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新聞丨日本年號多取自漢籍,《尚書》《周易》《詩經》最多

2021-01-09 澎湃新聞

日本新天皇將於明年5月1日即位,與之相應的年號也將改變。據日本媒體報導,圍繞改元一事,日本政府正討論改變此前年號出自中國古典作品(漢籍)的習慣,將日本古典作品也列入選項範圍。報導稱,日本政府有意將《古事記》、《日本書紀》這些作品將成為候選年號來源。

日本年號原本來源於中國,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自645年「大化改新」開始採用年號至今1300多年,日本的年號均出自漢籍,沒有採用日本古典作品的例子。除去早期來自於「祥瑞」之物,如「神龜」,「寶龜」等都是由「靈龜」而產生的年號以外,大多出自中國古代典籍。日本是否會出現第一個源自日本古籍的年號目前尚未知曉。

《尚書》最受青睞

據新華社資料,年號在日本被稱作元號,年號的使用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漢王朝。據《日本書記》記載,日本最早的年號出現在645年「大化改新」時,當時以「大化」作為年號。在7世紀中後期斷斷續續出現新的年號的記載。直到701年,文武天皇5年,建元「大寶」,此後,年號才作為一個固定的紀元方式被沿用至今。

記者查閱相關學術論著發現,自 645年孝德天皇使用「大化」年號以來 ,1300多年間 ,日本天皇年號的總數為247個,其中大多來自於中國古代典籍。

據學者統計,這些年號大約出自於106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日本天皇年號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書》,達37次;其次是《周易》,達27次;再次是《詩經》,達15次。 此外如《禮記》、《孝經》、《周禮》等典籍也都產生出日本天皇的年號。

以明治維新以來的幾個年號為例:目前的「平成」年號來自《尚書·大禹謨》中的「天平地成」,此前的「昭和」年號來自《尚書·堯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大正」取自《易經·臨》中的「大享以正,天之道也」;而「明治」的出處則是《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訪問中國,在訪問西安期間,明仁天皇曾專門參觀了西安碑林博物館,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年號「平成」的出處。

日本天皇年號除了多來源於中國古代典籍,一些年號甚至直接照搬中國年號。由於中國長期領先於日本,特別是在唐代,日本積極向唐朝學習,包括一些唐代帝王的年號。如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日本清和天皇也把自己的年號定為「貞觀」;唐德宗的年號是「貞元」,日本圓融天皇也把自己的年號定為「貞元」。

1300年年號僅用72個漢字

據新華社資料,明治維新以前,對於年號變更並無太過嚴格規定,除新天皇登基之外,還會因某些自然現象變更年號,從而導致一個天皇往往有幾個年號。而自明治維新以後,《改元詔書》宣稱「從今往後,改革舊制,一世一元,奉為永式」,明確規定此後只有在新天皇即位時才能更改年號。

根據政府的年號選定手續,日本首相需選擇「很有見識」的數名學者,由他們提出2至5個新年號備選方案。新年號固定為兩個字,應易讀且從未用作年號。在經過與參眾兩院議長商量後,由政府通過內閣會議決定新年號。

據《每日新聞》,1979年新成立的《元號法》中規定,平成時期改元的程序為:先由政府委託的學者提出方案,再由官房長官進行探討,在首相的指示下選擇數個草案。之後舉辦懇談會,從各界有識之士中徵集意見,然後再聽取國會眾參正副議長意見。最後,全體閣僚會議共同商討,由閣僚會議決定結果。

1989年裕仁去世後,皇太子明仁即位,昭和天皇逝世當日以內閣決議的方式宣布新年號。明仁天皇的「平成」年號正是按照上述程序產生的首個年號。

日本的年號在漢字使用上,與中國相同,最多的是兩個字的年號,據學者統計,佔年號總數的98%。此外也有四個字的年號。

此外,學者統計發現, 日本年號所使用的漢字是很有限的,只使用了72個漢字。即:大、萬、久、天、雲、元、中、長、仁、化、歷、文、正、平、弘、白、永、字、鳥、老、至、護、亨、同、吉、成、慶、貞、朱、安、觀、齊、興、壽、靈、應、龜、延、武、明、昌、國、和、寶、享、治、承、昭、泰、勝、政、保、養、康、建、祚、神、乾、寬、禎、祥、授、祿、銅、喜、景、雉、感、福、嘉、德、衡。

