說自家做的包子不比它差。原以為只是隨口說說,但經歷了之前大半年「閉門修煉」,小編發現事情並不簡單,好好的麵粉都被廣大網友買斷貨了,不僅是包子、饅頭,連炸油條春卷這樣的高難度都安排上了,可見咱不是不會,是懶。
  • 羊肉包子做不好很難吃,羊眼包子和倒僧帽是怎麼做到口味一絕的?
    打那之後,四城各地的回民們,竟都紛紛做起了羊眼包子的生意,致使羊眼包子越發廣為人知,連漢族人、滿族人都紛紛吃這種清真小吃了。當然,羊眼包子除了名人效應之外,自身也有其過人之處。做包子時,需選擇肥嫩的綿羊,將上腦剁成肉餡,然後加適量的水、玉蘭片、蔥末、薑汁等。打好餡後,再加入一些香油和鹽,至此餡料就做好了。羊眼包子大小在於小而精,不能包得太大,這也是名字中羊眼的由來。
  • 做醬肉包,牢記3個小技巧,皮白軟不回縮餡鮮嫩還多汁,好吃不膩
    包子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見的主食,韭菜豬肉,豬肉,雞蛋,蘑菇,大蔥,等等是非常普遍的包子餡,餡包子,豐富的營養價值高,深得大眾,喜歡包子在實踐中,我更喜歡吃傳統,這一傳統是一種味道鹹,甜,老少皆宜的食品,其做法非常簡單,下面分享給大家!
  • 元旦假期,在佛山可以這樣玩!
    元旦假期來了你有什麼計劃嗎?小編整理了佛山五區43處打卡點元旦不必遠行,就在佛山過!來到簡村,就不得不去一個地方——綺亭陳公祠。這裡是陳啟沅及其家族所建,木雕、磚雕、灰塑,滿滿的嶺南風情。
  •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6日訊(記者詹海波)1月16日,武漢老字號五芳齋第32屆湯圓節在中山大道總店開幕,活動現場五芳齋湯圓非遺傳承人教授漢服美女,網上直播做湯圓,並在現場贈送10份疊式元宵回饋老顧客。武漢市民想買疊式元宵,需在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六期間到中山大道總店排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