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統計局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10個行業門類的107戶規模以下服務業企業抽樣調查顯示,今年規下服務業企業受疫情影響經營狀況形勢不佳,但隨著自治區「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推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四季度調查顯示多數經濟指標降幅進一步收窄,但是較二季度增量來看同比增長10個百分點,說明下半年規下服務業經營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
一、調查狀況
2020年第四季度烏海市規下服務業抽樣調查進行樣本庫輪換,保留原有的88戶有效樣本,新增51戶新樣本企業,本季有效上報數據企業107家,有效樣本上報率為76.97%,比上年同期提升了5.55個百分點。本季停產樣本企業22家,佔全部樣本的15.83%。由於疫情對行業的影響,規下服務業樣本企業經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經濟穩定回升基礎仍需鞏固。在嚴峻的發展環境下,企業重拾信心面對挑戰,較上半年經濟恢復態勢向好。
二、運行特點
(一)政府扶持見成效,減稅降費效果顯著。我市規下服務業經濟雖受疫情的嚴重影響,但政府出臺惠企政策成果顯現,企業受益良多。本季94.4%規下服務業樣本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97.2%的企業認為稅費負擔基本合理或者不重。四季度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應交增值稅本期較上年同期下降46.9%,營業稅金及附加較同期下降21.6%。
(二)營業收入總量同比下降,生產經營逐步恢復。我市規下服務業經濟受疫情的影響正逐步恢復,企業營業收入仍有所減少,較上年下降7.7%;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均處於減少狀態。54.21%的企業營業收入低於去年同期,30.85%的企業本期營業收入比上期減少;本季度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佔17.76%,企業經營狀況一般的佔63.54%,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的佔18.70%。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居民服務業、社會工作等行業的綜合經營狀況好於其他行業,營業收入為增長趨勢。
(三)經營收益減少,勞動力需求略減。51.41%的企業本季度收益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僅有22.43%的企業本季度收入較上季度增加。樣本企業中,17.76%的企業用工需求低於上季度,僅5.6%的企業表示下季度用工需求會有所增加,勞動力需求略減的同時,仍有82.25%的企業表示下季度用工需求不變,企業用工趨於穩定,員工就業有基本保障。
三、存在的問題
抽樣調查顯示,企業當前面臨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市場需求不足,54.21%的企業表示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二是用工成本上升快,樣本企業中有37.39%的企業認為當前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快,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其次困擾企業的資金緊張、招工難、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的問題,也待得到有效解決。
四、對策及建議
(一)精準政策扶持引導,幫助企業創造需求。當前,規模以下服務業企業經營規模小、資金實力偏弱、管理水平高低不一,且企業生存發展可依託的資源有限,抗風險能力也偏弱。本次抽樣調查中,我市有22家規模以下服務業企業停產未報,持續關注停業未復工企業,並加大對復工復產企業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增強創新意識,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各行業主管部門應當針對疫情影響和市場變化,用足各項六穩六保政策,制定更加精準的扶持指導措施,進一步優化生產經營環境,進一步豐富中小微企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平臺,幫助扶持規下服務業企業度過難關。
(二)建立企業災備意識,恢復市場需求和信心。中小企業自身屬性是本土化和本地化的,並不是全球大供應鏈當中的一環,主要是自身的災備意識、組織架構、運營效率、產品服務的本質,尤其是在現金流、生產資源調配跟客戶關係的維持方面。企業要恢復市場信心:一是確保現金流充足。現金流風險是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最大風險,應將現金流管理納入首要思考的事項。二是適應線上辦公帶來的變化。企業要進行分布式運作和高效管理,由命令型向教練型管理轉變,加強員工的自驅動。三是重視供應鏈風險。了解客戶端、市場的變化;了解上下遊的狀態;對復工情況,訂單交付,需求和市場等情況要有全面了解,評估履約風險;制定客戶關係維護方案。四是通過主動適應形勢和市場變化,主動研發更精細化和個性化的產品、提供更多元更貼心的消費服務。
(三)部門聯動多措並舉,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可通過促銷、讓利等營銷手段,拉動和刺激市場消費;通過線上線下經營相結合、直播帶貨和現場推廣活動相結合,拓寬市場渠道,增加企業訂單;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幫助企業踩準經營生產節點,助力企業抓住轉換升級發展風口,為規模以下服務業生產經營在危機中育生機、於危局中開新局。
【來源:烏海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