其中,用於字頭的漢字有43個字(其中「天」 字是用於字頭最多的字,共出現27次)。用於字尾(中)的有59個字(其中「和」與「治」字是用於字尾最多的字,達18次);同時用於字頭和字尾的有30個字(其中「永」字用於字頭和字尾合在一起為出現最多的字,達29次)。在這些漢字中,只出現一次的有30個字,約佔41%;而出現兩次以上的則有42個字,約佔59%。

相關焦點

  • 一千三百多年來 日本年號首次成功「脫中」
    從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仿照唐朝制度,設立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大化」以來,1374年時間,247個年號,出處全部來自於中國典籍。即使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最想跟中國劃清界限的那些年,這個傳統也沒有變。「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
  • 一千多年來,日本年號均取自中國古籍,如今「令和」為何打破舊規
    提到日本更換新年號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這一次,日本的年號選擇了"令和"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大家應該有所了解,在過去的一千多年裡,日本的年號都會在我國的典籍中挑選,而這次日本打破了舊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安倍有著其他的目的嗎?
  • 下一任日本天皇的年號會是什麼呢?
    2、日本天皇的年號由來都是來自中國古典書籍。日本文化源自漢文化,他們雖然說日語,但在研究漢學方面,可是有極為高深的專家的。日本文言文用得相當精到。投降時的終戰詔書、對美國的宣戰詔書、對軍人的敕諭等重要文件,無不是由漢學智囊團深文周納,研究切磋了幾天幾夜才搞出來的。
  • 尚書精選:秀外惠中的寶寶名,個個都恰似狂放不羈美少年
    據統計,1300多年間,日本天皇年號的總數為248個,這些年號大約出自於106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書》達37次;《周易》達27次;《詩經》達15次。
  • 換個年號顯出日本文化底子薄
    眾所周知,日本的文化來源於中國,底子薄,無論用什麼方法來去中國化,都無法實現。今天,日本宣布新天皇即位之後的年號為「令和」,之前日本年號幾乎全部出自中國古典,很多日本政治家一直呼籲年號要去中國化,於是這次的年號遴選,找了精通中國史、中國古典文學和日本古典文學的專家,絞盡腦汁,終於找到一個去中國化的好名稱「令和」,這個名字來自日本古典歌曲集《萬葉集》(地位類似中國的「詩經」)。
  • 如何通過《詩經》給孩子取個好聽的名字?
    最近找詩經女孩給孩子取名字的人多了起來,因為家裡的親戚紛紛添了二胎。不知從何時起,取名興起了一個復古風,從《詩經》、《楚辭》裡取名也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那麼,取名有什麼方法論嗎?取名是否只要好聽就行了?詩經女孩試著從方法論角度闡述一下,如何通過《詩經》這些古籍,給孩子取一個好聽的又有內涵的名字來。一、古代的人們如何取名字?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這兩年日本的頭號大事自然是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登基,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制定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走向了「令和時代」。(「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拋開網友們對新年號的調侃和玩梗,我們來聊聊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年號」。
  • 年號那些事兒
    漢武帝把他即位的第一年(前 140 年)追稱為建元元年,表示開始用年號紀年」前 110 年漢武帝封禪泰山,改元「元封」,這是有史記載第一次有改元詔書的年號。年號紀年亦有其不足,首先是年號的數量紛繁龐雜,其次是年號的時間長短不一。 我國歷史上年號數逾千,到了明太祖時期才確定一帝一元。年號頻繁更換的局面屢見不鮮。
  • 怎麼樣用尚書取嬌小玲瓏的女寶寶名,錦繡前程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代經典可以怡情、養性。古人在取名的時候,也喜歡從《詩經》《楚辭》《論語》《尚書》中入手。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看看如何從《尚書》取名吧。   一、《尚書》中嬌小玲瓏的女寶寶名  1. 靈天  出自《尚書·周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 貞觀、文明、乾元……這些古代皇帝年號原來都和易經有關
