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成都買房方向論!
在成都買房,大家經常聽見一些購房建議。
要買某方向,不要買某方向。
要買哪個區域的房子,才能漲的快,某個區域發展不好,房子買來會吃虧。
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實際上,現在的成都,沒有所謂的方向論!
還是那句老話:
沒有不能買的區域,只有不能買的價格。
區域發展的好壞,本身就已經體現在房價上了,沒有一概而論的好壞,只有不同需求下的區域準確選擇。
目前房產的大背景,我已經說過無數次了。
在『房住不炒』的環境下,現階段成都的樓市不會再出現,某個區域房價大幅度上漲的情況。
只要有大幅度上漲的苗頭,就逃不過政策調控的精準打擊。
這是成都作為重點發展城市,在『房住不炒』背景下的態度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會存在,買對一個方向就能賺,賣錯一個方向就會賠。
對樓市的判斷,現在要細分到板塊,精確到小區,甚至是樓層戶型。
成都每個方向,都有值得購買的小區,同樣也有不划算的房源。
因為每個小區在所處板塊的定位不同,具體情況不同,其增值潛力上的情況也就大不相同。
決定價格的始終還是供需。
區域內需求大的房源漲幅就高,區域內需求小的房源漲幅就少。
漲幅再快的剛需板塊,低總價的剛需房源就算漲的再快賣的再好,高總價改善盤,漲幅依然不會太高。
因為大眾購房者對板塊總價的接受度不高,同樣的價格,別人不會去看你剛需板塊的高總價改善,這個房子沒競爭力,就失去了流動性。
做個簡單的比喻,預算是一百萬,你選房子可能會選新都郫都。
但是你預算有三百萬,即使新都、郫都有三百萬的房子,你考慮區域的時候也不會優先考慮這兩個區域,可能就去看高新看錦江,這些更好的區域了。
當然也有人,就喜歡某區域,就想買某區域。
但這是一個概率問題,這個總價會買這個區域的人概率就是少,需求就是小。
所以,你要買什麼總價的房子,就得看你所購買的區域,購房者普遍接受的總價程度。
誰不想住好地段的豪宅,但前提是大家要買得起。
總價買不起,就去次一點的地段買。
當次一點地段,買的人多了,房價又貴起來了,接受不了的人,就會再去更次一點的地段。
購房者就是這麼一步步妥協。
正常行情,下板塊漲幅的輪動,也就是如此。
成交數據不會騙人!
你要看你要買入的區域,買入的總價是否合適,就要看區域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
成交價格和總量,代表了這個區域購房者,對價格的接受能力和對給各類總價房源的需求量。
如果你買的房子,總價高於這個區域大眾能接受的價格,那麼請謹慎。
你買入的房源,同類型產品即使總價高,但在區域的需求量大,一樣可以下手。
大量的數據反覆對比和實地了解,才是買房不吃虧最大的保障。
說到實地了解,必須要說一下。
我發現很多購房者,考慮如何買房,就喜歡在網上看文章看視頻。
包括看我寫的文章,或者是看其他的房產作者的觀點。
很多購房者認為有道理,就跟著這些觀點買。
我說實話,文章視頻可以看,文章有乾貨的分析觀點可以掌握,但我希望的說大家只作為一個輔助參考。
真正要了解樓市,要買對房,需要的還是你們放下手機,走出去,多看對對比。
不要別人說那個板塊好,你就去買那個板塊,可能板塊是好,但也許不適合你!
因為板塊和板塊,小區和小區的差距,需要你正真看過對比過之後才能確定。
有些房子貴有貴的道理,便宜也有便宜的道理。
同樣的板塊不同的小區,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保養情況等等。
同一個小區不同的戶型,不同的裝修,不同的朝向,不同的得房率等等。
最終導致的差價和後期漲幅都各有不同。
選二手房,我清楚很多人就是先考慮自己想看的區域,固定具體的樓齡,總價、單價、面積,然後再從裡面找。
看房的時候,也就看這些房源。
這樣選房的局限性非常大。
不要只看各項屬性符合自己的盤,周邊的盤同樣也要看。
你多去踩盤就會發現,不同小區的亮點和問題。
中介隨時待命,他們很樂意你去麻煩他們。
我清楚很多人說自己沒時間。
但大家要清楚,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套房子的價格,不是一比小數目。
多花點時間,多費精力,選擇一套好的房子,對你而言沒有壞處。
有時間打遊戲,刷劇不如踩個盤。
經常看我文章的讀者應該清楚,我做投資的觀點,一直都是求穩不貪。
不求利益最大化,只求合理收益內,風險最小化。
因為我清楚投資收益與風險成正比,而我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付出越多風險的可控性就越大。
對於我而言,我的投資本身就不光在房產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每次投資房產我依然從不冒險,也要反覆踩盤考慮。
就更不要說很多看我文章的普通購房者了,絕大多數購房者,一套房都是全家積蓄。
當然找我諮詢的購房者裡面,也有很多資產紮實的,但你們的錢同樣不是大風颳來的。
網上的觀點再好,但最終買房的人還是你們。
做出選擇後,對選擇負責的人也是你們,不要因為懶,而因小失大。
特別是迷信網上各種分析的。
別把太多時間浪費在看這些東西上。
想要看其他區域規劃圖,發其他區域的名字即可!
而且我可以很清楚告訴大家,在成都,買房相關的問題分析,絕大多數都是屁股決定腦袋。
有一部分人是因為自己買了某個區域的房子,就一直說好,讓大家來買。
同時有一部分,靠這個賺錢的人,他們清楚很多人都是先有了自己的觀點,再四處找與自己想法相同的答案。
大家在乎的從來不是觀點是否理性,在乎的是觀點是否是自己想要看到的觀點。
所以他們寫文章,只寫大家愛看的,因為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
真正能做到理性分析的人很少,更不要說很多自媒體發的觀點,是寫軟文夾雜著利益成分。
如果只是看網上的觀點就確定購房思路,很容易走偏。
紙上談兵誰都會,自己了解總結分析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