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大型紀實類節目《父母勸婚實錄》——《我家那閨女》。
有了上一季《我家那小子》的 ,「閨女」水到渠成,從它居高不下的收視率來看,觀眾對於明星的家長裡短的事兒,還是頗感興趣的。
和那小子一樣,節目採取的是家長演播室觀察子女生活的方式。按照節目組前期宣傳的看點,是重視生活的意義以及重拾親情的關係。
只不過從第一期開始,所有的話題都和「你為什麼還不結婚」較上了勁。
四位爸爸剛一坐定,維嘉讓他們各自給自己的女兒打個分,每個人都是接近滿分的高分。
於是這個「死亡問題」就非常「順其自然」地被拋出來了——那為什麼找不到對象?
從此,這句話就如唐僧的緊箍咒,時不時縈繞在耳邊。
這大概是我和這幾位女明星距離最近的一次了:原來不論你多麼優秀,你依然躲不過催婚這道坎。
一、你的所有問題,都來源於單身
袁珊珊的獨居生活一直被演播廳的爸爸們瘋狂吐槽,袁爸爸毫不留情地拆臺:平時都甩得亂七八糟的;吳昕在家泡腳也不忘化妝,在深夜獨自拼起了積木……這些在子女們看來自由無拘束的單身生活,在父母眼裡,簡直太過悽涼。父母不相信,那個點著外賣,東西擺放不整齊、只能和自己對話的女兒,是過得幸福的。
即使觀察嘉賓,南都主編易老師也表達了自己作為單身女性對於自己現階段狀況很滿意。爸爸們依舊一臉難以置信,認為這只是為自己無法結束單身生活的「精神勝利法」。
而縱觀閨女們的生活,吳昕深夜和沈凌哭訴自己正面臨的職業瓶頸:一畢業就進入到萬人仰慕的大節目,起點高也就意味著,你身邊的人都是行業內頂尖的人物。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似乎被困住了——雖然這麼多年一直在主持快樂大本營,觀眾卻始終沒有找到她的定位;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她也是唯一一個被砍的節目。
雖然帶有一些自怨自艾的成分,但這樣的問題並不是結婚所能解決的。爸爸們,或者說大多數的家長們,都在執行著「只要,就」的原則:害怕生孩子,害怕承擔不起養育他的責任?不,只要你生了,在摸到孩子的小手時,你就會改變看法。不想談戀愛,覺得會失去很多的個人空間?不,只要你談了戀愛,你就會感受到戀愛的甜蜜……
所有的你不想、你不會、你一個人的所謂「孤獨」,都是因為,你單身。
二、你三十了,你該結婚了
我曾經問過我媽:「你和我爸是什麼時候決定結婚的?」。我媽想了一會兒,回答我:「也沒有哪一刻決定結婚,本身認識就是別人介紹的,也沒什麼感覺,彼此不討厭就算開始戀愛了。談了兩三年,差不多歲數了,就結婚了。」一切都順理成章,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
「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也是父母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大張偉就揶揄道:「那我五十歲了就該船紅毛衣了嗎?」。他們最擔心的,不是你不結婚這件事,而是與眾不同。
——大家都二十七八歲結婚了,你怎麼就不行呢?
——別人小孩都打醬油了,你什麼時候能讓我抱孫子呢?
