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2021-01-09 可可詩詞

【題解】

李白的《月下獨酌》就是一篇他的內心獨白。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

【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譯文】

我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

舉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與我和影子成了三人。

月不能與我共飲,影徒然跟隨我的身體。

暫且伴隨月和影,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我吟詩時月亮在我身邊徘徊,我跳舞時影子隨著我一起舞。

清醒之時,你我儘管尋歡作樂,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我願與你結下忘情之友,相約在遙遠的銀河!

【賞析一】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三年(744),當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

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獨的包圍之中,感到苦悶、徬徨。從他的詩裡,我們可以聽到一個孤獨靈魂的呼喊,這喊聲裡有對那個不合理社會的抗議,也有對自由與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的。

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於驅遣寂寞的放浪形骸、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此詩通過奇妙的想像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詩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化無生命的自然物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們一同飲酒、唱歌、起舞,並且還要和月亮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詩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當然,這正是詩人對世俗厭倦、對現實失望的反映,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終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自己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複雜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邀月對影,千古絕句,表面看來,詩人似乎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悽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可能找不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表現了詩人對汙濁現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嚮往自由和光明。

【賞析二】

《月下獨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純真而著稱的,通觀全詩其感情波瀾可以明顯分為幾層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揚,「花間一壺酒」,而第二句緊接著抑,「獨酌無相親」。但是接下來的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掃這種無相親的冷落,孤單。在詩歌的第一部分的結尾所出現的這種局面,是一種經過起伏、努力後獲得的由冷清到熱鬧的場面。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開,是「月下」場景的布置與「人物」(包括虛擬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場。雖然出現了一點困擾,但還是比較圓滿地順著詩人自己設想的軌跡進行的。

詩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詩人同樣又經歷了一次由悲涼到喜悅的情感的輪迴。從感嘆月亮與身影這兩個招呼來的酒伴的不盡人意,到全然不顧、自得其樂的忘我境界。詩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節的正式展開,是「獨酌」的實施,在這一階段,詩人靠著自己雖然熱烈但卻是孤獨的心境,在執著地追求一種如果不可能完美,因為在孤獨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飲」的月亮和「徒隨身」影子,已經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儘管「暫伴月將影」一句的「暫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絲無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樂須及春」卻說明了詩人已經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從而實現了這一次不再需要藉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滿足的「獨酌」。

詩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獨酌的高潮與升華,在這一階段,詩人已完全被自己創造出來的這個「月下獨酌」的境界所陶醉,凌亂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體,詩人在盡歡之後,馬上就要在花間月下的美酒之鄉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後一刻,他沒有忘記再次與那兩位與他一起成就「獨酌」的月亮與身影做出長久的約定。「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種不離不散的執著情懷,我們只有對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才有可能真正體會。

這首詩歌第二個成功之處是全詩的率性純真,毫無做作。對此,沈德潛是這樣評價的:「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此種詩,人不易學」(《唐詩別裁》)。的確,李白成名之後,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後塵,不過到頭來卻總是半途而廢。所以,千百年來,人們只能對李白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境界發出由衷的讚嘆了。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

