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已然是勢均力敵,殊死搏鬥了。其實,在漢末到三國之間,也是群雄爭霸,尤其是建安初年,其中最大的一股勢力非袁紹莫屬了。一遇戰亂,就會湧現一大推英雄人物,或謀士或武將。其實今天筆者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下袁紹手下的一員大將,堪稱是三國時最閃耀的將星,深受袁紹的器重。只不過他略有不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卻倒在關羽刀下,本可以受萬人敬仰卻遇到了此生的剋星關羽。其實,在《三國志》或是《三國演義》中一談到袁紹的手下,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顏良吧,身為四庭柱之首的顏良可著實是歷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啊。是的,今天要討論的對象正是顏良。只不過如此厲害之人在歷史上卻著色很少,筆者認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效忠的主子袁紹,所以,在談及今日主角顏良之前,先了解下袁紹。
要用最直接的詞語來概括袁紹的話定是「失敗者」這三字。《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論袁紹「袁紹確有威嚴,志氣之大可馳騁沙場,享一代盛名。然此人有勇無謀、有才無用,知賢不納又廢嫡立幼,甚是不幸。」不僅是作者如此看待,其好友也是敵人的曹操也如此評論他「甚知紹有膽無識、志大智小,卻也驕縱無度。」歷史上袁紹的差評真的不少,但更客觀的講袁紹好歹是一主,怎會如此差勁。可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不爭的事實,失敗者自然無太多好評,相關聯的顏良自然也不為世人所熟知。
事實上,袁紹也是四世三公的背景,手下自是驍勇善戰的人才。而顏良更厲害了,是袁紹門下第一門將,如此看來,顏良真的稱得上是一顆明星了。在袁紹的戰爭中,顏良也是發揮著獨當一面的作用。官渡之戰湧現出的最有勢力的諸侯便是袁紹,袁紹門下最厲害的將帥自然是顏良,故而孔融評價「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只不過這一切的光環在白馬之戰中被關羽打磨殆盡。據資料揭露,顏良在此戰中被關羽一刀斬殺,本可此生再留功績的就這樣被碾殺。也有野史稱關羽之勝甚是僥倖,因其不按常理出牌,故使顏良措手不及,但是戰爭也有兵不厭詐這一說,到底如何,後人也無法準確斷定。
筆者認為無論如何都無法磨滅顏良一代良將的光芒,戰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失敗如何也掩蓋不了顏良的功績。說起為何「勝」便長篇大論讚頌敬仰,而「敗」就只能忍受屈辱被人無視,也是古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弊病吧。過去的陋習我們應當改正,不應該活在別人的觀點裡,我們還是要為顏良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