    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自此時長23年的貞觀之治拉開序幕。唐太宗在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基礎之上,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而後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吸取隋亡教訓,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統治政策,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貞觀」的年號有何寓意《周易·繫辭傳》寫道,「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 常用漢字,最多15筆畫……日本定新年號有這6個注意事項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日本明仁天皇將於下月退位,新天皇即位後的年號一直廣受猜測。日本共同社29日稱,日本政府當天決定,由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於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30分舉行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將在4月1日中午舉行記者會,就新年號發表講話。
  • 取這些名字的寶寶最多,看看有沒有你們家的?
    (新聞和圖片來源:杭州公安)前一陣,廣東佛山2020年新生兒爆款名字也出爐了,男孩取名為「梓睿」的最多,已連續2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連續5年排行榜首。看著這些名字,網友們都炸開了鍋,老師們表示上課經常點錯名,不喜歡重名的家長表示圖片已存檔,以後給娃取名一定要避開。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年號實際上就是國家的紀年,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起始於漢武帝。終結於滿清溥儀,漢武帝的年號為建元。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第一個年號,此後形成制度。新君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改元。溥儀登基後,年號是宣統,這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年號。建元宣統聽著挺押韻。
  • 詩經丨公司取名:如何為公司取一個品牌名字?不妨先從詩經開始!
    《詩經》作為一部從古至今的「取名經」,影響之深遠,不僅可以取男孩女孩名,還能為公司取名,看看如何從詩經裡為公司起一個有自己品牌文化的好名字吧?譬如著名品牌「宜家」,是一家家具結合設計的品牌文化公司,光是名字就讓人過目不忘,名字好在只聽名字,就知道這家公司是做什麼的;其次,名字朗朗上口,印象深刻,簡約大方。那麼他的名字和《桃夭》這首詩有什麼直接聯繫嗎?
  • 辛德勇談《羅氏墓誌》的紀時①|唐玄宗的年號
    日本至今還沿用著年號,而且每個新年號一啟用,同時也告訴子民這年號是怎麼選的——也就是清楚說明新年號是出自什麼經典,譬如剛剛行用的「令和」,出自日本經典《萬葉集》。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雖然大多沒有做這樣的說明,但日本的做法是跟中國學的,要找,也大多能夠找到出處;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這樣出自古代某一通行的經典。
  • 辛德勇談《羅氏墓誌》的紀時|唐玄宗的年號
    2020年11月13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通過新聞媒體正式向社會各界公布了它的基本情況(《新京報》記者蕭舒妍《顏真卿早年墓誌真跡亮相,系首次經考古出土》)。 日本至今還沿用著年號,而且每個新年號一啟用,同時也告訴子民這年號是怎麼選的——也就是清楚說明新年號是出自什麼經典,譬如剛剛行用的「令和」,出自日本經典《萬葉集》。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雖然大多沒有做這樣的說明,但日本的做法是跟中國學的,要找,也大多能夠找到出處;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這樣出自古代某一通行的經典。
  • 日本4月1日發布新年號 5月1日開始施行
    日本執政聯盟成員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2日說,日本政府定於4月1日發布新天皇繼位後使用的新年號。  明仁天皇定於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5月1日繼位。山口1月2日在首都東京發表演說,向媒體證實:新年號將在4月1日發布、5月1日開始施行。
  • 怎麼用《尚書》取卓而不凡的男寶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用《尚書》的名句給孩子起名測名,應該是一種既新穎又不失傳承了古文明的好方法。   一、《尚書》中卓而不凡的男寶名字  1. 功明  出自《尚書·虞書·益稷》: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 《詩經》中的草木世界
    採採芣苢 見岡元鳳《毛詩名物圖考》 日本平安杏林軒1785年版中國很早就有博物的觀念,這種觀念講究見多識廣、通曉眾物,如晉代張華的《博物志》,就包括山川地理、飛禽走獸、人物傳記、神話古史、神仙方術等知識,其中只有前兩類屬於「博物學」的知識範疇。簡言之,博物學所考察的對象,與傳統訓詁學門下的「名物學」相類,但是其目的多是為了「利用厚生」,「資博識而利民用」。
  • 日政府決定新年號擬定方針 每字最多15畫
    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3日報導,圍繞2019年5月1日改元事宜,日本政府近日決定,新年號要使用筆畫少、容易理解的漢字。  報導稱,這是為了防止民眾對新的年號感到陌生。預計新年號的候選方案在被縮減至3個後,將交由學者和參眾兩院議長評審。日本政府將根據學者和兩位議長的意見作出最後決定,並於2018年公布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