詩人借讚頌丹橘,示高尚品質,張九齡《感遇·其二》深度翻譯賞析

一首詩寫盡詩人高雅清高,張九齡《感遇·其一》深度翻譯和賞析

相關焦點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題解】此詩作於安史之亂爆發、詩人被貶華州司功參軍之後。詩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寫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然而暫聚忽別,卻又覺得世事渺茫,無限感慨。 詩的開頭四句,寫久別重逢,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
  • 李白《月下獨酌》說了什麼?其詩大多與修道有關,有何不解之緣?
    舉杯邀請明月,和我的身影一起湊成三人。可惜月亮不理解暢飲的樂趣,影子徒然跟隨我,也不能喝酒。暫時讓月亮和影子跟我作伴吧,我應及時行樂,不要浪費這春宵良辰。作者:拈花夢遊《月下獨酌》作者: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 中國詩詞大會:李白這詩,把一個人的狂歡,寫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太難得了,感覺寫文的人,若一直有這樣的特質,那麼他的文字必將會有永久不衰的生命力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首,最能代表李白赤子之心的詩作,它的開頭大家都知道,但是能一口氣,舌頭不打一個彎,背出全詩的卻不容易。因為這首詩雜糅了李白的眾多情思,有很多轉折,所有的意境不是在大家熟知的開頭,而是在大家似曾相識的結尾。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在古代的詩詞中,「明月」絕對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很多詩人、詞人的作品中,「明月」都是出現不止一次的題材。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一、《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他一字不落抄襲李白詩篇,只在末尾加上8個字,就成了他的專屬
    不過早年間在網絡上爆紅的先鋒派詩人烏青則做過一件不怎麼好拿得上檯面的事情。他直接將唐朝詩人李白的一篇詩作拿來自己用了。先鋒派詩人烏青烏青出生於1078年,是一名當代的網絡詩人。他創立了一個獨特的詩體——「烏青體」。這一詩體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該詩體突破了傳統詩作的格律和體裁。像一匹橫空而出的野馬出現在網絡上。
  • 李白最唯美的一首詩,充滿了無限意境,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唐朝儘管有很多的詩人也很灑脫,不拘泥於小節,但是同李白比起來,無論是在個性,還是在才華方面,那都是不可同日而語,他寫過了無數的名篇佳作,無論是描寫相思,還是描寫愛情,以及內心的孤獨,那都是出神入化,讓人讀了之後讚嘆不已。
  • 蘇軾思念妻子的一首詞,和杜甫名作《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底,在杭州任通判的蘇軾因為賑濟災民而遠赴潤州,在離家半年多的時間裡,蘇軾為了表達對自己妻子王閏之的思念之情,寫下了不少詞篇,其中最出名的一首就是《少年遊·潤州作》。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 歷史上最狂的一首詩「它」出自李白,霸氣無人超越!
    說起李白我們都從不陌生,從小都學習他的詩句。你最喜歡他的哪句詩詞呢?或者你覺得他的哪首詩寫的最好呢?然後要說起李白詩中最狂的一首詩,就是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霸氣無人超越。在這首詩中,我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和他就空有一身抱負,卻無從施展。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作為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人稱他為「詩仙」,李白寫的詩有多厲害?看看教科書中李白作品出現的頻率就知道了。毫不誇張的說,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窮酸才子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一詞成名
    向滈一生坎坷,卻唯獨喜文,他寫的詞滿滿的孤寂落寞,很是傷懷。一生所作不多,佳品也少,為了能出好文,他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成名作《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這首詞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也令他一詞成名。《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向滈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
  • 這些關於賞月的詩詞,詩人眼中的月亮,和他們內心的情懷
    古人擁有很多賞月的詩詞,他們對於月亮的情懷都寄托在古詩裡面了,李白寫月下獨酌的灑脫不羈,他非常生動的描寫了月亮在夜間的景色,花影迎風飄動,雲海蒼茫風吹動,這樣的幾個關鍵的信息疊加,就能把場景描寫得十分真實,讀起來就確實有身臨其境的這種感覺。
  • 李白的《把酒問月》裡令人陶醉的天問,誰能回答呢
    人們已經習慣把李白自然清新、氣韻非凡、酣暢淋漓、雄奇奔放的詩作稱為「太白體」。下面白馬君就和諸位詩友一塊欣賞一首有名的太白體《把酒問月》。貳《把酒問月》李白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初入仕途的李白寫下最狂的一首詩,千百年廣為流傳,卻讓人心疼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文化非常繁榮的時期,特別是當時的唐詩,簡直是到了人人都可以吟唱一首打油詩的地步。在空前繁榮的大唐盛世自然也是出了很多的著名的詩人。像當時有名的詩人李白。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李白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而李白一生也寫了很多首的詩歌。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
    導言: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結晶,以唐詩宋詞最為經典,唐詩裡面則當屬李白最具有代表性。其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具有「詩仙」之稱。相傳李白酷愛飲酒,飲酒後必作詩,並且李白的詩詞均為隨性而為,處處透著豪氣。這也與李白放蕩不羈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 99%的人都知道的詩,其中兩句都是千古名句!
    一位詩人,終其一生,能留下一句為外人所稱頌的千古名句,是件不易之事。而一位詩人要想在一首詩詞裡寫出兩句千古名句來,更可謂是難上加難。全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感嘆:「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李白標題最長的一首詩,全文長達1000字,但許多人卻只知其中2句
    唐代大詩人李白筆下的作品如似錦繁花,每一首都如美麗的花朵一樣引人注目,具有讓人看一眼就難以忘懷的魅力。李白還有一首非常特別的詩,就是這首《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不僅標題非常長,有22個字,全詩也是長達一千字。
  • 李白與高僧在廬山談佛論道,兩人臨別時寫了一首詩,通篇充滿禪理
    那麼說起李白的詩人除了《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這樣的名篇之外,還有他關於描寫廬山的詩,那也是為後人津津樂道,特別是他的那首《望廬山瀑布》,更是膾炙人口,整首詩氣勢磅礴,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是寫出了不一樣的氣勢,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不僅收錄在了一些著名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頻頻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首詩沒有人不知道,它已經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中的拂衣何意?詩詞大會高手答錯
    很顯然,這位選手會答錯,是被所謂的「李白的個性」給困惑住了,他認為李白不是一個放得下「身與名」的人。對於李白的個性,近些年很多詩詞鑑賞人士都做了深度的剖析。到了最後,甚至由剖析變成了調侃式的趣解。比如讀了李白的《東山吟》,就認為李白性格乖張,帶著歌姬去名士謝安墳頭喝酒、跳舞,頗有種「小人得志」式的模樣,這是大不敬。
  • 強盡主人酒,出門行路難
    這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悽涼。2、《溪居》柳宗元 〔唐代〕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