那種身邊人的兒女都已經結婚生子的消息常常讓家長產生焦慮的。」別人都可以的事兒,為什麼你不行呢?」
我們從出生起,就活在比較中,從比成績到比事業,甚至於結婚的速度,能要拿出來比一比。
家長對自己有一個誤解:我其實接受度挺高的,不婚主義、丁克這些我也能接受的。
——前提是,只要不是我女兒。
找個合適的人,戀愛,步入婚姻原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在節目中的女藝人這裡,都成了負擔。除了年齡還尚年輕的傅園慧,每個人的狀態都像是要完成人生中一項重要的kpi。
即使還是父母的小寶貝的傅園慧,實際上也在爸爸的安排下相過親了。對於女兒退役後的婚戀問題,傅爸爸斬釘截鐵:不用談戀愛了,馬上結婚,不然時間來不及了!如果她不結婚怎麼辦?——揍「死」死她。
不止父母,每一個和女兒們見面的朋友,也都是圍繞著「你為什麼還單著」來的。剛退役的何雯娜,想要真正過幾年只屬於自己的生活,在朋友來她家吃飯時,依舊還是勸她抓緊考慮「個人問題」;俞灝明更是直呼袁珊珊「大齡剩女」,撮合同是大齡單身的錢楓相親,實話說我已經有幾年沒聽過這個有點兒時代印記的詞了。
這大概就是節目組的主基調:我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在上一季的那小子裡,作為觀眾,我們還能看到陳學冬為了拓寬戲路,學習飛機駕駛、野外生存;看到錢楓為了重拾銀幕形象積極減肥(雖然因抵擋不住美食都反彈回去了),但是到了閨女這兒,一邊是女兒們聲稱單身也可以很充實,在剪輯上又全然避開她們在自己事業上的高光時刻,畫面都是深夜的那些孤獨和努力抵抗逼婚的那些掙扎。
三、我不是逼你結婚,但是你不結婚我要遺憾終生。
袁珊珊爸爸的話可能代表了很多中年父母的心情:「我的目的不是為了女兒結婚,我當然是希望我女兒幸福。——但是她不結婚,我走的那一天會遺憾。」
那種字裡行間的壓迫感,也是很多子女所不得不面對的。通透如大張偉,也表示雖然父母、妻子沒有直接說想要孩子,但是媽媽看到鄰居家的嬰兒車兩眼放光,還是讓提起孩子就頭疼的他鬆口「總該是有個孩子的」,「我自己的想法就跟塑料似的」。
不過高亞麟的一段話,也讓很多年輕人重新直面催婚這個問題。「父母是我們和死亡之間的一堵牆」。
父母在,你不會思考死亡這件事,因為你老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面前,你看不見死亡,但是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關於這句話,《百年孤獨》裡也有類似的說法,「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我們和焦俊豔一樣,想要獨身,想要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是因為父母將我們緊緊地擋在了後面。而父母已經在直面死亡了,他怕自己的腳步趕不上,所以想完成那些沒有完成的。
這些其實是很多呼籲單身自由的人沒有或者不願去想的事。
讓習慣了付出的父母去尋找自我,改變他們的固有觀念和保持自我、不對父母的催婚妥協,這一對矛盾就像是在拉鋸戰,很多人對年邁的父母都是既無奈又心疼。親子關係的磨合,都是在互相理解中找到雙方最舒適的點。
四、學習技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家庭
就像我上面提過的那樣,對於兒子們學習一項新技能,媽媽們的看法通常是:這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而閨女們的學習,常常是被認為,為做一個賢妻良母做準備。袁珊珊不會做菜,特意去找大廚學習後做給朋友吃,她享受的是自己新獲得了一個技能,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能在朋友到來的以後一展身手。而爸爸們的關注點則是:這個朋友是誰?袁珊珊為了他還去學做菜?他們能不能進一步發展?
還是袁珊珊,有天請包文婧來家裡做客,在她來之前自認為下了一番功夫收拾的袁姍姍被包文婧好一頓吐槽:慘不忍睹。於是大刀闊斧,對袁珊珊家一頓改造。
包文婧覺得,女生就必須要學會做家務,這樣有了男朋友就可以給他打包行李、整理衣物,當男朋友找不到東西向你求救時,你一樣樣告訴他東西放在哪兒,多幸福啊。
袁珊珊明顯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一類人:為什麼你的箱子自己不去收拾?
在她的認知裡,她東西亂反而能夠一個人生活,因為怎麼亂都是自己的。即使是要整理,也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一些,最終目的是活得更舒服。
這還是和多年來的傳統觀念有關:女生就是應該做賢妻良母。男生若是自理能力不強,可以找個妻子照顧自己;女生如果不能把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她就「嫁不出去」。
後記
如果愛的快樂就是失去自我,那麼自我的快樂就是永不自失。
節目的開頭的定位是展現四位各個領域有所成就的女孩兒們追尋自我的故事。
和我們都一樣,生活中也有不如意,感情上也會磕磕絆絆,但只要還有熱愛的能力,哪怕周圍再貧瘠,也可以澆灌出那朵屬於你的小花蕊。
小犀姐希望所有的感情都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兩個人走到不容易,都彼此珍惜,喜歡小犀姐文章的話,記得關注婚禮紀(分享各種情感結婚小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