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是李白在怎樣的背景下寫出的呢?

2021-01-09 天奇成語故事

《行路難》是李白在公元742年創作的一首詩,這時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但他並未受到唐玄宗重用,還遭到權臣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離京之時,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賞析

詩的前四句寫李白被「賜金放還」時,友人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蕩變化。「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給自己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

最後兩句是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裡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相關焦點

  • 「人格分裂」成就了李白
    為了攀龍附鳳,找不到當政的實權派,就退而求其次,二十七歲時與已故的宰相孫女結婚(突然欣賞起李白能屈能伸的大丈夫精神了,這怎麼會是狂妄不羈的李白的行為?)最終在四十二歲時,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見到了唐玄宗,並奉詔供奉翰林。
  •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氣勢磅礴,豪邁奔放!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 窮酸才子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一詞成名
    一生所作不多,佳品也少,為了能出好文,他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成名作《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這首詞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也令他一詞成名。《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向滈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這首詞被收錄在《全宋詞》中,是公認的佳品。
  • 李白不只是「詩仙」,還是一名「劍仙」
    李白,中國歷史上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學習李白的詩,《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等,無一不是傳世名作,其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處處洋溢著浪漫主義。
  • 《望廬山瀑布》詩中李白,形容瀑布「美輪美奐」,讓人流連忘返
    還以為瀑布上面,裝的有什麼神奇的物件兒呢,這為下文寫瀑布起到了連接的作用。都是從遠處再看這個瀑布的動作「掛前川」寫的是這一條瀑布掛在了居高臨下的山頂上面,從懸崖最頂端留到了最底下「掛」這就突出了本來瀑布向下流是動的,用這個字就把它給寫靜了,惟妙惟肖的掀起了從遠處看這個瀑布的樣子,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括了詩人看到的中全景:山頂上面抱著一團一團的紫煙,而山頂上還掛了一個特別大的瀑布,下面有奔流直下的泉水,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一幅風景畫,這也突出了讀者有無盡的遐想,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
  • 品味詩仙李白的詩酒境界
    李白與酒,互融互匯,說不清楚是誰成就了誰。李白因酒愈發灑脫飄逸,酒因李白愈發酣暢淋漓。李白的一生寫下了無數佳作,輕輕將它們置於鼻下,似乎都可以聞到飄蕩著的酒香,不讀,已醉了。若是要用一首詩來闡釋李白的人生和酒的關係,那就非《將進酒》莫屬了。「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 李白的《把酒問月》裡令人陶醉的天問,誰能回答呢
    李白正是繼承了這一題材,並且把這一題材發揮得淋漓盡致,寫得出神入化。李白之所以被後人呼為「詩仙」,與酒是有很大關係的,不信請看杜工部為李白作的肖像速寫: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來喚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月掛中天,始出東海,抬頭望之,往往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奇想妙思更是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連綿不斷。
  • 讀李白名作《靜夜思》
    一、《靜夜思》的創作背景。《靜夜思》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該詩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當年李白二十六歲,途經揚州時寄宿在一家簡易的旅館裡,當晚正是月圓之時,天空中月朗星稀,詩人百般無聊中凝望皓月,久離家鄉後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來自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譜寫出了這首千古傳頌,中外共識的名篇《靜夜思》。二、原文和大意。靜夜思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在你困難的時候,不妨學學李白的灑脫和豪邁吧
