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報》大型系列報導《保定十二時辰》
日月星光,每一位勞動者的默默付出拼起了我們這個城市的十二時辰,帶給城市生機活力,和不斷日新向前。
這樣的一位位勞動者,就在我們身邊,擦肩抑或相遇。這一次,我們用這樣一種原生化記錄,與他們謀面。
他們是勞動者,更是追夢人——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奔跑,追逐未來。
夙興夜寐,抑或披星戴月,無論你在努力的哪個時刻嵌入了保定的十二時辰,都值得被記錄和褒揚。
讓我們一起,藉此組報導,向每一位平凡勞動者致敬。
保定十二時辰·卯時
05:15 眾跑俱樂部晨跑 馮健
跑步三年,瘦42斤跑出「嶄新自己」
「三年前,我192斤,現在我150斤;三年前,我全身都是病,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還有脂肪肝。今年5月剛剛體檢完,所有指標全部正常。神奇嗎?我沒吃藥,每天就是跑步鍛鍊,從不間斷。」8月26日早晨5時15分,今年36歲的馮健開始了晨跑。
北二環,一支四五十人的晨跑隊伍,從植物園出發沿朝陽北大街一路向北,終點是徐水長城工業園區,往返30公裡。隊伍中的馮健說:「我從三年前開始跑步,確切說最初只能走。每天在小區或植物園走上幾圈,和朋友們比比步數。後來就上癮了,第一年走,第二年跑,現在朋友圈裡的步數每天平均都在20000步以上,多的時候40000步。」
05:20 公交司機 李建軍
始發最早,喚醒睡夢中的保定
8月26日早晨5時20分,登上公交1路首班車,已經有不少乘客:到火車站趕火車的外地打工人員,忙著去晨練的老人,趕早班趁機補覺的年輕人……
作為保定始發時間最早的公交車,1路公交帶著一車的乘客開始了新的一天。駕駛這趟車的李建軍是公交二公司司機,也是公交總公司發車最早的公交司機。今年50歲的李建軍,開公交車已經26年了。每天凌晨5時,李建軍都會駕駛著1路公交車載著一車人,穿行於客運中心與火車站之間。發現有拿大包行李的外地乘客上車,他會起身幫他們一把。即便連續七八站都沒有乘客上下車,李建軍仍堅持在每個站牌前把車停下來,報站、停車、開關車門。
05:30 哈囉單車運維員 劉兆君
日復一日忙歸置,很忙活也很快樂
8月26日早晨5時30分,天剛蒙蒙亮,有些涼意。哈囉單車運維員劉兆君早已整裝就緒,騎著滿載單車的三輪車趕到了朝陽大街北國先天下門前。
先把便道上停放雜亂的單車有序規整,緊接著,他將三輪車上的單車依次搬下來,擺好。待所有單車整齊劃一,他拿出了隨身攜帶的抹布,將車身、車座子擦乾淨。「最後還要檢查一下有沒有出故障的車輛,小問題就現場維修,大問題就拉回去。」早晚高峰的前後是他最忙的時候,一天下來,平均搬運單車200輛。
劉兆君今年26歲,在哈囉單車做運維一年多了。他告訴記者:「以前上學的時候經常騎,後來看到很多停車亂象,感覺做單車調度挺有意義,而且時間相對自由。有時候也感覺累,但心裡挺充實。」
05:40 環衛機械組司機 梁志明
灑水作業時我們儘可能小心
8月26日早晨5時40分,陽光大街上一輛灑水車由北向南緩緩駛過。今年37歲的梁志明是競秀區環衛機械組司機,他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已經工作4年多了,每天凌晨2時左右就要起床,簡單收拾下,3時到崗,將灑水車開到指定地點加水,之後開始灑水作業。
他主要負責陽光大街路段七一路到北三環的機動車道,走完這一趟灑水時間需要30多分鐘,中途加水還需要看等候的灑水車多少而定,等待加水的時候,才能匆匆吃早飯。清晨馬路上機動車較少,方便灑水車通行,早晨灑水他們儘量避開上班高峰期。
他說在路段比較複雜的時候,灑水車工作時儘可能小心,在路旁有市民的地方他們要關閉灑水設備,儘量減少給大家帶來的不便。
05:50 工商局退休幹部 黃永臣
大刀耍10多年,古稀老漢稱「冬天不感冒」
8月26日早晨5時50分,71歲的黃永臣如往常一般起床,早早來到人民廣場。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黃永臣先耍了一陣關公大刀用來熱身。
「我老家山東,後來從部隊轉業來到保定,從退休以後開始練武,大刀、小刀、太極劍、棍法都喜歡。」黃永臣告訴記者,他熱身用的大刀重8斤左右,耍起來既考驗臂力,也對腰腿有要求。
每天早上5時—8時,黃永臣都會堅持鍛鍊三個小時。時間久了,老人的身體越來越好。雖然已經古稀之年,但黃永臣腰腿都不錯,眼也不花。相比一些老人害怕冬季,黃永臣則笑稱「冬天不感冒」。
06:00 市供水總公司查表員 李冀陽
無論酷暑嚴冬 精準記錄水錶數值
