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橋小攤上看到的那些立體畫,是怎麼做出來的?

2021-01-10 中科院物理所

我打小就對這種酷炫的立體畫超感興趣,比較常見的偶遇就是在天橋上看老爺爺擺攤,總有賣的那幾種,有虎虎生威型,虎毛在翻轉中纖毫畢現的;也有那種轉一轉就變幻個動作,老虎從「潛伏爪牙忍受」的靜態圖,瞬間張牙舞爪...只要在天橋遇見這攤兒,總是忍不住停下來翻看有沒有進新貨...

這次在又找了 N 久的製造視頻和各種文獻資料後,感覺我們終於能解釋清楚了!那這種立體畫卡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立體原理

先說下結構:這種 3D 光柵卡的表面,其實覆蓋了一層柱狀的透鏡,就是在我們用手摸表面時,那個凹凸不平感的來源。當這層柱狀透鏡結合到平面畫上之後,才有了畫面立體的效果。

再來看為啥會立體,注意看下圖每一個小柱狀透鏡底下的平面畫:是由左邊(淺灰色塊)圖像和右邊(深灰色塊)圖像的切片組合而成的。

原理就是利用透鏡對光線的折射,我們左眼能看到左邊的圖像,右眼能看到右邊的圖像,這就產生了一個視差,也就出來了 3D 光柵卡的立體效果~

多圖原理

當我們想產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也就是那個「轉一轉能變圖」的多圖效果,那就得再去控制光線的折射和聚焦。比如讓我們在直視時,只能看到下圖深色切片的畫,再轉一轉卡片換個角度,我們就只能看到淺色切片的畫,而看不到深色切片的畫。

理一下邏輯:先是我們看畫面的視點移動了,看到了透鏡下不同的畫面,才有了畫面內容的改變——變畫效果!這個光柵卡是製作出來以後的結構就一直是固定的了。

搞清楚了結構和原理後,那麼我們接下來就要進入製造環節啦~

光柵卡原料

光柵卡的原料很簡單,就是塑膠粒,製造的關鍵點全在於怎麼做結構...

模具壓面

先把塑膠粒熔到半液狀,接著就上模具,在這個精細的模具裡,讓塑料板的一個面去被擠壓成柱狀線條,另一面則是保持平面。

這個柱狀表面的光柵,大概長下圖這樣...(我覺得靈魂手繪的挺好看的 = =)

切割成片

接著把成卷的光柵板抻開鋪平,去測量各個部分的光柵厚度。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後面成變幻圖是需要光線折射進入的,如果各部厚度不一致,那折射角度也會各處對不上。

確認之後就可以將形成的光柵板,給切割成單獨的片狀待用了。

測試光柵板

現在需要把製造出來的光柵板進行對線,來確認光柵板的尺寸,以及怎麼個對齊聚焦。忍不住就回憶起小時候看《小虎隊冒險記》時,用解密卡在紙張上移來移去找答案的童年往事...

對齊之後,還需要對單片的光柵卡進行抽樣檢測透鏡厚度,以免到時候無法聚焦。需要用到下圖的精細機器,之前只測了剛製作出來的塑料板厚度,是沒法像現在這樣看到每個柱子的精細尺寸的。

這之後還需要做些韌性測試、斷裂測試啥的,用來確認穩定的產品壽命。

平面圖設計

在原理部分我們講解了一張平面圖能達到立體或動畫的效果,是因為這張圖並不是普通的一張圖,而是由幾張圖各自切成非常狹小的條子,再按照順序交替組合而成的,可以說是經過了「編碼」處理的。

雖然一般來說兩張圖就能看到立體效果,但現在電腦做圖已經非常快速了,所以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往往會使用一組序列的連續若干張圖,去組合起來展示。

這樣合起來之下,根據觀察的角度不同,只要同時看到這個序列中的幾幅圖像,就會感受到立體效果。比如下面用了小十張,多角度看看,還能看到動畫的效果。

我們放大已經做好的圖看看,就會發現畫面的模糊部分是由許多不同的圖組合而成的,這部分到時候通過透鏡的折射,就會聚焦在不同的視點上,就能產生動感的效果了~

打樣測試

接著鋪設彩膜片和細布,再一起裝進墨箱,我們來列印一個樣本測試下效果!

