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準備懷孕的準媽媽,可能對這個詞都不陌生,因為準媽媽群中都會交流孕期要進行的產前檢查包括一項:唐氏篩查。唐氏篩查主要就是篩查唐氏症候群。那麼到底什麼是唐氏症候群?
1866年,英國醫生唐·約翰·朗頓在學會首次發表了這一病症。它最早叫蒙古症(mongolism)或者蒙古痴呆症(mongolian idiocy),因為唐醫生發現他的病人的面部比正常人較寬,眼睛小而上挑,看起來與蒙古人有類同之處。這個名稱被現今醫學界認為無禮和沒有醫學意義而沒有普遍使用。
1959年,法國遺傳學家傑羅姆·勒瓊(Jerome LeJeune)發現唐氏綜合症是由人體的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變異造成的現象。這也是人類首次發現的染色體缺陷造成的疾病。
1961年,「唐氏綜合症」一詞於由The Lancet(《柳葉刀》)的編輯首先使用。
1965年,WHO將這一病症正式以英國醫生唐·約翰·朗頓的名字定名為「唐氏綜合症」。
唐氏症候群的主要表現如下:
(1)智力低下:為輕、中度,多數是中度精神發育遲滯,其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降低,也有專家認為,在青少年期智商(IQ)相對穩定,以後才降低。
(2)語言發育障礙:患兒開始學說話的平均年齡為4-6歲,95%有發音缺陷、口齒含糊不清、口吃、聲音低啞;1/3以上有語音節律不正常,甚至呈爆發音。
(3)行為障礙:大多性情溫和,常傻笑,喜歡模仿和重複一些簡單的動作,可進行簡單的勞動,少數患者易激惹、任性、多動,甚至有破壞攻擊行為,某些則顯示猥瑣傾向,伴有緊張症的姿勢。
(4)運動發育遲緩:患兒在出生後的一段時期其運動功能與正常同齡兒差別可能不大,但隨年齡增長其差別增大。在不同的患者中運動發育的情況也相差很大。先天愚型患者可執行簡單的運動,如穿衣、吃飯等,但動作笨拙、不協調、步態不穩。
(5)生長發育障礙:先天愚型患者母體妊娠期較短,平均為262~272天。出生時身高較正常新生兒短l~75px,枕部平坦。
(6)特殊的外貌:雙眼距寬,兩眼外角上斜,內眥贅皮,耳位低,鼻梁低,舌體寬厚,口常半張或舌伸出口外,舌面溝裂深而多,手掌厚而指短粗,末指短小常向內彎曲或有兩指節,40%患兒有通貫掌。蹠紋中,拇趾球區脛側弓狀紋,拇趾與第二趾指間距大,關節韌帶鬆弛或見肌張力低。 患者的這些特殊面容,我們普通人也能一眼辨別出來。
288
(7)易發生併發症:唐氏綜合症患者伴隨有器髒畸形變異的機率也較高,如下:
消化器官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閉鎖症,十二指腸狹窄,鎖肛等;
先天性心臟病,患病比率高達40%,尤其是心內膜不全比例較高,通常如果不進行早期治療會有致命危險;
眼異常,由角膜,水晶體異常引發近視,遠視,亂視等 ;
浸出性中耳炎,容易在內耳積蓄液體引發耳炎,影響聽覺等等。
唐氏症候群患兒發生白血病的概率更高,約1/150,而普通兒童約1/2800。
唐氏症候群患兒出生,對家庭對社會都是很大的負擔。而且這個疾病是染色體疾病,先天性的疾病,沒有辦法救治,因此危害非常大。因此孕期會進行唐氏症候群的篩查。
我們做唐氏篩查的時候還會做另一種疾病的篩查,就是18三體症候群,也叫做愛德華症候群。
愛德華茲症候群即18-三體症候群(trisomy 18 syndrome)是1960年由Edwards等人發現的,又稱Edwards症候群,患者成活率極低,存活2年的病例罕見。患兒有突出的枕骨、低位畸形耳、小眼、先天性心臟病等外表和內臟畸形。
愛德華症候群發病率遠遠低於唐氏症候群,但仍然是僅次於唐氏症候群的最常見的染色體三體疾病。
圖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快樂孕媽幫)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