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酸才子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一詞成名

2021-01-11 美詩美文

對於普通人來說,學習總是從模仿開始,古代的文人們也是如此。而模仿的結果,多數情況下是難以超越原作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曾在《臨江仙》裡模仿了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名句「庭院深深深幾許」,不少人覺得仿得挺妙。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才子,就是宋代頂級的模仿高手,他的名字叫向滈。

向滈,號樂齋,宋代詞人,史上記載他的生平不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出身微寒,長大後這個窮酸才子好不容易娶了房媳婦,卻因有裡沒錢被父親逼著改嫁賣錢,好在媳婦欣賞他的才華,對他不離不棄,這在當時也是一段佳話。向滈一生坎坷,卻唯獨喜文,他寫的詞滿滿的孤寂落寞,很是傷懷。一生所作不多,佳品也少,為了能出好文,他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成名作《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這首詞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也令他一詞成名。

《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

向滈

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

這首詞被收錄在《全宋詞》中,是公認的佳品。全詞朗朗上口,詼諧可愛,卻又滿是憂愁,各種心結糾結在一起,道盡了詞人心中的孤寂和無奈。詞意是:明月下誰在窗前陪伴著我,只有我的影子願意和我相依。夜深人們都睡去時,油燈也快燃盡,連影子也要躲我而去了。無奈,真無奈,好個恓惶不安的我!

為什麼說這首詞學了李白,原因就在這「影兒」上。寫孤獨到與影子相伴,大概算得上是李白的專利了。詩仙太白在《月下獨酌》中曾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寫這首詩時43歲,正在長安官場失意,想著在這京城自己舉目無親,只能對著明月喝獨酒,一向浪漫的李白便想起了邀月共飲,月下明月、自己、影子共三人。向滈這首詞正是借鑑了李白的這個創意,只是與李白相比,他更孤寂,李白還有美酒和明月,而他只有自己的影子。非但如此,在油盡燈枯之際,連影子也要離他而去,這大概是孤獨的最高境界了。

那為什麼又說向滈此詞仿了李清照呢?首先李清照寫過許多詞牌名為「如夢令」的詞,再加上全詞採用白描敘情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李清照一貫的寫法。其次,最後一句「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與李清照常用的落筆很像。李清照曾在《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寫道:「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兩相對比之下,是不是確有異曲同工之妙。雖此詞牌的寫法都是如此,但在過去不少年裡,這首詞都被認為是李清照所寫,可見連古人都快傻傻分不清了。

無論是學了李白,還是仿了李清照,窮酸才子向滈的這首詞確實是寫得妙,可謂道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這與他常年的用心鑽研和多年生活的苦楚是分不開的。因為這首詞,向滈一詞成名。對於這首詞,大家有什麼要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