列印完,此時還是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不太高清的 2D 圖片...

但是把光柵板放在上面,你就發現一切都變了!瞬間成為最閃耀最動感的立體動畫!移動一下光柵,聖誕老人的飛機螺旋槳就一直在轉,而禮物也開始緩緩下落。

組合成品

批量的把塑料層和畫面層都製作完成後,就要進行組裝了!畢竟這光柵要和處理過的平面圖雙劍合璧,珠聯璧合,才能達到完美的觀賞效果...

首先負壓把光柵板送去印刷,畫面是被印在光滑層的,要是被印在透鏡面,那就....毫無效果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顏色也要一種一種地上,把顏料逐層上好後,就可以利用過塑機,在畫面層上再粘附一層保護層,以防止畫面脫落。

最後把 3D 畫給切成一片一片的獨立包裝,就大功告成完成了!回到開頭的酷炫到沒朋友的三張展示畫面,我們也能知道切分的何止三張,只是做了三個主畫面的呈現,還有非常多的過程幀夾雜其中。

等等!小編還有話說

小時候還有一種 3D 立體畫,那是真的純裸眼無道具!那時候代表著先進科(huan)學(xiang)力的《科幻世界》,在某幾期封底刊登了 3D 立體畫,說是看著看著,就會有物體從畫中浮現...然而不管我怎么正對、側對、靠近、遠離看,都只是一片普通的畫面,困惑多年。

到昨晚小可愛 Nancy 在後臺發來一個圖,並告訴我能看到一輛浮在空中的滑板車...我鼓起勇氣,再次花了若干分鐘看圖,最終發現需要讓自己雙目不聚焦的失神呆滯狀,才行!這可真的是,要麼改變環境,要麼改變自己了...

嘗試一下就可以了,我剛失焦的有點久,現在有點頭暈...

校對:Cast + 江小喪

截圖:陽哥

文中 Gif 主要截取自 Discovery《How it's Made-3D lenticular card》以及專利文獻CN103419321A 和散落四方的忘記從哪裡存下來的資料...