8月26日早晨6時,市供水總公司營業處查表一室查表員李冀陽騎著電動車來到興華路30號平房區內,開始當天的查表工作。
今年35歲的李冀陽從事查表工作近十年了,負責著蓮池區18條街道、共1000多戶水錶的查抄工作。他先用鐵鉤將25公斤重的井蓋用力拉開,再用查表杆將錶盤上的灰塵擦抹乾淨,探身仔細查看和記錄數據,最後將水費通知單放置或張貼在用戶家門外的醒目位置。
查表事不大,可冀陽知道,但其精準到位與否,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所以他總在查表過程中操心些「份外事」,比如幫助東關大街紅軍宿舍長期虧水的5戶孤寡老人聯繫工人義務維修管道、及時發現城隍廟街一商業門臉內存在大量漏水並想方設法尋找房主……
06:10 運輸隊退休員工 王敏
練武50載,花甲老人稱「堅持最重要」
8月26日早晨6時10分,62歲的王敏一身功夫衫來到人民廣場南側,開始晨練。同王敏一同到來的還有他的徒弟——60歲的陳冰。
兩人先是練了一通嶽式連拳,隨後又是練起對打十二棍。在現場,兩位老人兩米長的棍棒交擊,發出清脆的響聲,看上去頗為熱鬧。看到記者拍照,王敏還專門給記者擺了幾個造型,看上去很有大師風範。陳冰則告訴記者,她跟著王敏練武也有10年左右,從160多斤減到了120斤,身體狀態越來越好。
王敏稱,他從12歲開始練武,後跟隨邵運忠先生學武,如今已經堅持練武50年。「每天除了嶽式連拳,還練子龍槍40式,春秋大刀38式……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堅持最重要。」王敏告誡稱,任何鍛鍊要找到正確的方式,在適合自己的同時,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穫。
06:15 瑞興路早市 田海明
以此養家 越忙越開心
8月26日早晨6時15分,東方剛剛泛白。田海明一家已經來到了早市,他的父親把放魚的箱子搬下車,母親則忙著給魚兒通氧。各類魚蝦,在一家四口的操持下,幾分鐘就新鮮地被擺放出來。
「這是桂花魚,好吃。」說話間,田海明熟練地將一條活蹦亂跳的魚撈起來。今年32歲的田海明到這個早市已有4年,由於常年和魚打交道,田海明的手非常靈活,無論顧客想挑哪條魚,他都能一把撈出,鮮少有錯。「21塊錢,您拿好了。」6時20分,隨著第一位顧客的到來,田海明一家也開始進入了繁忙狀態。
「早晨3點多就要去上貨,父母5點也要起床準備到早市來,兩個孩子自己在家。」田海明的話語間透著些許無奈,「做水產並不輕鬆,但靠它養家餬口,忙點值啊!」
06:50 老保定陳少忠
每天「遛鷹」,耄耋老人稱「人要有愛好」
8月26日早晨近7時,人民廣場一位放風箏的老人引起記者注意。老人放的風箏,留在手裡的線只有三四米長,隨著風箏不斷轉動身體。這個小鷹一般的風箏發出呼呼的聲音,時而輕飄飄滑翔,時而加速上下盤旋,做出撲擊的動作。
老人名叫陳少忠,今年82歲,已經玩風箏70年。「這個鷹一樣的風箏叫盤旋風箏,是我自己做的,家裡還有幾十個。每天早上,我都出來『遛鷹』。」陳少忠告訴記者,「遛鷹」時眼睛要一直盯著鷹頭,手來控制飛行速度,腳步來控制身體節奏。
「人老了,一定要有個愛好,不然,生活多麼無趣啊!」說話間,老人又玩了起來。
06:35 百花路坑家驢肉火燒店 師紅霞
為人們提供美味的早餐
驢肉火燒作為古城保定的知名美食,吸引著眾多市民。
8月26日早晨6時35分,是師紅霞和丈夫坑師傅最忙碌的時候。他們每天早晨5時30分到店營業。隨著顧客們的到來,他們也越來越忙碌。由於客流量大,兩人配合著,坑師傅切肉和火燒,師紅霞負責包裝、收費。這一忙,往往就是三四個小時。
在忙碌的間隙,師紅霞簡要介紹幾句。「我們做出美味的驢肉,每天都有固定的流程:下午開始宰割,晚上11點下鍋,凌晨3點出鍋。」說起每天的工作,她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我們用好原料、祖傳秘方做出來的肉,回頭客特別多。」
今年55歲的師紅霞和丈夫做這一行已經有30多年,看到顧客們吃得香甜,她甚感欣慰:「能給大家提供美味的早餐,我覺得很充實。」
相關連結:
卯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四個時辰,對應時間為凌晨五時到早上七時。
來源:保定日報
「城市這臺運作中的機器怎麼能少了我們這群零部件」
微信ID:保定發布
「中共保定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政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