相關焦點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975年(開寶8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了3年的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趙炅賜酒毒死。這首《相見歡》正是作於被俘的以後。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 3首李清照冷門愛情詞,寫出女子的柔情,留下千年閨怨
    據歷史的記載,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流的詞人,也是最為人知的詞人,人人都稱道為「女詞人」。相信當代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背誦李清照的詩詞,比如「一剪梅」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吧,而且這首詞還被後人變成了歌曲。當然李清照也有很多詩詞相對冷門,並不廣為人知。第一首《念奴嬌·春思》,這首詞還被提名為《春日閨情》內容上自然寫的是李清照對其丈夫趙明誠的思念。
  • 李清照心高氣傲自有道理,不屑前人之作,自己寫出這篇梅花詞
    從古至今,論起文昭千秋的才子,可謂是數不勝數,但是要說起才女,李清照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年少時期出生豪門,詩詞冠絕當代,心氣自然也就不同尋常,在她寫的一篇文章中,連批當時的六名文壇高手,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藝高人膽大了。我們來看看這被評判的六位,他們是出身貴族的賀鑄、名揚天下的蘇門學士秦觀、黃庭堅、當朝宰相王安石、歐陽修弟子曾鞏和宰相之子晏幾道。
  • 李清照這首詞,向丈夫撒嬌有多妙,讀罷才知道
    像是我們熟知的蘇軾、李白、杜甫等,這幾位要是問他們的學問誰人最好,估計一千個人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們所留下來的作品,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寶藏,值得我們後人幾經品讀依舊覺得其中儘是滋味。或許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古代出名的詩人才子眾多,我們不能評論出誰是最優,但是如果問你在中國眾多詩家詞人中,誰是「第一女才人」,估計大家都要不約而同的想到,李清照這位女詞人了。
  • 汴京待字:一詞成名,名動京城
    只是,這位女子的傳奇之處,卻遠不止她的文學天賦,她聰慧、灑脫、愛玩、愛樂,甚至飲酒、賭博,可她最為人稱道大家首先記住的卻是她年少時期的「一詞成名」。這在某種程度上奠定了女詞人的圈中熱度,猶如今天的爆紅,讓她不僅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粉絲圈,還結識了一眾文化大咖為自己寫推薦信。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墨醬對這一問題也作了一點功課,認為王國維之所以在《人間詞話》中對李清照隻字未提,原因大抵如下:首先,我覺得必須注意到一點,李清照對詞學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王國維也是如此。我們先看看李清照的詞學理論有哪些?李清照的詞學理論主要在她的《詞論》裡,北宋詞人,除了周邦彥,基本上都被她批駁一番,因為,李清照覺得「詞別是一家」。
  • 宋朝第一毒舌女,批判蘇軾詞無韻律,言明秦觀透露出窮酸氣
    蘇軾、王安石、晏幾道等等,除了這些男詞人,還有一位名傳千古的女詞人,那就是李清照,作為當時唯一一個女詞人,不僅是在眾多才子中脫穎而出,更是唯一的天才女詞人,作為婉約派的代表,狂傲之名卻也不輸於任何男子。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詞人,更是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要知道,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下,這一點可是極其不容易的。
  • 7歲才子華山寫詩,無一高字卻將山之高寫得淋漓盡致,長大成賢相
    少年才子,總無外乎兩種結局,一是人生取得一番成就;一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其實小孩子的性情在年少早已經初露端倪。有一些少年才子,雖然有些聰明才智,但格局太小,境界太低,終於難成大氣候。而另有一些人,年少便體現出非凡的胸襟和氣魄,必然成為棟梁之才。
  • 唐宋元明清,五首最振奮人心的詩詞曲,最後一首的境界無人可比!
    唐宋元明清,一人一首成名作。古人之才,令人望塵莫及。五首最振奮人心的詩詞曲,最後一首的境界無人可比!一,唐代: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這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可謂千古絕唱,前路茫茫又如何?
  •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你讀過多少孤獨的詩句?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還不能算是描寫孤獨的最高水平。我對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印象深刻,個人感覺,《聲聲慢·尋尋覓覓》寫出了孤獨、寂寞、憂愁的最高境界。02《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 李清照大病初癒寫了一首詞,格外的灑脫閒適,看完讓人心情愉悅
    但是許是那個年代對男女地位仍抱有偏頗心態,所以一直到現在,說起來也是對男性詩詞人了解過多,如李白、杜甫、蘇軾、陶淵明等人,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在語文課本上隨便一翻就能看到的詩人。所以相對於來說,女性詩詞人確實相對較少,如果能夠在這種格局中流傳開來,被大家談論其作品,就證明這樣的女性詩詞人確實才情很盛,能夠脫穎而出,打破男女地位懸殊的禁錮,成為一代才女,在這裡,李清照就必須要有姓名!
  • 李清照因思念丈夫,特寫一詞,最後三句情真意切,成就經典醉花陰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寫:空氣中瀰漫著一層薄薄的霧氣,天空之上的片片雲朵層層疊疊地堆在一起,使得天日都無法被瞧見,就像詞人心中堆積的愁思久久都無法消散。房屋內的一盅香爐散發出陣陣幽香,卻顯得周圍的寂寞更甚。接下來一句:又是一年的重陽佳節來到,可是秋日的陣陣涼意與思念親人的心情愈加顯得孤獨的自己格外的悽涼。節日的氛圍,作者感受不到,有的只是被涼意浸透徹骨的玉枕紗帳作伴。
  •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寫一世好詞,恩愛夫妻不過一廂情願
    就個人而言,上有屈原、司馬遷、陶淵明,中有李白、杜甫、歐陽修,下有關漢卿、曹雪芹、魯迅。然而,你會發現這些都是男的,倘若要評中國歷代最著名的女文人、星空上最耀眼的那顆女明星,則非李清照莫屬。
  • 李清照《聲聲慢》——一曲亂世單身婦女晚年孤獨的悽涼悲歌
    簡析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晚年時期的一篇寫心佳作。詞是佳作,詞中之情卻是如失群孤雁悲鳴一般人世間最落寞孤獨的悽涼悲情。細讀詞句,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秋天下午到傍晚的秋風秋雨中,長著梧桐的小院內房中,坐著一位容貌遲暮的女子。
  • 李清照思夫心切,落筆成詞,情真意切,最後3句至今無人超越
    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讓人憶起往昔快樂的「沉醉不知歸路」,讓人內心痛到無法呼吸的「悽悽慘慘戚戚」,讓人心頭悸動的「應是綠肥紅瘦」,無一不是李清照留給後世的寶藏,與真金白銀可以劃等號的財富。在李清照的筆下,愁和苦成了主基調,這也是後半生顛沛流離的寫照,在秋風瑟瑟,寒冬逼近之際,人人都難免傷感起來,此時的李清照也不例外,離別思念,在她的詞中體現了出來。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了一首,不料成絕唱
    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更誇張的是他的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其中一個「又」字,就讓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絕。
  • 新婚的李清照,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三句竟成千古名句
    說起那些偉大的詩人大家都會想到蘇東坡、李白等人。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三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出身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在她的前半生受到家庭氛圍的渲染,飽讀詩書,年少便在詩壇嶄露頭角。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三年(744),當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