來源:有趣的製造

編輯:lwk

相關焦點

  • 疫情漸漸好轉,城市天橋上擺攤算命,摸手就能算出運勢?你怎麼看
    疫情漸漸的控制下來,深圳也成為了低風險區域,隨著天氣漸漸的熱起來,戴口罩的人也漸漸的少了起來,很多天橋上慢慢恢復了往日生機,在天橋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莫過於算命和辦信用卡,。現在已經是5月底,深圳已經漸漸地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在其他省份的城市也來深圳工作,龍華天橋上也熱鬧起來了,其縮影足以折射出百態人生,路上的行人依然是匆匆而過。這是位於龍華汽車站對面的一座大天橋,最近一段時間天橋上可熱鬧了,各行各業都來聚集了,在一家擺攤放著不開口就可以測色出貴姓,真是那樣說的那樣神乎其神,不知道有沒有測試過的朋友,這有沒有科學依據,研究著書,看上去很學問。
  • 街邊小攤,炸雞架骨15塊錢一斤再送半斤,這個到底是什麼肉?
    一般生鮮菜市場不會賣雞叉骨,菜市場攤點盈利模式是走量,只有賣的多,才有錢賺,而分割雞叉骨是技術活,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都很大,所以菜市場早市的雞肉攤老闆不會把時間花費在分割雞叉骨這件事上,而且雞叉骨不值什麼錢。 竟然雞叉骨不出自菜市場雞肉攤,路邊小攤賣的油炸雞叉骨又從何而來?
  • [東營]天橋上現合夥騙局 聾啞大師「免費」算命
    一位「聾啞大師」天橋上「免費」算命,引得市民紛紛好奇圍觀,人群裡的兩位「託兒」卻讓他露出了馬腳。8月30日,記者在濟南路中心醫院天橋上目擊了這樣一場合夥騙局。   一位「聾啞大師」天橋上「免費」算命,引得市民紛紛好奇圍觀,人群裡的兩位「託兒」卻讓他露出了馬腳。8月30日,記者在濟南路中心醫院天橋上目擊了這樣一場合夥騙局。  「大師叫你呢,還不快過來?」8月30日中午,記者途經西城濟南路中心醫院天橋,一名女子招呼記者。
  • 朋友圈那些高大尚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看到真相我都笑了!
    大家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非常好看的照片,但是小夥伴們,你們知道這些照片是怎麼拍的嗎?旺往好看的照片,後面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拍攝過程,這些拍攝過程可能非常的奇葩和逗比,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一下朋友圈,那些被瘋狂點讚的照片,原來是很搞笑的拍的。
  • 過街天橋裝電梯,夠意思!
    為什麼大家看法大轉變,是因為天橋新增設了電梯等無障礙設施。記者獲悉,除了這座橋,阜通東大街新建的過街天橋,也將配備無障礙設施。增設電梯 天橋告別「雞肋」目前,櫻花東街新建的這座過街天橋橋上的附屬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橋上還貼心地建了隔音板。大家更關注的是橋兩側的垂直電梯。路人不時舉起手機拍照。記者看到,電梯門前還修建了坡道,方便輪椅的進出。
  • 18歲「最帥男生」患自閉症:擅長立體畫想當翻譯
    原標題:18歲「最帥男生」患自閉症:擅長立體畫想當翻譯   所見都是創作素材   周翔宇比較好的作品,都被媽媽張女士拍了下來,畫面內容要複雜得多。記者看到,小周畫的停車場入口前,有一排等候的私家車,路旁一塊標識牌上寫著「一人一桿,追尾危險」,值班室牆上還有「入口領卡」字樣,有箭頭指向領卡位置。電子屏上,還顯示著剩餘多少車位。   張女士告訴記者,兒子在兩歲半時,被查出得了自閉症。他不喜歡跟人接觸和玩耍,但記憶力非常好,一篇文章聽幾遍就記得很清楚,可以原文複述。
  • 中山路過街天橋將拆?34年老照片火了,網友:回憶殺|評論區見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些老照片  來回憶一下那些過往  看看時間是如何地變遷    1983年3月,未建人行天橋時的中山路、膠州路口(逄淑才收藏)    1986年9月,即將竣工的中山路人行天橋(逄淑才收藏)
  • 仙葫大道兩座新建人行天橋30日開通
    仙葫大道濱江小區人行天橋即將啟用。記者賴有光攝好消息!仙葫大道上新建的兩座人行天橋已基本完成建設,以後行人過街將更加安全便捷。記者昨日從南寧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投公司)獲悉,仙葫大道濱江小區人行天橋和觀瀾溪谷人行天橋計劃12月30日投入開放使用。
  • 留「手尾」天橋上半年解決問題