    對他就是李白,奔放豪邁、灑脫不羈的李白。每當提起大詩人李白,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吟詠起這些氣吞山河的優美詩篇。內心也會為詩篇中那種豪邁奔放、暢快無比的美妙意境所陶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怎樣一種自負和狂妄才能寫得出,又或是放蕩不羈,一切世間塵俗之事又或許在李白心中早如浮萍草芥。
  • 小眾卻絕美的六言詩:李白用4首詩96個字,給四季畫出了最美畫圖
    再長大一點,最喜歡的是詩仙李白的邊塞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是七言詩,在工整的格律上升騰最美的文字。再後來最喜歡的是李白的歌形體: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自由和奔放,就像掙脫了束縛的長江黃河。
  • 據說李白大半生都在遊山玩水,不用工作,他靠什麼維持生計呢?
    提起詩仙李白,這名號,哪真是如雷貫耳、震聾發聵。就連現在的三歲黃口小兒,都會搖頭晃腦地大聲吟誦他老人家幾首詩詞,「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連現在紅遍大江南北,網裡網外都人氣爆棚的餘大詩人,都會搖搖晃晃地唱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望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
  • 杜甫在春日寫給李白的詩,極盡讚美之詞,還隱藏著一個絕美成語
    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就像李白對孟浩然高山仰止的仰慕之情。眾所周知,杜甫寫給李白很多詩,如《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甚至在《飲中八仙歌》中,還不忘寫上李白醉酒時的場景,可見杜甫將李白看作是人生的標杆。唐玄宗天寶三年,也就是744年,李白被朝廷賜金放還,他再一次開始了漫遊的旅程,來到東都洛陽,而杜甫是一位青年才俊,科考失利,四處遊覽。
  •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54首詩詞!你會背幾首?
    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好交友,愛寫詩。他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廣為傳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在文學史上,李白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詩仙」李白最經典的40首詩詞,每個人都應該背下來
    李白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極富浪漫氣息,他的詩歌氣魄宏大、想像力豐富,讀來,如登仙山。李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其中,有很多傳世經典之作,至今讀來,依然吟唱不絕。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歷史上最狂的一首詩「它」出自李白,霸氣無人超越!
    說起李白我們都從不陌生,從小都學習他的詩句。你最喜歡他的哪句詩詞呢?或者你覺得他的哪首詩寫的最好呢?然後要說起李白詩中最狂的一首詩,就是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霸氣無人超越。在這首詩中,我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和他就空有一身抱負,卻無從施展。
  • 李白的真實武功,到底是什麼水平?
    「劍」對於他,不止是深厚的本事,更是理想信念的寄託,比如《行路難》裡,他那一聲「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詠嘆。他眼中的自己,就是一把未遇明主的「寶劍」。 那麼問題來了,李白詩篇裡,這近乎登峰造極,直追武俠小說裡「絕世高手」的強大戰鬥力,會不會是他自己自吹呢?同時代李白身邊的一些人,也提供了重要的佐證。比如盛唐詩人崔宗之筆下的李白,曾經「超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能夠在這樣的場合拔劍起舞,把現場一群行家看得服氣,就足見其硬核的實力。
  • 中國詩詞大會:李白這詩,把一個人的狂歡,寫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首,最能代表李白赤子之心的詩作,它的開頭大家都知道,但是能一口氣,舌頭不打一個彎,背出全詩的卻不容易。因為這首詩雜糅了李白的眾多情思,有很多轉折,所有的意境不是在大家熟知的開頭,而是在大家似曾相識的結尾。我也不再賣關子了,這首詩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富二代李白的一生,撞上窮困潦倒的杜甫,留下神仙友誼
    從古至今,有那麼多的詩人、詞人,但讓你第一個想到的,大概率會是李白吧,從小我們就接觸他的詩,這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的一生也漸漸被大家知曉,從此不僅喜歡著他的詩,也愛上了他這個人,一直被稱為「李杜「的兩個人,除了李白就是杜甫了,相傳這兩個人一見如故,之後攜手同遊,再到後面兩個人給彼此寫了很多詩,
  • 李白最具想像力的一首詩,寥寥數語,簡單直白,卻如天馬行空
    李白號稱詩仙,留下的名詩眾多,有磅礴大氣的《將進酒》,萬山險峻詩中藏的《蜀道難》,滿目仙氣欲醉人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俠氣衝霄隱殺氣的《俠客行》,千難萬險終有路的《行路難》,更有沙場縱橫裹殘屍的《從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