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孩子英語學不好
對於這樣一個話題,我想作為80後的家長最為感同身受。我們從初中開始學習英文到大學畢業,整整十年的英語學習,但是有多少人認為自己的英文通過這個漫長的時間學的非常的精通?
我想大多數的人都與我有相同的精力,即便學了十年,年年學,年年考,真的老外到跟前,也只會說「how are you?」 其他的句子,可能因為緊張都忘光了。
語言是一門交流的工具,而我們的英語學習卻並不是以交流為目的的學習。作者指出,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並不是有效的習得環境。
所謂」習得「,即通過大量的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的學會一種語言。
我們看看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講句型,講語法,教學法也是落後的翻譯法,」沉浸式「教學法沒有實現。
包括培訓班也是如此,很多老師為了追求即時效果,不見語言所傳達的語義和信息,更不見大量聽的輸入,一堂課不停地操練兩三個句子,孩子就像受控的機器人,就那一兩個句型在那裡喊啊喊。
這樣孩子很難有大量的輸入和使用,在這樣的課堂上,很難學好英文。
所以,作者認為目前的大環境下,較好的做法是培訓班要送,在家也要有所作為。家長很難代替老師,老師更為專業和系統。
讓孩子跟著外教,才能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做到習得。但這個是有一個前提的,孩子已經有了至少1000詞的聽力詞彙量,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懂得課堂內容。外教也是合格的、有資質的老師,口語課可以提供一個讓孩子輸出的環境,孩子越大,外語學習的體系性很重要,但也別指望每周兩次的課外培訓能創造奇蹟。
培訓班的目的是完成「學得」的任務,在家完成「習得」的任務,孩子越小,習得的比例就應該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