    一追到底    南都昨日報導《去年承諾必建天橋 現在半數留「手尾》:廣州近一年前表態將投半個億修建「十大天橋」,平均每座耗資約500萬元,工期都定在去年內完成。然而至今,這些天橋並未像廣州市建委微博所稱的「已全面完成」,至少半數都留有或大或小的手尾問題。
  • 南塘過街天橋下 斑馬線已被取消 設置隔離欄
    溫州網訊 昨天,市區南塘過街天橋橋下附近的斑馬線被取消,並在馬路中間設置了隔離欄,避免行人貪圖方便橫穿馬路。此前,不少行人沒有選擇走天橋,而是從斑馬線橫穿馬路。本報3月21日曾以《橋上空蕩蕩橋下步匆匆南塘過街天橋為何遇冷》為題作相關報導,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 中山路過街天橋…老青島人這樣說(視頻)
    中山路過街天橋於近日將拆除完畢,5月27日,大眾網快快幫記者來到現場看到,天橋出入口已封上圍擋,等候拆除。在現場,不少青島市民前來拍照留念,一些攝影愛好者也前來拍照留作念想。  「這座橋有三十多個念頭了,小時候總喜歡在橋上跑來跑去。」
  • 9座過街天橋:架起「幸福橋」,暢通「暖心路」
    「站在天橋上,不僅心踏實了,視野也開闊了,這天橋啊建得好!」每每經過位於市區青島路上的齊魯大道過街天橋,市民鄒強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2020年,9座過街天橋拔地而起,宛若一道道「幸福橋」,連接起道路兩側,讓交通順暢、百姓舒心。
  • 去年承諾必建天橋 現在半數留「手尾」
    在此一個月前,「廣州建設」官方微博在2012年城建工作成績年度盤點中稱,「東曉路—海聯路路口等10座天橋工作任務已全面完成。」    時間回溯至一年前,廣州市建委公布2012年擬建成的10座天橋及BRT天橋雨篷項目名單,其中包括南洲北路跨瑞寶湧天橋、同泰路從雲路口天橋等。然而時隔近一年後,南都記者逐一實地回訪發現,官方所稱「已全面完成」的10座天橋,其實並未建好。
  • 乞丐天橋上乞討,男子每天給他一百塊,第六天他流淚報了警
    阿邊每天坐在天橋上,面前放只破碗,等待路人好心施捨。這天阿邊在天橋乞討的時候,一個男人急匆匆走了過來,看了眼正在乞討的阿邊,臉露同情,於是停下腳步,掏出皮夾子,取出張嶄新的百元大鈔,放進阿邊面前的破碗裡。阿邊乞討這麼久來,路人施捨的都是一塊兩塊的毛票,還從來沒收到這樣的大鈔呢。
  • 繼過街天橋之後,中山路又有大動靜!
    今年,隨著中山路膠州路人行天橋拆除、  濟南路拓寬、太平路53號的國風大酒店拆除  等工程啟動,  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  再次成為青島市民關注的焦點  △6月9日深夜,青島最老的過街天橋——34歲「高齡」的中山路人行天橋正式啟動拆除。(資料圖)
  • 菜市場上那些賣不掉的死魚都怎麼處理了,快來看看怎麼處理魚的?
    菜市場上那些賣不掉的死魚都怎麼處理了,快來看看怎麼處理魚的?如今飲食對於大家來講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呢,畢竟自古以來吃對於大家來講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東西了呢,只有吃也才是可以滿足大家的一個味蕾的,而吃東西也是會讓人覺得有一種非常幸福的感覺!
  • 地攤上的古董越來越假,怎麼還有人買?網友:古代版「光頭強」真厲害
    古玩市場,除了上個世紀短暫的退出人的眼中,可後來古玩市場一直都挺熱門的。比如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這裡除了文房四寶,一些較為有年頭的東西,還有許多的小攤。在小攤上,一個個看著古色古香,很有年代感的古董隨意的擺放在上面。實際上,大部分的小攤充斥著水貨,是現代工藝造價,很少有真的古董。
  • 暖心攤主卻被限制經營,做點好事怎麼這麼難
    攤主現在只希望,能找個承擔得起房租的門頭房繼續做餃子。有網友表示,做點好事也太難了。這家小推車臨時攤點已經擺了大半年了,每到飯點,周圍幾個建設工地的工人們就會趕來吃上一份不限量的水餃大餐。由於周圍也沒有餐館,一直以來小攤的生意都不錯,雖然利潤不高,但勝在光顧的客人多。剛開始擺攤的時候,小份30個8元,工人們不夠吃,所以攤主才想出了8元不限量的方式。
  • 鼻頭上每天冒出來的那些點點,真的是黑頭嗎?
    前兩天有朋友在留言區裡面說脂質微絲的事情,我回覆說這個最好是寫一篇文章來說明一下——真的,很多人在鼻頭(以及前額、下巴和兩頰)看到的那些顏色不是很深的「黑頭」,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黑頭。黑頭到底是什麼呢?一個正常的毛囊,皮脂腺分泌出來的皮脂會順著毛孔流到皮膚表面上。而漏鬥部(毛孔開口的那個像漏鬥的部分)的皮膚也是會有其他部位皮膚那樣的「脫落」行為的——新陳代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